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014-02-03符毅
符 毅
(乐山市农业局 四川 乐山 614000)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已进入由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的新阶段、工农和城乡关系已进入深度调整和互动融合的新阶段。面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要解决好“三农”问题,让农民梦想成真,就必须紧紧依靠深化农村农业改革,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惠及广大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任务,也是我国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现实需要。要做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完成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一改革任务,那么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则是关键。
一、新型经营主体的类型及特征
近年来,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农村“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的状况日益凸显,同时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混合、多样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以及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兴起,并逐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领军力量。2013 年出台的中央1 号文件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决定,都是针对这一现状就农村生产关系做出的变革,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
(一)新型职业化农民
新型职业化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新兴群体,是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作为职业选择的专职农业者,表现出高技能化、高素质化的基本特征。只有农民这一古老工种真正成为现代职业,只有分布在农业产业链上的职业农民都有合乎自身预期、合乎市场规律的收入水平,农业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农村才可能真正持久繁荣,城乡一体化发展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那么,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化农民已是大势所趋。新型职业农民在身份上不一定是农民,但他们把农业看作是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现代产业,把农村看作是具有巨大拓展潜力的内需空间,把农民看作是具有良好比较效益的新兴职业,由于他们具备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优势,选择并从事农业工作可以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他们将固定乃至终身从事农业,是农业的真正继承人。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尤其是培育新型职业经理人、新型职业经纪人,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支撑。2013 年,乐山市农业职业教育460 人、阳光工程培训12130 人,其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了5910 人,涉及16 个专业。
(二)种养大户
种养大户是指以农业某一产业的专业化生产为主,初具或已有一定规模经营的农户。专业种养大户一般都是土生土长的种植能手、养殖高手,他们在家庭承包经营的框架内,通过增加投入要素和优化组合,使家庭经营的容量得到有效的扩充和提升,是对家庭内部开发致富领域的拓展。发展专业种养大户既符合农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内在要求,又符合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更符合农村家庭的致富愿望。种养大户是农村当前最具有活力和影响力的新型经济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有生力量。目前,乐山市30 亩以上规模种植大户90 户,年出栏500 头以上生猪大户664 户,年存栏蛋鸡1 万只以上大户334 户,年出栏肉鸡1 万只以上大户141 户。
(三)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规模适度、一业为主、集约生产的家庭经营,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商品化水平较高,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家庭农场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规模效益,是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强大力量。据调查,乐山市家庭农场559 家,其中种植141 家、养殖360 家、种养结合58 家。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或同类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建立在自愿联合、民主管理基础上的互助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瓜果蔬菜花卉等鲜活农产品的品种选择、栽培技术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优势,它既可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又能够较好地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承担起延伸产业、市场中介、分散风险和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功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服务社员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对周边农户产生辐射带动作用,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中坚力量。通过扶持与发展,乐山市农民专业合作社1684 个,涉及种、养、加及供销服务等众多领域,合作社通过利益联结、入股分红、订单生产、合同订购的生产经营方式,直接带动26.5 万户农户发展。
(五)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指采用现代企业经营方式,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从事商业性农业生产及其相关活动,并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对技术、投资、管理和营销要求较高的现代化设施农业和规模化养殖场便适合引入社会资本实行企业化经营。对龙头企业的认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对农民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当前,龙头企业在不断完善与广大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基础上,已成为农村现阶段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先导力量。乐山市已有农业龙头企业197 家,依托龙头企业实施产业化经营,已带动农户40.46 万户,带动面达到60%。
(六)专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
发达的社会化分工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条件,专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主导性作用的同时,促进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行市场化,推进公益性机构和营利性机构并存,共同参与农技推广、农机作业、抗旱排涝、沼气维修、统防统治、产品营销、农资配送、信息提供等农业生产性服务,有效地把各种生产要素注入家庭经营之中,把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经营变为千家万户相互联结、共同行动的合作生产、联合经营,实现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
二、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与传统一般小农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体现在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新装备等方面的集成。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应在加快培养、提升素能、大力扶持、环境吸引等环节上下功夫。
(一)加快培养
落实“农业部百万中专生”计划,用好国家助学与免费政策,办好以涉农专业为主的全日制中职教育,对支持农业中职教育提供实习实训基地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场主,由政府划拨财政资金给予适当补贴。实施阳光培训工程,通过市、县、乡培训机构联动,充分发挥该载体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的优势,为那些自学成才的“土专家”、“田秀才”抢占现代农业高地加油助力。同时首选爱农、懂农、务农的回乡创业学生、返乡青壮年农民工和农村退役军人,围绕粮食生产安全,紧扣农业、畜牧、水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个性需求,结合产业品牌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农业创业和农业专项技术培训,提升他们的能力和水平,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供人才保障。实行职业农民资格认证和准入制度,该工作本着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动态管理的原则开展,通过探索与实践使之成为政府认证主营农业的生产经营者资格的一整套管理遵循制度。这就需要明确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证标准,设计“负面清单管理”式的农业行业准入制度内容。能获得资格认证的职业农民,其主要收入是来自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销售,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商品化程度已达到一定水平,具体操作建议可考虑以农户农产品销售额或量作为主要评价依据,结合各地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相应定出初、中、高不同层级的认证标准,让认证准入工作有章可循。
(二)提升素能
尽管当前新型经营主体总体上是农村中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但仍然存在整体文化程度、综合素质不高,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应变能力不足,部分带头人和管理人员在组织管理、协调指导、市场开拓、对外交流方面能力水平较低等问题,随着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问题更加突出,某种程度上影响或制约了经营主体快速健康发展,已迫切需要充电提升素能。深化农业教育培训改革,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基础上,完善农民培训政策,由政府设立专门财政资助项目,对获得资格认证的职业农民,尤其是高级资格认证获得者,组织到同类发达企业或先进农场跟班进修、到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学习深造,夯实理论基础、强化操作技能、丰富管理经验。同时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将取得的科研成果、管理绩效参加科技成果进步奖、杰出创新人才等奖项评选,促使新型经营主体在诚信素养、管理素质、专业技能、引领能力各方面全面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大力扶持
围绕国家“基地建设、品牌打造、市场营销”三大重点,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将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以各种形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拓展经营主体发展空间。健全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加强能力建设,创新服务方式,切实为新型经营主体服好务。调整农业“四补贴”的投向与结构,增强补贴政策的导向与激励作用,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快速健康发展,保障大宗农产品商品供给。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耕道修建、灌溉排水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扶持力度,为经营主体实行规模生产提供条件。实施品牌战略,发挥“峨眉山茶”区域品牌在建设“一都四基地”中的引擎作用,扶持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以品牌强企、品牌兴社,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引导产业基础好、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信用记录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破解融资难题和跨区域建立同类合作联合社,让所覆盖社员共享资本、技术、品牌、市场等资源,充分释放联合社强大的引领带动效应。
(四)环境吸引
职业前途和社会评价从业者非常看重。借助乐山市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这个契机,着力营造环境让农业成为能赚钱、有地位、有前景、有尊严的职业,吸引专业知识较强的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有志成就一番事业的社会贤达人才投身农村、献身农业。要引导做大做强农业企业营造事业环境,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进行联合重组,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吸引涉农专业和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待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到这些企业施展才华。为促进小微成长型农业企业加快发展,如果企业引进全日制硕研以上高校毕业生,只要学生报到工作满一年,建议按人头一次性由政府划拨资金,对企业实行财政奖励。要加快城镇化步伐建设美丽乡村营造宜居环境,改善农村人畜饮水、清洁能源等基础实施,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品质,吸引城市人才逆向流动,成为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或者成为替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打理业务的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纪人。要价值引领营造“四尊重”社会环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仅是生产者,也是经营决策者、投资者,还是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承担者,他们靠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获得丰厚回报,理应得到社会尊重,由此凝聚勤劳致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