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学者对群众路线的政治学评价

2014-02-03贺永泰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者革命群众

□贺永泰

(延安大学 政法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海外学者,主要是西方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赞誉有加。他们从政治思想、政治革命、政治民主、政治决策、政治参与、政治合法性、政治发展等政治学的视角出发,给予群众路线高度肯定的评价。迄今为止,国内学界对群众路线的海外研究还没有一个详细的介绍。而本文就是对这方面研究状况的一个梳理,这将有助于拓宽学术研究的视野,形成不同理论思维之间的对话,从而丰富中共党史以及中国政治的研究。

一、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中共理论和实践的中心思想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群众路线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具原创性的贡献。正如迈斯纳所指出的,“在中国革命过程中采用群众路线,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核心问题”[1]P200。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来看,群众路线是毛泽东对马列主义的突破。因为,在毛泽东思想中,在原则上使领袖与群众关系的各个不同方面具有活力的中心概念,就是“群众路线”。[2]P935因此,“群众路线是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最为基本的贡献”[3]P3-24。

从政治思想的视域来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政治哲学基础。[4]费正清强调:“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是体现中国共产党政治思想传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要素,它把中国的共产主义从苏联的共产主义分开。”[2]P935而从政治实践的视域来看,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一大支柱”,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能够通过群众路线将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既进行反对军阀和列强的民族革命,又为了创建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发动社会革命”。[5]塞尔登指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自延安时期以来的历史业绩,尤其是在推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造方面的卓越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坚持了群众路线而取得的。”[1]P200

二、群众路线是中共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因素,也是中国现代化的一条组织原则

在革命战争年代,如何动员群众是一项关系革命成败与否的重大任务。众多西方学者认为,中共最终通过建立“群众路线”这一政策,解决了这一难题。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成功,其理论和现实依据是其独特的群众路线。[6]P203哈里森指出,群众路线是中共获得政权的关键因素。尽管国民政府由于自身的缺陷和失误加速了它的失败,但1949年共产党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了胜利,其主要原因应该归功于群众路线的实施。[5]“共产党通过后来称之为‘群众路线’的方法组织群众,驾驭了中国革命的原动力,既用以反对外部敌人的民族革命,又发动引起中国社会内部根本变革的社会革命。”[5]吉姆也指出,苏维埃政权与群众路线的结合是革命成功的关键。江西苏维埃政府取得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毛泽东“群众路线”的进一步推行,并成功地运用到中国社会新生政权的建立和群众的发动上。[7]

不仅如此,从现代化的视野来看,群众路线成为中国社会治理的一条重要原则。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共产党的胜利是因为它能够在长期混乱和外国占领的年代里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动员群众完成管理社会的长期任务。……‘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之类的口号被纳入了中国现代化的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重组了中国社会。”[8]P471

三、群众路线是一种民主集中制,是对西方民主的一种抗衡

西方学者认为,要理解毛泽东对民主集中制这一列宁主义原则的运用,他所讲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方面。斯塔尔指出:“群众路线确实是一种民主集中制,但这是一种意境超出了党自身范围的民主集中制,它把我们所谓的党组织的‘追随者’也包括在内了。”[9]P118而所谓民主,“就是党和国家机关实行的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的原则”[9]P165。韦克曼也指出:“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关于党(先锋队)与群众关系的原则,因为群众不一定都正确,因此群众协商得到的结论必须通过党的组织,并由党中央来决定贯彻执行;毛泽东的群众路线的基本概念不是完全依赖于组织,而是通过社会来实现的。”[10]P6187

他们并且认为,群众路线是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的中国式民主。费正清指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确是一种符合中国传统的民主。”[11]P13克雷格·迪特里希不无直率地指出,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是他对西方民主(或称之为“资产阶级民主”)的一种抗衡。[12]P10而在邹谠看来,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已经制度化,“形成各种很有意思的同西方合理利用熟练劳力的指导思想截然相反的工作方法”[13]P29。

四、群众路线是一种决策模式,对决策后的政治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美国学者哈丁认为,群众路线与西方社会科学中的决策过程模式不谋而合,包括信息采集、议程设定、政策策划、政策确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估等几个阶段,只是用语不同。对此,香港学者王绍光指出,在群众路线的决策模式里,清晰的决策阶段并不存在,整个决策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无限循环的过程,由领导与群众的不断互动组成。[14]

而汤森则指出,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经典论述仍然是中共有关政治过程如何发挥作用的核心观念。在群众路线中,直接有关的问题是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之间的隐涵区分,即群众表达与党的综合。[15]P168-169在毛泽东那里,群众路线作为一种政策过程,是领导与群众之间相互交流的动态过程,它对决策后的过程具有日益扩大的重要影响,它依靠群众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的具体行动,为相当程度的地方自主性提供了余地,并为干部的自我表现和政策效果的反馈创造了机会。[15]P215

五、群众路线的原则构成政治参与的基础,是一种中国式的政治参与

海外研究者认为,群众路线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参与思想。在这方面,斯塔尔的论述很有意义。他的观点是,群众路线的原则构成了政治参与的基础。在他看来,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其中的每一个要素——领导、被领导、政策和政治现实,本质上都是实行群众路线的结果。群众路线原则思想是从领导和群众、政策和制定政策的现实之间辩证地相互作用的假设中产生的。[9]P153他进而指出,群众路线的第一个阶段——“从群众中来”,是理解毛泽东有关政治参与思想的基础。贯彻群众路线之所以是必须的,主要是因为,如果没有这一条,政府就无法发挥作用,它的发展也不可能成为现实。[9]P153-155

斯塔尔研究发现,毛泽东对政治参与问题是极为关注和重视的,对群众参与持积极态度,并将其看成是“政治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原动力,是抑制组织生活不适当倾向的一种手段”。根据此种对参与的积极态度,毛泽东始终提倡群众参与,提倡群众对党、国家和军队进行批评,强调“群众参与决策过程,参与对政策及其实施的批评,要比参与选举领导的过程更为重要”。斯塔尔认为,在毛泽东那里,“政治参与之所以必要,不仅在于使政治制度正确地发挥作用,而且在于对参与者本身进行政治教育”[9]P179。

六、群众路线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使执政党的计划和政策具有合法性

有论者认为,尽管群众路线在毛泽东时代政治中的重要性广受研究中国革命的学者们的关注,但对中国革命的各种研究极少有对于群众路线及其合法化效果的系统研究。[16]P52-60如有的西方学者认为,毛泽东的政治思想中绝不缺乏合法性的思想。在毛泽东那里,合法性的首要标准是方法。“用政治术语来说,这种方法就是群众路线,即建立在领导者和被领导者间一定要直接交往基础上的领导原则。”[9]P66邹谠也指出,群众路线可以使党的计划和政策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在群众路线的最后阶段,也就是动员群众支持和执行计划时,如果党所制定的计划本质上是真正反映了群众利益的,如延安时期那样,则群众路线可以成为一种卓有成效的使领导干部和群众达到密切结合的方法。[17]

汤森认为,群众路线要求官员与群众接触,要求公民监督官僚和知识分子的行为。它表达了一种民众主义的倾向,表达了与人民相认同和对人民负责的观点。1949年以后,群众路线关于“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的劝诫仍然提醒人们保持与大众需求的联系,“人们认为这曾是使革命合法化的因素”[15]P57。

七、群众路线是治理的一种方法,今天仍是中共强有力的政治资源,并将继续主导政治发展的进程

李侃如指出,群众路线的方式可以削弱独断的两个弊端:一是不了解民众情绪,二是造成民众对政治的冷漠。中共一直将群众路线的理念作为治理的一种方法。[18]P72-73这种方法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近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之后的政治运作与发展。首先,群众路线通过对激烈的阶级斗争的制约而影响着中国政治,使共产党得以争取更多的群众并削弱中国社会中与它对立的势力的规模和力量。[19]P12-13其次,群众路线保障了建立在“护卫关系”原则基础上的政治体制。阿尔蒙德指出,“护卫原则”描述了共产党与社会之间的主要关系。共产党的“护卫原则”,在理论上,是通过群众路线来实践的。[21]P472再次,群众路线是处理干群关系的方针,最广泛、最完美地解决了干群关系问题。戈德温·朱和弗朗西斯在《中国新的社会结构》一书认为,就世界上大的革命政党或集团而论,中共处理干群关系的方针,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看,“恐怕要是最高明的了”。群众路线多角度多层次完整地解决了干群关系问题。[17]

群众路线仍是今天中国强有力的政治资源,并将继续影响中国政治的发展。吉姆认为,毛泽东关于发动群众的理论形成于江西时期,成型于延安时期,最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现了制度化。江西时期,群众路线是发动群众和动员群众参与的重要方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群众路线成为政治和社会控制的机制;江西时期“群众路线”理论是制订政策的工具,而1949年之后则起了统一思想、政治和实践的作用。[7]哈里森指出,由少数几个人在1921年发展起来的一个小党在经历了无数后继者的努力和奋斗之后,不仅赢得了内战,还成为了执政党,正领导着本国人民建设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现象本身就充满了魅力。[5]研究者指出,如果将群众路线视为一个权力、和/或民主问题,那么只要权力/民主继续作为政治生活的中心主题存在,群众路线的意义便不会消失。[16]P395

八、群众路线产生了一定范围的世界影响

西方研究者不仅讨论了群众路线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政治的意义,而且指出了群众路线一定范围上的世界意义。马克·布莱彻指出,执行群众路线,不仅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方针政策的一个永不磨灭的特征,而且“在古巴、莫桑比克、南也门、越南等第三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却有很大影响”[21]P26。迈斯纳指出,中共的群众路线,中国的榜样,对各种革命运动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极其强大的影响。[1]P200

综上所述,与国内学者相比,海外学者对中共群众路线的政治学评价,其价值是中立的,观点是比较客观的,也是基本正确的,观点和视角值得国内学者在研究中参考和借鉴。当然,海外学者对群众路线的评价也存在偏颇乃至谬误。如,迈斯纳认为毛泽东的群众路线含有“民粹主义”倾向。[22]P101而费正清则不以为然,他不认为毛泽东是一个相信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扩大民主”的人,而是认为,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同广大群众密切地结合起来”和“总结群众斗争的经验意见”的指示是非常严肃认真的。[2]P935又如,韦克曼认为,毛泽东的群众路线理论决定了他必须发动“文化大革命”。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群众路线不等于“一切由群众说了算”,更不等于“运动群众”。[10]P6187-6188对于诸如此类的偏颇及谬误,需要我们在中共党史和中国政治的比较研究中加以鉴别,予以批评和纠正。

[1]梁怡,李向前主编.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2]〔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刘敬坤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Peter Zarrow.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895-1945.Routledge,2005.

[4]〔美〕范力沛.敌与友: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统一战线(1967).Lyman Van Slyke:Enemies and Friends:The United Front in Chinese Communist History,1967.

[5]James P.Harrison:The Long March to Power:A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1921-1972.Parger Publishers Inc.1972.

[6]〔美〕王国斌(李伯重,连玲玲译).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7]〔美〕I.J.吉姆.中国共产主义政治下的苏维埃江西(1973).Iipyong J.Kim:The Politics of Chinese Communism:Kiangsi Under the Soviets,1973.

[8]〔美〕吉尔伯特·罗兹曼等.中国的现代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9]〔美〕约翰·布莱恩·斯塔尔.曹志为,王晴波译.毛泽东的政治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0]转引自张静如主编.毛泽东研究全书(卷六)(海外篇)[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7.

[11]〔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J].国外中共党史研究,1991(2).

[12]克里格·迪特里希.人民中国史(1986年版)[J].国外中共党史研究,1991(3).

[13]〔美〕邹谠.文化大革命和毛身后的改革:历史的透视,1986.

[14]王绍光.不应淡忘的公共决策参与模式:群众路线[J].民主与科学,2010(1).

[15]〔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顾速,董方译).中国政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16]Yu Liu,Form the Mass Line to the Mao Cult:The Production of Legitimate Dictatorship in Revolutionary China.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Columbia University,2006.

[17]王爱云.国外学者论群众路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1-08.

[18]〔美〕李侃如,胡国成(赵梅译).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19]〔美〕邹谠.中国革命再阐释[M].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

[20]〔美〕加布里埃尔_A.阿尔蒙德,拉塞尔_J.多尔顿等(杨宏伟,吴新叶等译).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视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1]马克·布莱彻.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1986.

[22]〔美〕迈斯纳.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乌托邦[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学者革命群众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学者介绍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