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MTI建设中的三大关系
2014-02-02张馨月
张馨月
(燕山大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4)
论MTI建设中的三大关系
张馨月
(燕山大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建设有特色的MTI项目,需要各个办学单位因地制宜。然而,在当前MTI建设的决策过程中存在照搬照抄的现象,各办学单位对于MTI的理解仍然有待加强。因而,有必要对MTI建设中所涉及的几组核心关系进行深入讨论,以回答“什么是MTI”、“如何建设有特色的MTI”等核心问题。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为各高校的MTI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MTI建设;特色培养;翻译教学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设置及发展,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专业化翻译人才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也为翻译教学和外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我国MTI的建设中存在着照搬照抄、机械重复的现象。MTI该如何建设?如何建设有特色的MTI项目?如何定位自身特色?这些问题是各MTI办学单位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认为,要建设有特色的MTI项目,必须要让各高校能够从更深的层次理解MTI建设中所涉及的问题。这些问题所涉及的关系则是各个高校决策中应该重点考虑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MTI培养中涉及的三对主要关系的分析,努力回答MTI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为MTI培养的个性化设置提供可参考的分析模板。
一、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之间的关系
孔令翠、王慧认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生培养的尴尬局面在于:所学理论固然只是舶来品,实践能力也因为缺乏具体要求而沦为纸上谈兵。这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翻译教学中的问题——理论和实践彼此脱离,理论教学没有以翻译实践为基础,翻译实践的开展也没有理论的指导。而MTI和翻译专业MA之间的对比很容易让各办学单位将“理论”的标签贴在翻译专业MA上,而将“实践”作为MTI的主要特征。这种简单的划分方式很容易使MTI的培养模式朝不平衡的方向发展下去。
Lefevere在定义翻译研究的目标时明确指出:翻译研究的目标是构建一个理论,使之成为翻译产出的指导方针。翻译理论研究不是为了理论而理论,其目的在于可以为译者提供一个理性的思维工具,以灵活应对翻译中的各种问题,合理面对翻译活动中的各种选择。MTI的培养目标首先必须是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高层次”的翻译人才。MTI要培养的并不是简单的翻译工匠,而是对翻译活动有着深刻理解和把握的翻译专家。只有对翻译本质有着深刻认识的译员才有可能从更高的出发点、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翻译活动,并能根据时代的要求引领翻译活动的发展。
具体到MTI的教学安排中,我们可以将翻译理论分为微观和宏观两种。前者主要探讨具体译文的处理方式,是理论在微观领域的研究,应当贯穿在翻译训练的过程中,秉承“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方针,让学生认识到理论对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避免学生陷入主观主义或简单实用主义的翻译观。而宏观翻译理论的研究已经超越文本和语言等传统概念,翻译的内涵已经升华为“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类活动”。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把握翻译行业本质以及翻译职业操守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各高校可以考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必修、选修乃至讲座等方式进行,以论文、研讨等方式检查。
总之,MTI的培养目标应该超越工具性的技巧表层,“从人的价值层面来考虑翻译效果和方式”,要将“做人”和“做事”两个环节的内容同时传递给学生。
二、培养目标和市场需要之间的关系
培养目标和市场需要的关系是MTI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MTI的设置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MTI具备鲜明的职业特点,有利于增强翻译教学的市场针对性和适应性。然而,“市场”的概念是否就是“就业市场”则有待商榷。
把“市场”简单等同于“就业市场”,MTI就会面临成为继“高职”、“高高职”之后的“硕职”的风险。MTI的定位如果以“就业市场”为直接导向,只会陷入永远的“被动”追随就业市场的局面,而无法预测和把握翻译行业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而培养的学生也将永远落后市场的需要。另外,就业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下,以“就业市场”的要求为导向无疑是极度危险的。我们应该将“市场”的概念进一步升华,将之理解成为以社会主义建设为宏观背景的翻译市场。MTI的培养目标不是为了满足市场上对某行业暂时性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行业长远健康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结构。MTI的人才培养应该着力解决当前翻译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等核心问题,培养方向应该从翻译行业的长远发展着眼,避免“跟风式”的培养。
因此,各办学单位要努力把握以下两点。
第一,各办学单位必须能够准确把握翻译行业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清楚了解该行业的发展要求。如果MTI的建设仍然基于传统对于翻译行业的了解,那么特色建设根本无从谈起,只会成为另一个“新瓶装旧酒”的翻译学MA。
第二,各高校的MTI培养要特色鲜明、针对性强,一旦确立,不要因为市场的暂时性变化而轻易改变,要重视专业特色的积淀。穆雷通过调查总结了国际著名翻译学院的共性:从课程设置上来看,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有以下共同特点——市场定位准确、培养目的明确;职业导向和研究导向划分明确;课程设置特色突出等。只有各个学校均能够因地制宜的办出特色,MTI教育才能够在宏观结构上真正满足市场对各种翻译人才的需要。
三、市场细分背景下高校和翻译公司的关系
进入21世纪后,翻译行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特点,传统的口笔译业务出现了科技、法律、会议、文学、字幕等多个细分方向,而本地化、技术写作、翻译管理等新兴内容开始逐渐成为翻译行业的重要服务。苗菊,王少爽的调查表明,多数翻译公司招聘的职位要求应聘人员具备一到两个专业的背景知识,业务更新和市场细分成为翻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高校在培养翻译人才时必须应对这些新的挑战和要求。
目前我们对于MTI的讨论主要关注的是MTI培养单位和翻译市场如何接轨的问题;然而,现实中,这个过程并非这么简单。Robinson指出:翻什么、怎么翻以及为什么翻等问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些问题往往是由出版商、翻译客户以及翻译公司(中介)等机构决定的。可见,在译员和市场之间,存在众多中间环节。就市场细分和翻译培养的问题而言,我们必须考虑到高校培养和翻译公司培训两者之间的协调和分工关系。
从工作内容上来说,多数的译者是在翻译公司工作,具体的业务细分并不是由译者自己决定,而是由公司需要决定的。因此,高校培养的细分工作如果不适应公司的实际需要,会造成人才培养和市场脱钩的尴尬局面。从流程上来说,翻译客户直接接触的是翻译公司,而并非译员。所以,译员无法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专业细分的工作——能够适应多方面的翻译工作本身就是当前翻译行业对译员的要求之一。因此,针对市场细分的培养是由高校和翻译公司共同完成的,但是两者之间的分工应该有所不同。Ulrych指出,翻译教育并不是要将译员塑造成最终成品,而是使之掌握“有效的可迁移”技能,以应对处理未来翻译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可见,高校的培养仍然应该以关注宏观方向为主,着重加深学生对于翻译市场和翻译行为本质的理解,重点培训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翻译公司的培训则以微观市场的业务需要为导向,灵活的将众多学生进一步训练成为能够适应各种市场细分的合格译员。
MTI培养的理想状态当然是能够迅速适应市场需要,满足翻译活动的要求,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市场需要的紧迫性而违背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高校培养出完全成型的翻译人才;而且,MTI教育刚刚起步,多数高校并不具备能够有效针对市场细分进行培训的师资和软、硬件设施。这种背景下,将高校培养和公司培训之间的关系理清,各个高校认清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翻译市场的特点,使自己的培养体系和翻译公司的培训体系形成有效互补,是建设成功MTI培养方案的基本保证。
MTI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我国翻译教学乃至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下把握MTI发展的方向是各个高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只有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给予MTI一个准确的定位。在MTI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制定等决策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去遵循,但是如果能够理清MTI建设中的几组核心关系,或许可以真正发现特色独具的发展之路。本文的论述权作抛砖引玉,希望可以为各个办学单位的决策提供具备参考价值的分析和思路。
[1]穆雷,王巍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培养模式[J].外语界,2011,(2):29-32.
[2]孔令翠,王慧慧.MTI热中的冷思考[J].外语界,2011,(3):9-15.
[3]Lefevere,A.,Translation studies:the goal of the discipline.[A]In:Homes,James S.,Lambert,Jose,van den Broeck,Raymond(Eds),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Louvain,ACCO.1978.
[4]Bartrina,Fraricesca.Theory and translator training[A].In Martha Tennent(ed.).Training for the New Millennium[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5.
[5]陈浪.让翻译史发言:论MTI教学中的翻译伦理教育[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1):45-48.
[6]穆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J].中国翻译,2007,(4):12-13.
[7]苗菊,王少爽.翻译行业的职业趋向对翻译硕士专业(MTI)教育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3):63-67.
[8]Robinson,D.,Becoming a Translator: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Routledge,London and New York.2005.
[9]Ulrych,Margherita.Training translators:Programmes,curricula,practices[A].In Martha Tennent(ed.),2005.
[10]李军,黄宝印,朱瑞.改革和完善外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人才[J].中国翻译,2007,(04).
G642
A
1674-9324(2014)40-0280-02
本论文为河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筹经费项目“基于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教材评价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为SZ132166。
张馨月(1980-),女,河北遵化人,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跨文化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