浅析金融移动支付技术的标准化发展及其产品创新
2014-02-03王硕
王硕
浅析金融移动支付技术的标准化发展及其产品创新
王硕
本文对移动支付的范畴、发展历程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国内产业和行业现状,对商业银行、银联、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参与移动支付产品创新方进行了分析和盘点,并提出了下一阶段的产品创新趋势和方向。
移动支付 技术标准 产品创新
一、 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移动支付可以满足人们对单一功能到复合功能,从有形到无形,从接触式到非接触式等一系列集成化、电子化、智能化的金融新需求,迎来了蓬勃的发展空间。根据央行11月底发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13年三季度,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达4.98亿笔,交易金额高达2.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0.97%和490.20%,移动支付业务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前景广阔。
二、 移动支付技术简介及其发展历程
(一)移动支付技术简介
移动支付是指客户利用其移动终端对所购买的服务或商品进行资金划转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客户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或者近距离传感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向银行或第三方非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并触发货币支付与资金划转等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按通信方式分类,移动支付主要包括移动近场支付和移动远程支付两种。其中,近场支付是指基于交易现场的支付方式,客户账户信息存储于手机等智能终端中,通过近距离的无线射频技术在特定支付终端校验账户信息并进行电子支付。远程支付主要是指互联网在线支付,即用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基于移动通信网络,通过WWW、WAP及移动客户端等模式远距离非现场完成的资金电子支付。
(二)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由萌芽到发展壮大的过程。在2009年之前,我国智能终端和设备尚未普及,移动支付主要是以远程支付中的网上银行支付为主,对于“移动支付”概念尚处于探索阶段。2010年是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元年,在这一年中,随着iPhone等智能手机的火爆及3G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系统及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等因素促进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时期。2011年是我国移动支付迈向规范化发展的奠基之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向非金融支付机构颁发金融支付牌照,众多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得支付牌照并开展支付业务。同年,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也纷纷制定了各自的支付标准,标准之争愈演愈烈。2012年是我国正式确定移动支付行业标准的关键之年。当年,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过了对移动支付标准的审查,同年12月,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经金融标准化委员会审核通过并颁布实施。该系列标准包括应用基础类、联网通用类、设备类、应用类、安全保障类和安全技术类共计35想,是一部重要的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技术纲要行法规,为移动支付产业的腾飞和NFC手机、手机钱包、移动POS、SIM卡、RFID芯片等技术和业务的创新奠定了重要的基石。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的颁布实施,明确我国移动支付采用13.56MHz标准(银联标准),标准的确定为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必要的保障。2013年以来,在移动支付标准确定的背景下,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联合推出以TSM为核心的移动支付平台,中行、农行、浦发、中信等商业银行都推出了以该平台为基础的移动支付新产品,各类NFC手机、智能刷卡设备等层出不穷,创新异常活跃。
(三)移动支付技术标准化简介
我国移动支付标准的确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纷争到明确的过程。在2010年之前,我国移动支付缺乏统一的标准,以四大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和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都在进行探索。2011年,央行明确要求从事电子支付机构必须拥有金融支付牌照,在支付标准制定的过程中,以中国银联为代表的13.56MHz标准方案和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2.45GHz标准方案竞争进入白热化 。2012年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国标委的相关司局组织银联和三大电信运营商召开了移动支付工作研讨会,明确了近场支付采用13.56MHz标准,2.45GHz方案仅用于封闭应用环境,不允许进入金融流通领域。
三、我国移动支付产品创新分析
作为金融支付和移动互联技术的融合,移动支付从发展初期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随着技术革新不断升级,科技转化为金融产品的进程不断加快,使得移动支付类产品创新的方法和渠道越来越多,商业银行、银联、电信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均是移动支付创新的主力军。
(一)商业银行方面
由于商业银行拥有庞大的金融客户群体和银行卡存量客户,在后台的支付结算清算体系又有着先天的优势,商业银行一直是移动支付创新的主力军。目前,银行开展移动支付业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基于手机银行和移动电子商务等的远程移动支付;另一种是基于芯片、二维码等技术的现场移动支付。在国内银行中,工行是最早开展移动支付产品创新的银行。早在2010年2月,工行就与联动优势合作推出“牡丹移动支付信用卡”,进军手机远程支付;2010年 9月,工行在深圳推出了“手机SIM卡+PBOC2.0贷记卡”的“牡丹联通芯片信用卡”,进军手机现场支付。2012年,招行联手HTC,推出国内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产业新标准下的首款移动支付产品招行“手机钱包”。同时,建行、中行、农行、浦发等银行也推出了诸如NFC手机支付、摇摇支付、二维码支付等各具特色的新产品。
(二)中国银联
作为我国移动支付技术标准的制定者,中国银联具有超强的跨行业整合能力和极强的移动支付产品创新能力。依托于覆盖全国的受理网络,银联联合多家商业银行、移动运营商推出了远程支付、智能卡手机支付、移动商城、移动电子商务等一系列移动支付产品。其中,远程支付包括公共事业缴费、保险、彩票、铁路与航空订票等,近场支付包括银联主导的NFC手机刷卡、闪付POS电子现金支付等。特别是2012年,中国银联与各商业银行展开关于NFC-SIM模式移动支付业务和TSM可信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的合作,该平台的构建使银联在移动支付业务优势日益凸显。
(三)运营商
依托于SIM卡发卡、通讯网络和用户资源的优势,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大力开展移动支付产品创新。其中,中国移动早在2007年就开始手机支付试点工作,2009年,其基本完成手机支付技术和业务方案,并逐步在湖南、上海、广东、重庆等多个省市试点推出手机支付业务。随着2012年在“标准之争”中的落败,中国移动开始积极与中国银联合作,2013年6月,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联合推出以TSM为核心的移动支付平台,并在全国14个城市推出NFC移动支付服务。中国联通则主要通过与商业银行合作,将用户银行账户信息绑定在手机客户的USIM卡上,实现电子支付,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多个城市进行试点。中国电信注重从学校、企业等区域性移动支付应用着手深入发展,目前,中国电信移动支付设备-翼机通已在全国发展800多家学校、千余家企事业单位,拥有上百万的用户。
(四)第三方支付机构
除了商业银行、银联和运营商之外,近年来众多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大力发展移动支付业务。2011年5月,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获得第三方支付经营许可牌照。其中,支付宝客户端涵盖了移动端快捷支付、二维码支付、支付宝账号间的付款和收款等支付功能,同时包括手机充值、购买彩票、水电费缴费等增值功能;拉卡拉推出手机移动刷卡器,在iPhone、HTC、小米等手机及iPad等移动产品上支持银联卡刷卡,进而实现移动支付。 总的来说,依托其网购平台和客户基础优势,一方面向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延伸发展远程移动支付,另一方面创新刷卡模块等发展线下现场移动支付,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在移动支付领域创新的重点。
四、展望
在移动支付标准确定的背景下,随着国家加大对电子商务及电子支付等领域的支持与投入,在商业银行、银联、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各方的积极促进和推动下,移动支付领域被赋予了新的发展动力和机遇。随着大数据、4G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移动支付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围绕市场与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便捷化、智能化的移动支付产品将是未来该领域产品创新的方向。
In this paper, thECategory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n the mobile payment were discussed, and the technical standards related on this field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domestic mobile payment industry, thECommercial banks, China UnionPay, the mobile operators and the third-party payment were analyzed carefully on the product innovation. At last, the innovation trend on this field was also put forward.
Mobile payment; Technical standard; Product innovation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产品研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