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工作作风 注重工作方法全力推进民政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014-02-03罗松达哇
罗松达哇
改进工作作风 注重工作方法全力推进民政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罗松达哇
2014年青海省民政工作会议,提出了民政工作要为加快推进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三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全面打造民生改善升级版的宏伟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任务,各级民政部门要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注重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全力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转变工作作风。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只有始终从严要求自己,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使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系列要求,扎实推进工作作风的持续改进。首先,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民政工作的政策落实在基层,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的重点也在基层,牵涉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多个方面,各级民政部门和广大民政干部必须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勇于从相对优越的机关环境中走下去,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最困难的地区和群众之中,多看看困难群众,多想想贫困地区,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虽然当前民政工作还面临着基层力量薄弱、工作手段落后、事多人少等突出问题,但只要我们能够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心心相印,我们的情况就会摸得更准确,政策就会更精细,对象就会更精准,服务群众的工作才能做得更好。其次,要狠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条主线。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民政厅机关要以目前正在开展的“严肃工作纪律专项活动”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建立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整改措施,形成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各州市及基层民政部门要以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加强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工作作风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增强为民务实和干事创业的责任感,提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再次,以制度建设不断促进作风转变。要进一步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健全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全省民政系统作风建设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着力从制度和机制上解决工作作风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真改实转,让人民来监督,让群众看到变化,让百姓得到实惠。要坚决纠正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照抄照搬、本本主义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大力倡导执政为民、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是一个人或集体的思想意识、内在修养、行动能力的外在表现,反映在个人就是精神,反映在单位,就是正气。一个人或是一个单位,如果都能出色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精神状态。人要有种精神、工作要有种激情、单位要有种正气。这三句话对一个人和单位来说,称得上是保持精神状态、推进工作的三要素。首先,人要有种精神。一个人的精神是其人生智慧、内心力量、人格魅力的鲜活反映。实际上,人活着是为了一口气,为了展现一种精神,为了实践一个理想。人是工作、生活的第一要素,而精神又是主宰这个人工作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几十年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都曾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问题甚至是挫折,这是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顺境时万事皆顺,好像精神的作用不突出,但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创新和突破时,精神作用就显得特别突出。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老同志见多识广、经验阅历丰富。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老同志风里来、雨里去,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比较多,积累的经验和汲取的教训也比较多。这些人能够走过几十年的奋斗历程,凭的就是一股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不服输精神,靠的是在困难时候的坚定意志,有的是勇于担当的精神。其次,工作要有种激情。工作激情就是人们在情感上表现出来的对工作、对生活、对事物的一种强烈的态度。激情工作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境界,更是一个人实现自我梦想的必由之路。由于机关工作的程序性和重复性,有一些干部职工存在着工作倦怠现象,出现了“怕上班、盼下班”“周日愁、周五乐”的情绪,失去了工作兴趣、整天处于无精打采的无激情状况。还有一些人工作上得过且过、拖拖拉拉,疲于应付,根本提不起工作兴趣,更谈不上感受工作带来的乐趣。无数事实证明,带着激情去工作,不但会感动你周围的人,还将会感动“机缘”,所谓天道酬勤就是这个意思。工作是每一个人生命价值的体现,工作也是用你的智慧和能量去服务天下人的最佳方式。全体民政干部职工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善于谋大事、创大业;要发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勇于开拓,知难而进;始终充满激情去工作,始终以争创一流为目标,把自己的岗位看作为老百姓做事情、谋福祉的平台,视作展示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激情工作、享受生活,精心做好每一项工作,努力完成好每一个任务,在攻坚克难、推动发展中感受工作带来的快乐。再次,单位要有种正气。讲正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各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关键所在。什么是正气?正气就是光明正大的作风或纯正良好的风气,这是一个单位的宝贵财富和力量源泉,是我们干事创业的正能量。“讲正气”的实质就是要有大局至上的政治境界,奉献至上的思想境界,事业至上的工作境界,精神至上的生活境界。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民政服务单位必须牢固树立为“三区建设”大局服务的政治境界,大力弘扬“为民、务实、创新、奉献”的思想境界,坚持践行团结、拼搏、创新的工作境界,继续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生活境界,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和国家公务人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这样,我们这个集体才会形成一种敢想敢干、敢作敢当,勇于创新、耻于落后,光明磊落、立说立行的浩然正气。
三、要注重工作方法。推动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要在强调用心、踏实工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工作方法,更加注重实干和巧干的有效结合。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所谓“干”,就是干事创业,这是所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要用心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经常发现一些有相似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相当学识水平的干部,有的能出色完成任务,创造业绩,能给单位的发展助一臂之力;有的却工作拖拖拉拉,出工不出力,拖了单位工作的“后腿”。两者之间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距,根本原因在于“用心”二字。用心去工作的人,会让领导安心、同事省心、群众放心;工作不用心的人会让领导操心、同事烦心、群众伤心。工作不用心,往往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就做事而做事,呈现出一种机械、重复和被动应付的状态。用心工作的人,追求的是完美而不是完成。在工作时,就会用巧力、想办法、创造性地干工作,充满主动性、积极性和工作激情。用心工作是一种非常好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反映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呈现的是敢于担当的高度责任心,展示的是扎实肯干的优良作风。实际上,用心工作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难事,把工作做得很出色其实很简单,那就在工作中要用心一点、多用心一点、再用心一点、更用心一点。其次,要注重实干加巧干。“实干”就是要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实干促发展、实干磨练人、实干促进步,也就是说,实干了,事业才会发展;实干了,自己才能进步。民政工作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党和政府解决民生的各项政策落实,关系到贫困地区的和谐和发展基础,岗位平凡而使命光荣。我们必须进村入户、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创新思路、真抓实干,有效解决好弱势群体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实干必须在突出重点、明确任务、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实干必须在以身作则、无私奉献上用气力。“巧干”就是讲究方法不傻干,讲究策略不蛮干。巧干就要分清主次、把握重点,改革创新、敢为人先,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同时,还要在善于借用“外脑”推进民政工作方面做文章,特别注意在购买服务、培育和支持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民政事业上深挖潜力。再次,要加强协调沟通。善于协调沟通是一种领导艺术,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思想品格。当前,民政工作发展势头很好,民政各项事业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级民政部门和民政服务单位,必须进一步增进内部团结,提高工作执行力;同时,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引导和吸引各方面参与支持,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形成以民政部门内部凝聚力为核心,以各有关部门、单位、社会力量为推动的民政工作社会化工作格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多次协调、反复沟通,争取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同情、理解、支持,实现开起门来办民政,团结整合内外各方面资源和力量,不断加快推进各项民政事业健康发展的目标。
民政承载着群众的期盼、国家的重托、时代的使命,是光辉的事业、伟大的事业、崇高的事业。我们要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扎实工作,奋力书写青海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崭新篇章,为打造青海民生升级版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系青海省民政厅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