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留守儿童的图书阅读现状及对策

2014-02-02刘进静

科技致富向导 2014年2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建议

刘进静

【摘 要】全国六千多万留守儿童的阅读现状令人堪忧。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和读书环境的缺失,乡镇学校图书馆的不对学生开放,村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空白,让留守儿童离阅读很远。留守儿童已经是一个社会化的问题,我们应该从社会、学校和家庭各个方面入手,让留守儿童有条件从阅读转变到悦读,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让留守儿童的精神不留守。

【关键词】留守儿童;图书阅读现状;家庭阅读环境;学校阅读条件;社会阅读可能性;建议

生活在城市中的青少年,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借阅图书,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或者家长的陪同到书店自购图书,这些青少年的阅读涉猎面很广,语言、文学、文化、教育、历史、科普,只要他们感兴趣,总有办法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而读书也成为这些少年儿童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之一。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他们与城市青少年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然而从阅读启蒙到阅读指导再到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同的阅读层次体现着同样的现实状况,让人堪忧。

1.留守儿童家庭阅读的环境分析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近1/3农村留守儿童与祖父母一起居住,有205.7万的农村留守儿童单独居住。所有隔代照顾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平均年龄为59.2岁,隔代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很低,绝大部分为小学文化程度,甚至有8%的祖父和25%的祖母未上过学。

这些年迈的祖父母大多认为,保证留守儿童的吃饱穿暖,健康安全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在他们的意识中孩子读书就是上学,只要按时上学,做完功课,就是在好好读书,根本没有必要再买其他的课外书籍,他们甚至认为读那些“闲书”没有什么好处,益智书、科普书、名著之类的更是知之甚少。对阅读的错误性认识,使家长主动给孩子买课外书的可能性很小,家庭阅读指导和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常年在外的父母,难得回家几天,与孩子团聚了,也只顾着拼命地用玩具、衣服、食物等来弥补孩子缺失的感情。有家长想起来给孩子买课外书,对他们的阅读指导也是后继无力。

因而,这些孩子们回家后不是和小朋友一起疯跑打闹,就是跟着家长看电视,更有大一些的孩子流连于网吧,找快乐、寻开心。

2.留守儿童学校阅读的条件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规模为2948萬,其中小学(6-11岁)和初中(12-14岁)学龄阶段儿童规模分别为1953万和995万,农村留守儿童在校比例分别为96.49%和96.07%,表明他们绝大部分正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然而,农村学校图书馆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据调查现如今很多农村学校都设立了图书室,但由于学校教育经费、师资力量缺乏,图书的来源渠道少,使得学校图书室的图书数量少、质量差、内容陈旧,甚至根本不对学生开放。即使拥有几千册的图书,学校也如获至宝,等它们入室上架,编号登记后,接下来的任务便是束之高阁,等待检查。因为开放图书室会面临很多问题,书会损坏、会缺失,书少了、旧了,领导来检查了怎么办?而图书的管理、借、还、修补又要花费多少时间和人力?因而,面对诸多的未知、恐惧加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很多学校就采取了“谢绝入内”的做法。

就是这样,留守儿童阅读求知的大门被学校图书室门外的一把锁,锁了个结结实实,他们则被挡在了荒凉、茫然的天地里。

3.留守儿童社会阅读的可能性

留守儿童的社会阅读途径只有村图书室、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据统计,截至2005年,全国已建立乡镇综合文化站机构34593个,占乡镇总数的97%,但在实际上,全国还有26712个乡镇没有文化站设施或站舍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而且现有文化站站舍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站舍破旧落后,设备严重缺乏,在设有图书室的文化站里,图书也基本上是农技、农经、生活等成人书籍,而大部分图书室因经费不足,无专人管理而不对公众开放、形同虚设。村级图书室更是滥竽充数。社会专门提供给留守儿童的阅读服务目前仍是一片空白。

4.改变留守儿童阅读现状的建议

改变留守儿童的阅读现状,充实他们的业余生活,首先需要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一要多渠道、多方式、多角度做好留守儿童阅读推广和宣传;二要建立完善、专业、行之有效的社会体制;三要建立专项扶持资金,确保资金运用切实、到位。

其次,需要社会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和教育系统的正面干预,第一,切实发挥村镇学校图书馆的作用,要“进得去”,也要“走出来”,“进得去”是指学校图书馆必须对全校教职工开放,设专人管理,保证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的阅读需求。“走出来”是指要加强馆际合作,这样既能避免资源重复建设的浪费现象,还能保证在馆图书的常换常“新”;第二,建立并完善以公共图书馆为核心、以村图书室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为阵地的留守儿童阅读服务网络,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挖掘留守儿童的读书兴趣,并着重加强留守儿童的阅读推广和阅读指导。

最后,留守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各个家庭细胞的积极响应,当然这也离不开社会宣传和老师教育。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而阅读最大的好处不是获知,而是能让人拥有诚实舍弃虚伪,拥有充实舍弃空虚,拥有踏实舍弃浮躁,平静而坦然地度过每一个晨曦和黄昏。童年的阅读会影响一生,它改变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六千万留守儿童,同为祖国的花朵,一样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心灵更需要润泽,求知之路也更曲折。关爱留守儿童,推进书香共享,让留守儿童的精神不留守,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是每一个家庭的责任。 [科]

【参考文献】

[1]中国妇女网.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R].http://www.women.org.cn/allnews/02/3906.html.

[2]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71-79.

[3]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157(3):60-65.

[4]叶曼.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6):67-69.

[5]傅爱红.公共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思考[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04):63-65.

[6]傅斌.依托文化共享工程 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公共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思考[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02):72-74.

[7]张文婷.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106-108.

[8]徐佳.试论乡镇图书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性化服务[J].图书馆,2009,(05):27-28.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建议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