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夯实企业节能基础
2014-02-03应后民张传远
应后民 王 涛 张传远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计量作为能源管理的“眼睛”和“标尺”,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基础,也可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和环境约束,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当前能源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别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2012年8月6日,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 吨标准煤下降32%)......要完成这一目标,采取强有力的节约能源措施势在必行,而这些措施的落实都离不开计量。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的最有效途径,是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最基础、最直接的手段,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
能源计量的重要意义
能源计量是用能单位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是用能单位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国家依法实施节能监督管理和评价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只有以准确、完整、及时的能源计量数据为基础,才能掌握用能单位能源消费情况及工序、产品能耗情况,进而开展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定并实行加强节能管理、推进节能技术进步的措施。此外,能源计量可以作为企业用能的评判工具、作为科学用能的手段、作为节能增效的保证、作为节能服务的抓手、作为节约成本的基础。能源计量能够全面洞察用能实际,科学评判节能形势,准确提出节能措施。绿色发展要节能,节能计量须先行。只有把能源计量这双节能的“眼睛”擦亮,才能看清节能方向、看准节能目标;只有把能源计量这把节能的“标尺”用好用透,节能增效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能源计量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督促管理和指导下,虽然企业的能源计量工作有了一定进步,但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片面追求产值和利润而忽视了对能源计量的管理,没有认识到能源计量管理的重要性;二是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有的计量器具准确度和可靠性比较低;三是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但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有的企业纯粹为了应付政府有关部门的检查才建立了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平时就将其束之高阁,根本不执行;四是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对能源计量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缺少相关管理经验;五是部分企业能源计量数据管理混乱,在计算能耗时,计量数据存在“各自为政、数出多门”的现象。
提高能源计量管理水平的措施
加强能源计量管理,促进企业节能降耗,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
(一)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采取措施,指导企业节能降耗。
1、加大宣传力度,将能源计量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计量法》、《节约能源法》,以及《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让企业充分认识能源计量工作在企业节能降耗中的作用,提高企业节能计量主体责任意识。
2、分类指导,加强帮扶,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有针对性地指导企业做好计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建立起各种能源的计量框架、绘制能源计量网络图、确立重要的能源计量点、配备先进的计量设备等工作,同时帮助企业查找企业的节能潜力,明确节能途径,为改进企业的能源管理,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
3、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能源计量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对企业各级管理、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对于企业的负责人和技术管理人员,要有组织地分批进行计量基础知识、能源计量知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测量管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和《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以及国内节能降耗新技术、新成果,增强企业能源计量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提高能源计量管理水平。同时,以参加培训的人员为骨干,帮助企业建立起宣传节能内容的企业文化,并使之深入人心,从而真正提高各级管理、技术人员节参与节能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与企业一起进行技术研发推广。针对目前节能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帮助企业进行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资源,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家队伍,紧密结合重点耗能企业生产工艺,深入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需求和产品升级改造的标准提升需求,帮助企业建设优势项目,解决检验检测技术难题,提升产品标准,降低产品能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增强企业在引领产业发展中的话语权,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5、搭建区域节能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要在现有的法定检测技术机构基础上,建立与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区域节能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逐步提升能源计量检测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为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电机和锅炉能效测试、能源平衡测试等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能源计量器具在线检定、校准等实际问题,并对能源资源计量数据进行科学采集、综合分析和有效应用,为企业实施能耗统计监测及节能减排目标考核评价提供准确的能源资源计量数据。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级检验检测实验室、企业的科研合作与科技交流,开展节能检验检测重点领域、重点专业、重点项目检验检测技术和校准方法的合作研究,构建“检学研企”相结合的节能检验检测技术创新和转化体系。此外,还要建设与节能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和计量科研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逐步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加强自身行政管理人才和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开展多层次计量技术人员技术能力交流提升活动,积极为能源计量工作献计出力。
(二)企业要充分认识能源计量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能源计量管理水平。
1、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对于企业而言,有了统一的专门从事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才能把企业的能源计量有效的管理起来。因此企业要建立有最高管理者直接领导的能源计量管理机构,确立能源计量主管部门,设置能源计量岗位,明确好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隶属关系。同时,要建立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包括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管理制度;能源计量人员配备、培训和考核管理制度;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处理、统计分析和应用制度;能源计量工作自查和改进制度等),明确能源计量管理职责,并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确保能源计量数据真实准确。
2、合理配备能源计量人员。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生产特点、用能结构、能耗量和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等实际情况,合理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从事能源计量管理工作。这些人员应具有与其所从事岗位的专业知识或岗位任职资质或技术职务和实际经验。同时企业要设立专职能源计量管理人员,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使用、维护、报废等管理工作,并依法实施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确保计量器具量值的正确可靠,满足能源计量分类、分级、分项考核的要求;设专人负责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保证能源计量数据完整、真实、准确。此外,还应该对从事能源计量工作的人员组织培训,使其能力与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并达到更新知识、适应社会或科技发展需要的目的。
3、科学、经济、合理配置能源计量器具并加强管理。企业要根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的要求、企业规模和能源消耗系统的特点、生产和工艺要求等,科学、经济、合理配置满足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要求的能源计量器具。这些能源计量器具包括:用于测量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实物量的计量器具;用于测量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品质的计量器具;用于测量一次能源、二次能源能量的各种测量仪器,包括间接测量能源量的计量器具;用于自查自检的便携式能源计量仪表;用于测量主要用能设备能效的计量仪表等。仪器配置后,要加强管理,具体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建立能源计量器具台账或完整的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建立完整的能源计量器具档案;制定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计划,实行定期检定/校准;在用能源计量器具要在明显位置粘贴与能源计量器具台账或一览表编号对应的标识,并有检定/校准状态标识;加强对能源计量器具的维护保养,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对于高精度的计量器具,计量管理人员要经常到使用现场了解情况,随时关注计量器具的使用和维护保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企业应加强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管理。能源统计原始记录种类要齐全,对能源购入储存、加工转换、终端使用等各个环节要建立原始记录,包括能源的品种、规格、质量、入库、领用、消耗和盘存等。原始记录要做到准确、清楚和及时,并要制定统一的编号制度,以适应统计、会计、业务三种核算的需要。能源统计原始记录、台账和报表要妥善保存,以利于数据的分析利用,同时将采集到的水、电、气蒸汽、煤、油和焦炭等能源的供应(生产)、消耗情况随时进行统计,以供生产调度、节能监督管理等各部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