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点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创新
2014-02-03高成运
高成运
高起点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创新
高成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改革举措,明确要求要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引导社会组织依法开展活动。改革全面推开后,如何建立有利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对各级登记管理机关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和挑战。
管理理念、管理思路要尽快调整。30年的经济改革靠的就是放权,也就是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地方放权。简政放权是当前社会领域最需要践行的管理理念。李立国部长在第13次全国民政会议 总结讲话中专门要求:民政系统要积极探索简政放权,凡是下级机关可以承担的事权,上级机关就不要包揽。新的形势下,简政放权的精神应渗透到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一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封堵,扼制管理的冲动,从什么都管、事无巨细的控制型管理,转到服务型管理,在服务中体现管理。二是增强社会自信,相信地方、相信社会组织,不贪权,不恋权,不把权力抱在自己手里,舍得“放手”,大胆“撒手”。当前,最迫切的就是要清理那些束缚手脚的社会组织管理思维,毫不留恋地抛弃那些僵化的社会组织管理做法,坚决彻底地下放那些不该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事项。
管理方式、管理手段要同步转变。澳大利亚的“牧场管理理论”可以引入到社会组织管理中,牧场主负责把牧场环境建设好,具体的管理事务都交给牧羊犬。我们的政府能否只做牧场主的事,不再直接干预社会组织的事务?一是支持社会组织自律管理。天津滨海新区所有街道、社区层面都建立了社会组织联合会,为街道社区内数量众多的草根组织提供管理和服务,下一步我们对社区内的各类社会组织不再登记、也不再备案,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就是政府的“牧羊犬”。广东也支持一批枢纽型、自律性联合组织,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团结联系相关社会组织,进行协调指导、示范带动和综合服务。这样的枢纽型组织也是政府的“牧羊犬”。以社管社,以社促社,有了这样的管理抓手,政府就可以“瘦身减负”,集中精力做好“调研、创制、督导、效评”。二是全力推进社会监督。郭美美事件以来,中国红十字会一直处在社会监督的大网之中,他的每一笔账目,每一个项目合作,包括工作人员的每一句话,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都瞪大眼睛在看着、在盯着,而不是登记管理机关和政府部门在盯着。这说明必须打造一个强大的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平台,让社会组织按照非营利的原则,“赤身裸体”地呈现在社会面前,该公开的公开,该发布的发布,让公众看得见,让媒体找得到。三是加速实现管理信息化。网上登记、网上年检、管理信息上下互联,部门之间左右互动,这些都应该尽快实现。大数据时代、云社会已经来临,社会组织跑的很快,我们不能被动地跟在后面追,管理手段绝不能还停留在手工时代。
管理重点、管理方向要适度聚焦。当前,同现实世界中的社会组织一样,还有一个庞大的网络社会组织不容忽视。对网络社会组织进行管理更加考验我们的管理智慧,精英在现实中结社,草根在网络中结社,80、90、00后这些在网络中成长的电子公民,微博,微信,QQ更是他们天然的集结平台,如果对网络社团视而不见,放任自流,现实中社会组织的管理制度都可能受到冲击和影响。因此,要未雨绸缪,在做好现实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的同时,向网络社团瞄准、向网络社团聚焦,将现实世界中的社会组织和虚拟世界中的社会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一是间接规制,支持成立和网络各个节点有关的协会,如网络运营商、技术服务商、内容服务商协会,论坛管理者协会,网站管理者协会,发挥这些协会组织的倡导、规范和自律作用。二是直接监管,建立社会组织专门域名,并借鉴公安、宣传等网络警察、网宣队伍的做法,依托登记管理机关成立专门的社会组织网络监测管理队伍,在网络中加强执法监察。三是引导落地。遵循网络社会的内在规律规范社会组织的行为,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出台,为网络社会组织走向现实世界创造条件。
管理目标、管理追求要高点定位。社会组织以公益互益的价值取向,自律互律的运行特点,无偿低偿的社会服务,发挥了政府、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组织管理的成效如何,要从社会组织作用发挥的末端来衡量。通过社会组织管理,畅通社会机制,释放社会红利,解放社会生产力,这将是民政部门在新一轮改革中做出的难以估量的贡献。实践证明,社会组织是助推民政转型升级的重要杠杆,是政府实施柔性管理的重要载体,是群众实现社会自治的重要依托。有的地方,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成为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有的地方,社会组织在养老等社会服务提供上成为政府的帮手,有的地方,社会组织的发展已列入基本现代化的指标体系。站在新的起点,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的构建,要围绕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组织正能量,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强社会自治能力,着眼点要高,落脚点要实,目标追求要有价值含量,进而引导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优势、有所作为。
(作者单位: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