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库春华,更待秋实

2014-02-03车海刚

中国发展观察 2014年10期
关键词:独立性智库机制

◎车海刚

“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国智库业迎来了阳光灿烂的季节。

尽管我国的智库发展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即诞生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官方智库,并涌现出一批民间智库,他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智库真正受到举国上下的关注,还是最近一两年的事。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的表述,和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4月、2014年1月两次针对智库建设作出的批示,被视作智库春天到来的信号。一时间,“智库”成为学界政界纷纷议论、媒体上频频出现的热词。

何为智库?英文thinktank,直译为“思想坦克”也。智库无疑是一种西方舶来品。综观各大发达国家,美国在智库数量和质量上均堪称“一骑绝尘”,领先于世界;而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也莫不是智库大国、智库强国。不妨这么说,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与它的智库发达程度成正相关。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国研智库论坛2014”上所阐述的,智库既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要完成国家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智库发展的成熟、有益经验。这是中央把智库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高度的逻辑起点。

当然,学习借鉴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智库模式,中国的智库必须建立于中国的现实国情及政治基础之上,也就是中央强调的“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发达国家的智库有哪些特点,其中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又应当“特”在哪里、“新”在何处?如何推动中国智库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防止“智库热”变成“智库泡沫”?

一般认为,独立性、非营利性,是西方智库秉持的最重要原则——至少是他们竭力标榜的价值观,也是其竞争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源泉。这就难怪不久前,当《纽约时报》质疑一些美国知名智库遭外国势力金钱收买时,这些智库要拼力抗辩,自证清白,因为一旦指控成立,便等于动摇了智库赖以存续的根基。

毋庸讳言,我国智库的独立性总体来看仍有欠缺,同国外先进智库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这其中,既有文化传统中“唯上”、“攀附”等因素的影响,更主要的则在于资金、组织、用人等诸多机制的不合理或不完善。在“国研智库论坛2014”上,参会的各类智库代表对此多有探讨,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其一,独立性是世界上成功智库的共性之一,中国智库也不例外。但在中国,智库的独立性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在为提高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能力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其二,智库的独立性主要体现为思想独立、研究独立。智库与政府之间既要保持密切的联系,以服务于决策为导向,提出“管用”的政策建议,又要保有适当的距离,不能只做“命题作文”,甚或只当“传声筒”、“讲解员”。

其三,智库的独立性要靠一套合理、有效的体制机制来保证,包括筹资机制、治理机制、人才机制、评价机制等。

目前,隶属或接近党政军系统的官方、半官方智库是中国智库的绝对主力,未来应形成官方智库、高校智库、地方智库、民间智库等成分多元、层次丰富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培育出一个有序竞争、生机勃勃的公共政策市场。

在中国这样一个转型大国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同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一样,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升华。在此过程中,固然需要各智库机构重视自身的能力、机制、文化等方面建设,同时更需要政府和社会营造有利于智库发展的政策、法律等外部环境及氛围。

总之,中国的崛起离不开智库的崛起。智库不仅担负着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改革总目标提供助力的重任,智库的发展本身就是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诠释与展示。

对中国智库业来说,繁花似锦的阳春已然到来,我们更期待着硕果累累的金秋。

猜你喜欢

独立性智库机制
独立品格培养
民居智库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中政智库“五朵云”
做最好的自己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