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担花生开始的金婚人生
2014-02-02王贞虎
王贞虎
从结婚那天开始,他们携手共行了50年。
结婚前一周,男方卖掉了一季的花生,千方百计,才勉强凑足两钱的金戒指套在女方的手上。
走入一个大家庭的婚姻并不容易,女子都得学会忘记婚前的自己,全然投入新环境的规矩里。“在家从父,出嫁那时从夫”,那时这样的顺从是天经地义的、易于依循的,最难的反而是妯娌之间的相处。寒天冻地,种田的人早早就收工了,新媳妇在厨房先炒小鱼干下碗面,想着给丈夫当点心。第二天,大嫂的声音就冷冷的:“还是弟妹懂得享受。”
因为经济的拮据、妯娌的相处不易,他们毅然决然走出大家庭。由大山到小山,需要渡过一道小河,他们从家里的大门出发,一路步行至码头,做丈夫的用一根扁担挑起两担刚收成的花生,走在前头;做妻子的身背幼儿,手挽行囊,跟在后面。破晓的晨光,从东方冉冉升起,将这一段行程照得越走越亮。
在异乡,只有奋斗才能生存。他们向远房亲戚租了店面的一角。两担生花生,她煮,他卖,同心协力开始了买卖的经营。
为了让丈夫能专心于买卖,做妻子的洗衣煮饭、替孩子们梳辫子、缝制衣裳、为漏雨的屋顶补裂缝、做天窗,粗工、细活都在一双辛勤不歇的手中完成。
租赁的店面,由老街搬移到新街。在孩子的记忆中,最大的不同是新街的二楼有个小院子。假日的早晨,孩子们常爱搬出木箱子、小凳子,围在院子里吃早点。父亲总是第一个动筷子的人,母亲在孩子们吃过、闹过之后才出现,她除了收拾残局外,还会记得给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浇水。
平顺的日子,仿佛一眨眼即过,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该嫁的嫁、该娶的娶,由两担花生起家的生意,已打下“有信誉”的字号。
他们依旧喜欢临睡前的时刻:做丈夫的略说—下今日的工作概况,做妻子的则细心地回应着。有段时期,她尝试着独立做点小买卖,那种清点完帐目,跟丈夫炫耀着自己赚了多少钱的满足感,远胜于赚钱本身。做丈夫的在妻子的炫耀下,总是笑一笑,一面带点一家之主不在意这点小钱的神态,一面却爱怜地握一握妻子的手。自从不做庄稼汉以后,他的手握起来一直是温细的,她说就像读书人的手。
50年的共同奋斗,白手起家,勤俭刻苦的习惯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餐桌上,他从没嫌过哪一道菜不好吃,也不许孩子们嫌,他只跟妻子提醒过—二次,要记得买鱼,因为那两只总蹲在男主人台桌下的老猫,好久没吃到鱼了。
直到那场大病,他才想起要为自己奢侈地吃一回苹果。那个年代的苹果,是孩子在生病的时候,才可能买来吃的高级水果。最初买来的几个苹果,老妻帮忙削了皮,切成薄片喂他吃;后来的几个,觉得切成薄片吞咽起来喉头不太舒服,妻子就坐在床前,用汤匙勺起一口口的苹果泥喂他吃。
两三个月的病中服侍,由县城医院到省城医院,再由省城医院回县城医院,接受医生恶疾的宣告,接受病人的声音一天天转为沉浊。常常夜半醒来,昏黄的灯下,他劝和衣假寐的老伴儿要多休息,她则坚持着不累。
照顾他大半辈子,她坚持要照顾他到最后一刻。
临终前,他一直不能相信自己会一病不起。
事隔多年,她恋恋不忘:“打从挑着那两担花生走出大山,这一辈子,他从来没有大声地说过我一句不是。”
两担花生,两担朴实又香喷喷的花生,写成他们金婚的人生。
【编辑:修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