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北斗技术在中国标准化工作上的发展

2014-02-03董李欣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导航系统北斗标准化

董李欣

浅谈北斗技术在中国标准化工作上的发展

董李欣

北斗技术是我国的自主产业,加强北斗标准化工作将会激励产生更多的自主创新成果,帮助我国的信息产业和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败。

北斗技术 标准化 自主创新

Key-word: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一、我国北斗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现状

“北斗”,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系统,并行于世界上其他导航系统,和美国的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及欧盟伽利略系统并称为目前世界上的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它成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对我国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未来十年甚至今后更长时期将会长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十分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等功能服务,并准确地处理数据,整合信息,成为我国的独门绝技,在世界尖端的信息技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虽然我国的北斗导航产业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但这是一项新技术,其技术的先进性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促进了国内北斗企业的发展机遇。据统计,目前国内从事北斗产品生产和研发的企业已经达到200多家,在技术上和产品上具有一定的市场。尽管如此,国内从事北斗产品生产和研发的企业还远远不够,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链条,各个环节的计划、组织、管理、实施均未到位,且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规范这些行为,导致工作模式多种多样,不仅浪费人力、财力、物力,也大大降低工作效率,从而浪费很多资源。因此,在自主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础上,我国政府除了要从“示范”和“基础”双方向打通产业链、从军用逐渐过渡到民用,积极推广推进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更要积极地推进“北斗”的标准化工作。

北斗标准化工作是引领北斗应用产业发展的鲜明旗帜,是让“北斗”获得全世界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必要条件,目前国内北斗标准化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也研究了相关标准化体系建设,开展了应急标准编制工作,建立了相关标准化组织以保障工作的实施,但是并没有建立系统的保障力量以规范下一步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实际应用和示范的标准缺失严重,如卫星导航系统的接收机设备在端口、数据模式、技术测试指标及其检验方法等方面都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规范,使得产品的质量难以保障,甚至严重限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社会各个行业上的产业化应用与推广。与之相对的国外三大系统抢占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都在制定专门的标准化需求来挑战市场,从他们的覆盖面就可以想象得到中国的北斗将会面临怎样的严峻形势。

在核心技术上,我国的国内企业缺乏关键技术研究,如芯片主要依赖进口,利润少之又少;RTK计算处理效率不高,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因此,要想保障北斗终端产品质量,规范北斗应用市场、保持良性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发展北斗标准化是保护技术和全球竞争力的必然途径。只有在统一的标准模式下才能壮大自身的实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国内技术,并更好地参与国外竞争。

二、我国北斗标准制定的情况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在北斗标准上的制定、应用、研究工作都是各自分类的,并没有系统地组织和规划,更谈不上与国际上接轨。据统计,目前国内有关卫星导航定位的标准多为应用标准,国家标准22项,其中涉及技术性标准7项,如《导航术语》(GB/T 9390—1988)、《全球定位系统( GPS)术语及定义》(GB/T 19391—2003)等,汽车航海应用标准15项,如《汽车GPS 导航系统通用规范》(GB/T 19392—2003)、《运输信息及控制系统 车载导航系统 通信信息集要求》(GB/T 23434—2009);军用标准21项,主要是机载和舰载设备的导航应用标准;行业标准33项,主要是交通、电子、石油、民航、铁路等行业,如《综合导航系统陆上联调试验规程》(CB 1367—2002)、《卫星定位车辆信息服务系统第2部分:车载终端与服务中心信息交换协议》(SJ/T 11305—2005)等。

三、我国加强北斗标准化工作的重点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标准化专家组组长、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副院长、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政策法规、标准及知识产权专题会分会主席魏永刚充分总结了北斗相关的标准化工作:一是北斗标准化工作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二是国家卫星导航标准体系的研究和建设;三是北斗工程建设与市场应用的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四是北斗国际标准的研究和国际交流;五是北斗终端产品的检测与达标认证;六是北斗相关标准的实施宣贯与培训;七是北斗标准化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的建设。

围绕北斗标准化工作内容,我们未来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北斗标准化工作。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作为一个服务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12年12月27日起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已顺利完成了北斗系统总体规划“三步走”中的前两步建设目标。目前,北斗系统提供的定位、导航、授时、短报文等服务,在交通运输、气象、渔业、林业、测绘、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逐步成熟,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其次,进一步分析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内外部环境。要识别出北斗产业面临的战略机会和威胁,分析北斗产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现状,对比竞争对手,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作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的“新成员”,北斗无疑将会为全球各行各业带来新机遇。为了对抗国外竞争,还需围绕北斗标准、专利进行布局,以“跑马圈地”抢占市场。目前国内一些企业正在基于北斗,积极进行终端技术研发和标准、专利布局。这种趋势是可喜的,但也应注意提高技术质量和系统布局意识,切勿盲目开发,肆意扩张,干扰自然发展规律。同时考虑到单个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实力较弱,必须要通过行业或区域知识产权联盟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优化重组,并积极推动高校或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资源转化能力,以带动整体北斗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同时我们还要及时跟进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在大力推动自主科研攻关的同时,注重吸收国外先进成果,掌握核心技术,占据产业链上游位置。建立卫星导航技术和应用的标准,并以该标准来促成产业链的形成和进一步完善。

再次,将北斗卫星导航产业标准与国家扶植政策密切结合。由于知识产权与标准结合紧密,目前已经出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趋势,在北斗知识产权战略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知识产权与北斗卫星导航产业标准和政策的结合。例如,应抢在国际竞争者之前围绕ICD文件布局专利,以占据主动地位。推动产学研合作,将更多知识产权资源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最后,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服务于产业整体。例如,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为代表的各相关部门,作为行业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国内北斗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国内北斗企业与国外的卫星导航企业相比,规模小,起步晚,目前国外企业针对北斗市场还没有大规模进入。而这正是国内企业发展的好形势,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未来的竞争不可避免,国外企业一旦大规模进入国内,抢占市场,国内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将会非常大。因此,我们必须要通过标准化工作为国内企业“保驾护航”,同时还可以进行产业内企业间的双重联合,发挥各自优势,构建行业内的一席之地,作为应对国外企业竞争的有力支撑。

总之,我们要及时对相关技术领域进行科学、深入、全面、细致的研究,并重点把这些举措落到实处,从而有效支持和促进我国北斗标准化工作的健康发展,激励产生更多的自主创新成果,帮助我国的信息产业和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1]陆静,等.北斗卫星导航标准体系的研究[R].CSNC2010第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ent problems about the standardization of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have been analyzed thoroughly. The results analyzed show that, the standardization of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making profound effect on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has tremendous space to developed.

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协作中心北京分中心

猜你喜欢

导航系统北斗标准化
北斗时钟盘
标准化简述
说说“北斗导航系统”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北斗”导航系统是怎样炼成的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一种GNSS/SINS容错深组合导航系统设计
解读全球第四大导航系统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