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节约型城市的几点建议

2014-02-02陈爱斌王艳芬

科技致富向导 2014年2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

陈爱斌 王艳芬

【摘 要】建设节约型城市是当前我国资源紧缺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探讨了对城市资源节约和环境影响较大的土地、交通能源、建筑等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等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规划措施。

【关键词】节约型城市;资源节约;城市规划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规模快速扩大。新城区街道整洁有序,建筑新颖美观,商业繁荣,人居环境舒适优美。但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城市建设仍存在着很多不足。因此,党中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等目标,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建设。城市作为资源集结和资源消耗的集中地,如何节约利用好城市的各种资源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

1.土地资源的节约

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对土地需求日益增加,使得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对粮食安全构成很大威胁,大部分城市都面临土地资源紧缺而城市发展又急需大量土地的矛盾。作为调控空间资源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有着直接的关系,土地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在城市规划中最易操作并能起着显著的效果,在城市规划中节约土地的理念要贯穿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环节。

1.1紧凑城市形态,集约城市功能

在当今世界粮食价格暴涨的形势下保护耕地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城市发展方向要避开主要的农田保护区,尽量少占用耕地,不能为了城市形态构图的完整性和土地的易开发性就占用郊区平坦的农用地,应该充分利用荒坡地,废弃矿场等非农用地作为城市发展用地。城市形态要集中紧凑,避免规划结构松散、用地布局不紧凑的形态。城市开发不宜到处开花,跳跃性发展,要依托旧城,由内往外建设,建成一片再开发一片,实行填充式的发展,使每寸士地都得到有效利用,严禁脱离实际情况乱建开发区或占地不建设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控制城市扩展边界,重点保护农地、湿地、森林等。在建成区,还有很多插花地、空地等,要挖掘现状用地潜力。在制定城市规划时要对现状用地做深入的调查并在大比例图上做精细的面积测算,对一些搬迁或改变用途的工厂、仓储用地、要改造的旧区等用地要分类进行统计,为集约使用土地提供可靠的依据,使建成区内闲置的、开发利用程度低的用地得到充分利用。

1.2土地使用功能適当混合,公共空间综合开发

城市空间从归属上主要分为公共空间、专属空间和私有空间。公共空间要综合开发,城市道路、城市广场、公园等尽可能综合规划、多功能利用以节省土地,如将城市道路、消防通道、城市防灾和避难空间的设置相结合,建设步行道与绿化带合一的生态走廊,并与城市公园、广场等具有避难功能的大型空间有机联系起来共同构成城市公共生活网络和城市防灾避难空间体系。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绿地、礼堂和运动场所等专属空间设施应向公众开放,让社会共享,提高公有设施的利用率。私有空间的庭院绿化应向道路敞开,美化城市环境。采用种种空间资源复合利用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城市规模,减少土地等资源浪费。

2.交通能源的节约

2.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

我国人多地少,能源缺乏,因此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一项基本国策。公共交通是最节约能源的交通方式之一,城市规划要把公共交通作为居民主要的出行方式。但现在的公共交通在舒适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有明显不足。因此城市规划应优先考虑公共交通的用地和其它配套设施,有条件的城市可设公交专用线。应增加主要公交换乘点周边的人口密度,在道路、大型公建等规划中考虑公交站点的设置,提高公共交通系统效率,减少对汽车的依赖。根据国内外城市交通的发展规律,城市规模达到一定标准时,轨道交通是最有效最节约能源的交通方式,因此有条件的大城市可考虑建设轨道交通,尚不具备条件的城市也应该先编制轨道交通规划,预留将来轨道交通的用地,提前做好地面、地下各工程管线的协调配置。

2.2建设自行车专用道路系统

自行车交通是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同时也是一项健身运动,我国是一个自行车王国,但近几年很多城市不太重视自行车道路系统的建设,为了给日益增多的小汽车让路,不少城市采用废弃自行车道的办法来拓宽机动车道,使得很多城市的自行车交通逐渐萎缩。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城市都是在主干道路上采用三块板形式在道路两侧布置非机动车道,次要道路一般不设非机动车道,很少城市拥有完整的自行车专用道路。在能源短缺,环境质量恶化和城市居民缺乏运动的今天,重新振兴自行车交通是非常必要的。自行车交通有很多优势,如绿色环保,不需等候等,特别适合我国中小城市居民的交通方式。因此新的城市规划应考虑规划专用的自行车专用系统,老城区可利用原有的小街小巷作为自行车和行人的混合道路;新区则规划专用的自行道路,可设在机动车道两侧,或和人行道合设,但有条件的区域特别是新城区应考虑单独布置自行车专用道。专用自行车道应形成全市性网络系统,连结重要的交通节点、主要公共建筑、公园、步行街、学校和市场等。这种独立、安全、舒适和沿途环境优美的自行车道专用系统会增加居民骑自行车的兴趣并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

2.3步行系统的建设

由于现代人过分依赖汽车代步,人们的健康受到影响,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人弃车步行上班,成为城市暴走一族,步行交通日益受到市民的重视。因此应完善和规划更大范围的步行道系统,结合商业中心、广场、步行街、居住区、菜市场和公园绿地等建设完整的范围更大的步行路系统,并和自行车系统、公交车站紧密结合,让市民行走在便捷、舒适、环境怡人、安全的步行道上休闲、购物、探亲访友等,可减少很多居民坐车出行。

3.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造资源的节约

3.1规划应有预见性,建筑布局定点应适应城市的发展

建筑的布局定点应有预见性,综合考虑,不仅应考虑当前的建设条件,还应考虑本址和周边远期发展的影响,很多房屋或市政设施建成不久就被拆除就是缺乏前瞻性造成的,这种因规划决策不当而造成大拆大建的现象在很多城市都相当普遍,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浪费了大量的建造资源,还引起很多社会问题,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对建筑物的布局定点,特别是在重要地段和节点的建筑布置一定要综合考虑,近远期都能满足城市的发展要求,只有减少建筑的拆除才能可持续积累财富,减少资源的严重浪费。

3.2提高设计标准和建设质量,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建筑被拆除、寿命短的原因除了和建筑定点布置不当有关外,另一重要原因是建筑设计标准低,建造质量差。因此不管是对大型建筑还是一般建筑,是造价高的公共建筑还是造价低的私人住宅,都要高标准设计,精心建造,全面提高建筑的质量。建筑的功能性、技术性、艺术性、安全性和可改造性不仅应满足现在的需要还要适应将来的发展要求,经得起历史考验,使大部分建筑都能成为百年建筑而不是短命建筑。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有些设计方案为了尽可能安排更多的住户和节省建设费用,小区规划和住宅的设计标准都很低,建筑密度大,绿地少,户型落后等,过不了几年这些小区就有可能又成为新的贫民区和拆迁对象。因此经济适用房小区建筑密度不能太大,建筑间距一定要满足规范要求,环境要舒适优美,配套要齐全,为将来住宅改造和小区环境质量提升改造预留空间,避免将来被拆除的厄运。

总之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我国各种资源紧缺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要。 [科]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建设问题与对策
城市规划领域重大决策失误问责制度的构建
城市规划中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分析
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变革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那些“搞城市规划的人”到底是谁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公务员竞争上岗试题训练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