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哪里有社工哪里就有专业之爱——鲁甸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观察

2014-02-03丁朋

中国民政 2014年12期
关键词:鲁甸服务队社工

本刊记者/丁朋

“政府帮我们渡过了灾难,社工帮我们走出了灾难。你们走在哪里,哪里就是风景,你们就是中国力量的代表。”作为灾区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的重要专业力量的广大社会工作者,在满足灾区需求、抚慰灾民情绪、链接社会资源、引领志愿力量、开展社会服务,化解灾民心理社会问题、再造社会支持网络、提升灾区恢复重建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8月3日云南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后,民政部即着手研究鲁甸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支援计划方案。9月5日,为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加快推进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民发[2013]214号)和支援鲁甸灾区,民政部启动鲁甸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支援计划,旨在统筹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为灾区群众提供心理援助与社会支持服务。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北京、上海、广东、四川5支省外社工队伍和云南本省社工力量在鲁甸灾区进行社会工作服务,是民政部作为社会工作业务主管部门,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支援计划。这次鲁甸灾区社会工作实践,把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带到了灾区,把专业社会工作理念种在了灾区,把专业社工精神烙在了灾民心中。

介入:灾区需求导向为前提

“从不了解到认识到认知到逐步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中;从不适应到熟悉到认可到成为灾区的一部分。他们用发达地区的管理经验、科学有序地做好了社工服务,提高了灾区的文明意识、安全意识和感恩意识。”龙头山镇党委书记李善云对社工的介入这样评价道。

介入方式和融入载体,是影响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基本因子。“5+1”支社工队伍进驻灾区后,始终以灾区需求为基本导向,急灾区之所急,想灾民之所想,注重灾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以项目、活动为载体,全面深入开展灾区社会工作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川社工服务队入驻巧家县包谷垴乡最大的安置点——下大坪安置点后,借助于语言优势,真正嵌入到安置点环境之中。一是及时满足心理需求。社工在进入安置点的第一时间内便利用自己专业知识和方法为儿童为主的群体做了哀伤辅导、生命教育、心理疏导和康复。通过心理咨询师做“生长训练”、“种豆子”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通过用力挖土方式克服对大地的恐惧,并寄托对逝去同伴的爱;对一些丧亲群体,尤其是失独母亲,通过沟通、陪伴、守护以及鼓励其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进行抚慰和心理疏导,循序渐进地打开她们的心扉。二是协调解决生计需求。生计需求是灾区在重建过程中的基础性需求。社工们通过先期了解社区生产状况,引导和发动灾民组建互助小组,开展了如“采摘花椒”、“抢收核桃”、“手工编织”等生产自救互助行动。三是着力助推社区需求。社区需求是灾后新社区建设的根本性需求。四川社工队利用积累的汶川、芦山等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经验,紧紧抓住社区重建、社区功能恢复这一需求,通过开展集体大锅饭、拍摄全家福、饺子宴、集体生日会、游园会等一系列活动,调动了灾民积极性,营造了正能量、传递了正价值,增进了社区团结、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形成了互帮互助的社区居民关系;通过村民会议、集体生产、集体议事,参与社区公益、参与社区建设,提高了灾民的公共意识和基层民主参与意识,社区功能逐步恢复和增强。四是积极充盈精神需求。满足灾民的情感慰藉需求和文化活动需求,是帮助灾区居民及时走出灾害创伤、促进居民互动交流、恢复社区功能的重要条件。通过开展“社区饺子宴”、“开心一刻游园会”等一系列活动,下大坪安置点的灾民逐渐摆脱了地震后的惶恐和悲伤无助,人们的精神得到慰藉逐渐放松,临时安置点开始充满生机和欢笑,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友好的社会关系得以重建。

同样,其他社工队伍也以各自服务地的切实需求为基本工作导向。在龙头山镇服务的广东社工队伍,主要以龙头山镇龙泉社区的四个方面的需求为工作导向:一是恒常及节假日的基础社区服务需求,主要面向社区大众;二是个别化服务需求,主要面向资源相对缺乏且有特殊困难的灾区群众;三是资源匹配需求,主要是联动群众、政府和社会组织,促进救灾资源与有需要群体的合理匹配,建立有序社区重建及发展的支持网络;四是持续服务需求,主要培育云南有潜质的社会组织,促使灾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

增能:公共精神培育是关键

“地震后人们需要重新认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灾民几乎没有参与公共活动或事物的积极性。培养有公共精神的人是新社区建立、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我们以活动为载体进行破冰,唱有力量感的歌、跳有力量感的舞。并且,我们积极推动公共活动培育主体意识,培养有公共精神的人。”四川队卢玮静社工这样认识公共精神的培育。

地震灾害往往导致原有熟人社区部分或全部解体,临时安置点和新建社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面临着社会关系、社会功能的重构和公共意识、公共精神的重育。公共精神的养成,直接关系社会共同体的形成;公共精神的成熟程度,也直接影响着社会共同体的凝聚程度。

上海社会工作服务队地点设在龙头山镇灰街子安置点。目前,灰街子安置区不仅面临个体层面生理、心理和生计层面的多重创伤,在社区层面诸如社区关系的创伤、社区支持系统的破坏、社区内部资源匮乏、社区功能重建与发展等方面面临着着更为严重的考验。在社区介入和社区增能的基础上,社工服务聚焦于公共生活的重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育公共精神,最终培养出以新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与社区自治体系。上海社会工作队伍主要从四个层面推进公共生活的重塑和公共精神的培育:一是心理与精神层面的重建,包括灾后个人与家庭的心理辅导、社区共同意识的培养、社区正能量的传递等。二是人际关系层面的重建,包括邻里关系的建设、良好道德价值的引导、自主互助意识与团队精神的建立等。三是组织层面的重建,包括社区党组织的重建、社区内外各类组织的建设与资源整合。四是社会与文化层面的重建,包括灾后的社会重建、社会救助政策的倡导、地方民俗文化的传递与保护、灾后社会记忆与文化发展等。通过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努力,灾后社区不仅在空间和物质层面得以重建,最终凝聚成一个以公共精神为核心凝聚社区居民充分参与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四川社会工作服务队也十分注重构建和拓展社区居民的公共空间。社工通过村民会议、集体议事、社区公益等活动,构建公共空间、拓展社区功能,不断提高村民本身的能力和公共意识,促使村民们以公民的理性参与方式共同探讨未来社区道路整修、房屋重建等种种事务,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促进整个社区综合发展。如,四川社工队的生产自救互助小组以生产为切入点,既帮助参与者生产增收,又引导其积极参与集体议事、社区公益,从而增强了社区的幸福感和基层民主政治氛围。

模式:政府社会协作是根本

“本次行动一开始,我们就认识到这是中央政府发起和部署的、建国以来首次有组织的灾后重建社会工作行动,也有探索社会工作介入政府救灾新路子的含义。感到光荣的同时,也认识到,我们必须始终与政府步调一致、充分协作,才能取得行动的成功。”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服务队第一梯队队长林平光说。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服务队把“与政府同步、加强机构间交流与合作”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思路之一。一是与政府同频共振。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校地结合、社会协同的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格局,是开展灾害社会工作的基本导向。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服务队始终坚持以民政部、云南省民政厅、昭通市民政局为主导。根据民政部的部署,于9月12日进驻火德红安置区;应“鲁甸8·03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紧急请求,10月8日抽调人马进驻小寨镇的甘家寨红旗社区。同时,云南省民政厅、昭通市民政局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全力投入和支持该队开展工作。二是与其他社工队伍亲密协助。该队邀请北京队、上海队、广东队和云南省团委12355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到北京心红旗社会工服务站参观并举行座谈会,交流经验、共享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使得服务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如该队应广东队要求为葫芦桥安置点精神病患者会诊、协助北京队治疗水土不服北方队员、帮助偏远的四川队解决公益活动所需的彩色照片打印问题等。

同样,四川队在参与灾后社会工作过程中,以政府为主导,把政府自上而下的主导与社会组织自下而上的协同充分结合,充分发挥和结合两者优势,形成政府保障有力、组织专业支撑的“政府——社会组织结合型灾后社会工作介入模式”。一是各方政府全力支持配合和保驾护航。在民政部部署下,四川省民政厅组织了具有汶川地震等灾害社会工作经验12名社工组成四川队。云南省民政厅迅速开展评估,掌握服务需求,组建社会工作队伍,搭建服务平台,加强保障措施。包谷垴乡政府出台了《关于成立巧家县包谷垴乡社会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加强巧家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成立巧家县包谷垴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通知》等三个文件;与社工队共同选拔了20多名人员开展本地社工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成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并在青山小学设立一个社工服务站。二是工作队的全面介入和推动。四川队首先从灾区实际需求出发,先开展自下而上的促进社区恢复和发育的各项活动,以项目、活动为载体,推动社区共同体的形成。利用自身专业、灵活的优势和积累的汶川、芦山地震灾后社工服务经验,提供了多元性和柔性社工服务。通过构建温暖信任的社会关系、促进社区恢复与发展、培育本土社工团队,最终把社会工作服务真正落在灾区,真正深入人心。

持续:本土资源孵化是核心

在葫芦桥安置点服务的东莞民政局社会工作科的郭薇谈到,“社会工作服务的持续性和发展性是非常重要的。并不是说我们三批社工服务队结束服务后,就没有社工服务了。我们走了之后,本土的社工队伍会跟上,灾区不仅需要我们的专业社会服务,更需要尽快培育、挖掘、孵化本地的社工资源,这样才能可持续地为灾区提供社工服务。在我们服务期间,一直有当地相关人员跟团学习交流。通过一起合作,我想,云南的本土社工一定会很快成长起来,接续我们未竟的工作。”

广东社工服务队以促进社区参与、社区自治为理念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以社会工作服务效果最大化和可持续延展为核心推动社会工作“人走服务不走”。通过培育本土社会组织为居民持续提供专业化、本土化的社工服务,保障服务的延续性,是广东服务队的重要工作。在广东服务队进驻鲁甸灾区前,就明确了“培育本土有潜质的社会组织,促进灾区专业社区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助推云南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可以说,广东社工服务队不仅为服务对象提供了符合实际需求的各种服务,更侧重协助当地培育本土的社会组织,使专业社工服务在支援队伍撤出后,能够有效地延续下去。一方面,用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培育社会组织。深圳社工支队自进驻葫芦桥安置区开始,便运用“SMART”视角培育昭通市成立的第一家社会组织——安然公益事业联合会,并将其作为“鹏鹏智慧屋”项目的执行机构,为其提供项目初期的专业督导培训和资源链接协助。另一方面,以专业方法和巨大热情孵化社会组织。深圳社工通过走访调研,挖掘当地有潜质的社会组织,在服务期间孵化了街子社和葫芦桥舞蹈队2个社区社会组织,协助该两个组织培养领袖骨干、传授专业工作方法。同时,为当地志愿者队伍提供团队建设、服务技能培训等。

在火德红、小寨安置区服务的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服务队,是第一个在鲁甸灾区两个安置区同步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队伍,也是第一个在鲁甸灾区与云南本地社工组织联合组建社工服务平台“中国社工协会——云南连心联合社工站”的队伍。专业服务和孵化培训“双介入”原则是协会服务队的指导思想。一是接纳本地人员跟队学习。10月15日开始,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服务队陆续接受了来自镇雄、水富、永善、彝良等地的持证社工师和热心学习的社会工作者跟队学习,通过持续观摩学习、直接参与社区服务项目的设计策划、筹划组建社工服务机构等一系列活动,本地社工队伍日益成长起来。二是举行社会工作培训班。10月31日,该队与昭通市民政局精心策划的第一期“鲁甸地震社会工作培训班”在甘家寨红旗社区举行,来自昭通市的“惠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四家机构及基层民政局跟队学习的社工31人参加了培训。三是培育孵化社工机构。该队直接策划孵化地方社工机构1个(镇雄县),培育共建地方社工机构1个(永善县),与昭通市民政局联手孵化8个基层社工机构。

跟队学习是云南本地社工自觉意识的集中体现,伴随成长是培育本土社工队伍的基本原则。本地社工跟随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北京、上海、广东、四川五支队伍,深入学习、参与实践,在实务中提升社会工作水平。入驻骡马口板房学校安置点的北京社工服务队针对云南社工处于起步阶段、本地持证社工经验缺乏的现状,在与云南社工一起工作的过程中,发挥专业技能的指导作用,鼓励他们加强学习、参与社会工作实务活动,实现了理论和实务的共同提升。北京队从增强自信心、促进性别平等、加强互助支持等方面着手,以青少年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为重点,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社会工作模式,促进了云南社会工作水平的提升。四川队同样将服务行动和孵化本土机构结合起来,组织专业化社工培训,推动本地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一是推动政策出台。包谷垴乡政府出台了《关于成立巧家县包谷垴乡社会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加强巧家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二是培养后备人才。乡政府和四川队共同选拔了当地的民政专员、大学生村官、妇女主任、学校教师和一些有意愿的社会青年20名作为本地社工后备人才培养,以“培训+实践”的模式开展了4次主题培训;后备人才也参与到四川队的工作中,开展一线实践。

地震无情人有情。倒下的是房屋,挺起的却是脊梁。在挺起脊梁的过程中,有一支中国力量把一种精神留在了灾区。“政府帮我们渡过了灾难,社工帮我们走出了灾难”,助人自助的社工理念和精神,在灾区是这样被灾民朴素表达的。”助人自助并没有多么高尚,就是包容、接纳、支持、陪伴,这是社工精神最为朴素的质地。“你们走在哪里,哪里就是风景,你们就是中国力量的代表”,龙头山镇党委书记李善云这样表达对社会工作作用的敬意。他说,民间志愿力量、专业社工力量同政府力量相结合就能形成“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并不抽象,只要汇聚起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力量,中国力量就会无比强大。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司长王金华说:“这5支社会工作服务队非常了不起,他们在满足灾民直接服务需求、探索灾害社工介入模式、推动本土化社会工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可以换,但精神要留下来。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培育本土化社工;要建立搭建社工介入灾害灾区服务平台,整合资源;要建立统一的社会工作国家队,时刻准备、随时出发。”

猜你喜欢

鲁甸服务队社工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
青春社工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自愿服务队忙到点上了!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春运路上的“花甲服务队”
我们的鲁甸(组诗)
让我轻轻地把鲁甸拥抱(节选)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目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