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研究
2014-02-02莫丽琴
莫丽琴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临床医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广西 桂林 5410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研究
莫丽琴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广西桂林54100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渠道。实践性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关键性路径。本文从实践性教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理论借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以实践性教学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实践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P788)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进一步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P31),这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渠道。实践性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关键性路径。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专家、学者,特别是战斗在第一线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实践性教学是关键性路径。
一、实践性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理论借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题是理想信念教育,主线是时代精神教育,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因此,我们要对意识形态问题、理想信念问题、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问题、荣辱观问题进行理论研究,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教学,何以可能?这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加以回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主体性教育理念、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等,是实践性教学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为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有效路径。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实践性教学的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认为,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的价值目标。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按照人应有的本质,“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3](P123)人要实现全面发展,必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而“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4](P35)“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P530)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反映人的能动性特点和人的发展要求。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劳动”,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的过程中,就是实行实践性教学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实践性教学的基础理论。
2.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践性教育的直接理论来源。“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6](P56)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目的、发展动力和检验标准。实践是理论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理论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和理论动力,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践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实践性教育的直接理论来源。
3.主体性教育理念:实践性教学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总之,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7](P43)它要求学生从课堂理论学习走入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体验中,进一步丰富他们的视野和知识。主体性教育理念是实践性教学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
4.建构主义学习观:实践性教学的必然要求。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受教育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受教育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学习、主动建构,是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在对知识的探索、学习和建构中,实践环节必不可少。它要求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施教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设计不同学习任务、营造不同的学习环境,以实践教学方式为主,引导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是实践性教学的必然要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全会《决定》强调了四个方面,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8](7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体现在加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共同理想教育、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教育、荣辱观教育这几个方面。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别在四门主干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把意识形态教育、共同理想教育、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教育、荣辱观教育等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开设“马克思主义论资本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马克思主义论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论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等专题,使当代大学生明白社会主义一定会战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然的选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开设了“中国革命难题的破解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确立”、“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与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多党政治在中国行不通:中国政党制度的历史选择”等专题,让当代大学生明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改概论》开设“时代课题的回答与重大理论的产生”(包括“革命难题的破解与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难题的破解与邓小平理论”、“发展难题的破解与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我们要树立什么样的改革开放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包括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共同富裕何以可能、如何可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制度:人民当家作主何以可能,如何可能?”、“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主心骨”等专题,让当代学生牢牢树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思想保证的观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设“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包括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专题,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上的课程安排,让大学生达成以下共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立于科学,源于历史,基于实践。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可以结合当今的国内形势,对大学生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国近现代化史纲要》可以围绕时代精神,如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等开设专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可以围绕雷锋精神、创业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开设相应专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则把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教育专题、荣辱观教育贯穿于本课程所有专题的始终。这些做法,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质中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转化为大学生自觉的价值追求。
三、以实践性教学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实践性教学既要解决“实践体验”、“实践检验”问题,更要解决“融入的实质是什么”、“怎样的融入才是真正的融入”的问题。实践性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性教学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让学生接触社会、运用理论、锻炼能力、坚定信念、提高素质的教育活动。我们认为,要真正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真正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影响力、辐射力、亲和力、凝聚力、规范力,在大学生中形成统一认识、共同信念、强大精神力量,最终需要实践来完成。换言之,融入的实质是价值认同与行为认同的统一,真正的融入是价值实践的融入。实践性教学方式,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的行动中。
第一,根据不同的课程,设计不同的社会实践形式。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性活动设计的形式有:①开展人物专访活动。教师要求学生拟定访谈专题,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进行专访,如著名企业家、文化名流、政府要员、劳动模范、英雄人物、部队军人、平凡百姓、下岗工人、学校博士群、校长、书记、教师、优秀毕业生研究生、法官、检察官等。②组织参加社区道德建设的公益活动,如访问福利院、聋哑学校等并为他们做一些具体的实事,参加扶贫帮困“手拉手”、“一助一”活动,参加环保植树绿化环境或维持社会公共交通秩序或修善社区公共设施等活动并做好记录。③法庭观摩活动,如参观庭审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师则组织学生参观桂林塔山英雄部队、红军突破湘江战役纪念碑、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李宗仁陈列馆等地方。
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实践活动成果形式多样,有调研报告、访谈专集、绘画作品、研究论文、精美课件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让学生从身边感受美德,在生活中陶冶情操,在实践中培养品质,从参与中了解社会,在服务中完善人格,在磨炼中提升能力。大学生是这样评价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陶冶了情操”、“加强了环保意识”、“唤起爱国意识”、“提高了洞察问题的能力”、“提升了组织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了解生活,了解社会,收获知识,锻炼能力,增强自身道德修养,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
第二,针对专业设置,联系专业特点,结合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进行“保护漓江,建设绿色家园”相关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健康知识进社区”等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进行“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等实践调研活动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消费观。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关爱空巢老人”、“走进聋哑学校”、“便民利民,传递爱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实践,撰写关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调研论文。教师们紧跟时代,围绕身边的重大事情指导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实践活动,如写出《地震远去,我们的爱心何去何从》、《文明奥运我先行》以及《由奶粉事件引发的道德问题》等调研论文。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让学生从身边感受美德,在生活中陶冶情操,在实践中培养品质,从参与中了解社会,在服务中完善人格,在磨炼中提升能力。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788.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60:12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集)[M].人民出版社,1963:3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530.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56.
[7]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3.
[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713.
G641
A
1674-9324(2014)40-0250-02
莫丽琴(1977-),女,壮族,广西桂林人,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