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模式:标准创新先行一步

2014-02-03陈以文胡丁捷

质量与标准化 2014年7期
关键词:友好城市导则上海市

文/陈以文 胡丁捷

新模式:标准创新先行一步

文/陈以文1胡丁捷2

上海是全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城市。面对现状,上海有关政府部门加速工作创新,在养老服务标准建设方面先行一步,不仅为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也为上海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2013年底,上海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387.62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7.1%,人口结构日益呈高龄化趋势,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

当前,上海养老机构普遍面临资金缺乏和硬件配套不足等问题。因其服务对象为生理机能逐年递减的老年群体,对硬件的服务需求愈加人性化,用标准来规范养老机构的设施、服务及管理,将会对促进养老机构更加规范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发布《养老机构设施与服务要求》

2013年3月1日,上海市发布《养老机构设施与服务要求》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养老机构的设施、服务及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上海市养老机构执业的准入标准。

该标准在引用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要求基础上,结合养老机构在运行中所出现的情况,力求吸收现有的实践经验,各项指标数值反复比对,力求合理且规避风险,并以新的照护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制订过程中,更趋科学、合理、规范。

同时,《上海市养老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12机构版)作为标准的附件,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如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和要求”可以采用这个标准的要求,不仅有利于标准的贯彻使用,同时更为方便合同的履行和服务的规范。

一年来,《养老机构设施与服务要求》地方标准在全市养老服务业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与实施。目前,全市有600多家养老机构全面实行该标准。推行的《上海市养老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12机构版)中也要求养老机构使用《养老机构设施与服务要求》地方标准。各区县民政部门积极组织养老机构和街镇政府相关管理人员对《养老机构设施与服务要求》地方标准进行培训学习,培训学习达到4 000人次。

上海作为全国第一个老龄化城市,又是一个超大型的国际大都市,老龄化水平已接近世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加速、高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等人口结构问题凸显,并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因此,通过制订地方标准予以规范建设,对于加快发展区域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实施“五个一”惠老实事工程

目前,上海正在进行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法律制度、行政规章、扶持政策等顶层设计,落实国务院35号文件《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各项要求。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施小琳在2014中国国际老龄产业高峰论坛上透露,目前上海正着力实施“五个一”惠老实事工程,即打造一个枢纽式的养老服务综合体、搭建一个高科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推出一批适配性的养老服务设施和项目、培育一批专业化的养老服务组织和队伍、营造一个浓郁的尊老敬老社会氛围。

上海还将进一步完善助餐、助洁、助医、助行、助浴、助急、助聊等生活照料服务,加快推进家庭病床、家庭医生、老年护理院等医疗服务支撑。在家庭自主照顾领域,为长期照料家庭提供“喘息式服务”,为失能老年人家属开展“护老者培训”,为出行不便的老年人开展“爬楼机租赁”等服务,为老式公房的老年人开展居室适老性改造。

此外,上海还将打造15分钟“养老生活圈”,即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在每个街镇建立“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文教体娱、紧急援助等方便可及的“一站式”服务。目前,首批40个老年宜居社区试点已经启动,因地制宜开展各项养老服务,积极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宜居社区建设模式。预计到2020年,上海将全面建成老年宜居社区,使老年人生活的社区在环境优美、居住舒适、设施齐全、服务完善、文明和谐五个方面得到提升。

《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导则》上海建标

由于国内可以借鉴的养老服务标准建设方面的工作经验较少,上海市有关部门开拓视野“走出去”,研究世界发达国家养老服务的经验,并积极参与养老国际标准的制定。

2007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了《全球老年友好城市指南》。指南涉及八个主题,包括城市的室外空间和建筑、交通、住所、社会参与、尊重和社会包容、社区参与和就业、信息交流和社区支持与健康服务。目前,全球有23个国家38个城市参与了与指南相关的项目,上海作为中国唯一城市代表参与了《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指南》的制定。

自2009年起,上海在杨浦区、长宁区、静安区、浦东新区、黄浦区先期开展了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的试点工作。2011年起开始正式编制,并于2013年9月发布了《上海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导则(试点版)》,在全市各区县选取40个街道全面推广实施试点。2013年底,在上海市老龄办的牵头组织下,以《上海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导则(试点版)》为基础,上海市民政局及上海市老龄办相关成员单位开展了上海市地方标准——《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导则》的立项建标工作。

《上海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导则(试点版)》参考了《全球老年友好城市指南》的框架内容,结合了我国和上海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从老年社会生活所需的物质保障、人文关怀、社会参与等层面,兼顾了老年人日常生活对自然环境、出行安全、设施便利等硬件要求,对老年生活所涉及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全方位设计、制定和规范。

目前,《上海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导则(试点版)》在上海已全面推广实施,各有关部门也已基本具备了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意识。《上海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导则(试点版)》的编制在国内属于首创,为国内其他城市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宝贵经验。

养老标准和政策的贯彻与实施,对于上海市进一步科学规范养老机构的服务与管理,提升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有效规避服务风险都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整个上海养老服务业的规范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1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上海申福养老产业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友好城市导则上海市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2012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主题:“幸福城市,绿色生活”
上海电动汽车友好城市计划发布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一)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二)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八)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