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本溪太子河城市风光带规划与实施的思考

2014-02-02林艾民丛春复姜昱宋涛

园林 2014年1期
关键词:风光带本溪市基础设施

文·图 ◎ 林艾民 丛春复 姜昱 宋涛

关于本溪太子河城市风光带规划与实施的思考

文·图 ◎ 林艾民 丛春复 姜昱 宋涛

本溪地处辽宁省东南部,是一座工业、山水、旅游、文化之城,名列三线城市中游。城市因水而生、主城区傍水而立,太子河作为本溪的母亲河,既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城市兴衰荣辱的历史见证。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过分考虑经济利益和防洪安全,填河造地,忽视环境保护,太子河地貌水系和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水体污染、生物种群衰退、生态廊道消失、汛期频繁内涝甚至出现高温、雾霾等极端天气。近年来辽宁省“碧水工程”治理工作使水质得到一定恢复,但未从根本上解决水系生态系统自我恢复重建的问题,沿岸仍存在生态保护不足、规划设计滞后、交通组织混乱,绿化亮化净化缺失,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未能体现水系对治疗现代“城市病”的生态及人文作用。主要原因为规划编制滞后于城市发展、对人文遗产与城市特色认识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不协调、财政资金瓶颈限制城市整体服务水平提升等。

为守住城市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建设生态城市,使老城市焕发新机遇,本溪市政府组织编制了《辽宁省本溪市太子河城市风光带规划》,并获得2013年度辽宁省优秀勘察设计成果规划类一等奖。其规划和建设,是实现本溪市跨河而立、沿河而展的重要支撑。

图片说明1.太子河现状图2010年2.本溪市鸟瞰图

规划设计结构

按照“一河两岸展锦带、三区十景秀格局”的构想,设计总体结构分为“一带、三区、十景”。一带:以太子河滨水岸线为依托的绿色景观带。三区:景观格局与城市结构相呼应,形成“工业创意区”“美岸体验区”“田园梦想区”三大区块。十景:以滨水休闲为主题的点状及片状景观区域(图3、4)。

一、设计亮点

让生态走向水岸

本溪市所辖浑江和观音阁两大水库,承担着全省12座城市的供水任务,恢复重建生态系统是规划实施的核心。一是保护自然,预留重点。修复生态敏感带,构筑全流域生态景观;打开河口湿地,净化河水水质;引入“鱼梯”设计,丰富水生物群落,维护物种多样性。二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现代科技手段协调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通过“退二进三”清理沿岸污染企业、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等措施,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因地制宜恢复自然生态,让生态走向水岸(图5)。

——还原生态驳岸:现状大面积连续混凝土驳岸和铺石护坡,易使河水温度升高,侵占沿岸物种栖息地。由于景观的破碎化,小块绿地自身无法发挥生态功能,在满足防洪水利标准的前提下,采用大面积生态混交林及净化湿地的种植手法,提高河流廊道的生态功能(图6、7)。

——湿地三角洲的修复:通过对支流的“渠道化”,修复湿地三角洲,降解污染物、涵养水源、净化雨水并均化洪水(图8)。

图片说明3.4 .子河风光带规划概念图5.国家重点水利工程——观音阁水库6.太子河驳岸现状7.生态驳岸8.湿地三角洲

图片说明9.滨水步道10.堰坝现状与“鱼梯”效果图11.公交专用线效果图

——“鱼梯”的构筑:流域现状堰坝等构筑物对河流水文、鱼类繁衍和地质地貌破坏严重,全线构筑了5座“鱼梯”, 促进鱼类迁徙回游,增加水生物种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图9)。

链接:鱼梯是在河川中设置一种连续性阶梯式的水槽构筑物,称为鱼阶或鱼梯。鱼梯原意帮助鱼儿上溯回游的一种构造,有些鱼儿喜欢在水温较低的上游地区产卵繁殖,只要到了繁殖季节,鱼儿便纷纷上溯回游产卵。

让人群共享水岸

通过创造连续开放式的近水公共空间,实现风光带“可达性”,达到吸引“人”的目的,让人群共享水岸。

——滨水步道。滨水观景步道是风光带设计中最重要的工程之一,设计时对其宽度存在很大争议,有人坚持不要太宽,多留出地方绿化;另一种观念却认为滨水步道是吸引人气之所,越宽人就会越多。最终定位为宽窄有致,局部节点扩宽形成亲水平台和休闲广场(图10)。

——自然绿道。不滨水的联系路,绿道视线始终穿透绿地,兼有步道与支路功能。自行车道与人行道空间错开,单独布局自行车道。绿道系统和滨水步道系统各成体系、局部并行,串联整个滨水区,增强了城市与滨水空间的联系。

——引入TOD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设立公交专用线,提高风光带道路通达性,综合发展步行化城市。公共交通以滨河南、北路为基础打造公共步行区,降低主干路交通流量;每分割一段距离,进行楔状放射型路网处理,建立导向性明确的多层次道路空间(图11)。

二、规划与实施的思考

协同规划,完善规划编制体系

规划实施中面临最大的挑战在于政策的变化,要强化“规划先行”“规划即法”的意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超前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强化规划的法定地位,防止由于政策的变动造成规划实施的摇摆。本溪可以仿效深圳市建立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对城市总体规划、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房地产项目的选址进行审议,完善规划编制体系。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统筹协同了一系列现有专项规划,包括主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改善三年实施方案、推进城镇化建设规划方案、燃气、给水、防内涝和排水工程、景观建设优化提升设计等。协同规划可有效避免规划的盲目性、随意性和重复性,为规划实施打牢体系基础,可有效解决规划编制滞后于城市发展问题。

链接:协同规划是指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不同参与者,包括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对话和协同努力,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规划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以及城乡规划工作各个方面的统一,有助于解决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人文保护塑造城市特色

历史是一页页写成的,风貌是一天天积累的。那些承载着历史故事的景观,使不同人的记忆在这里融合,便构成了一个城市的独特形象。大量上世纪初的标准厂房或许今人看来会觉得平淡无奇,甚至丑陋,但这些书写着共和国崛起性大事的载体,其意义并不像它们的外貌那样简陋。位于彩屯桥的本钢一铁厂成立于1905年,作为中国近现代炼铁业的鼻祖,是我国百年钢铁工业发展的缩影,经历过共和国初期的大生产,炼出过中国第一炉铁水。但进入新世纪,它走向衰落,留下了高炉、冷却塔和厂房,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史的不可复制性,一旦拆除,它将永远消失。规划将其打造成1905工业创意综合体,保留原有的厂房外观不变,改变其内部使用功能,包括博物馆、商场、书店和餐馆;高炉改造成观景风光塔,内部设计旋转式楼梯直通塔顶;冷却塔改造成啤酒屋、咖啡厅等商业载体。改变工业建筑既留住了历史,又提升了文化内涵,赋予老建筑以新生命。规划实施结合自然和人文特点,保护文物遗址和人文遗产,注重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延续,同时应用城市风貌感知系统,模拟不同区域不同的特点和标志,塑造独特、易辨的城市风貌,避免千城一面(图12、13)。

图片说明12.本溪一铁厂工业遗产保护改造效果图13.本溪一铁厂凉水塔改造效果图14.北地跨线桥跨太子河效果图

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协调进行

作为城市建设管理部门,一是要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在规划实施初期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摸清地下基础信息,运用地理编码技术,精确掌握基础设施的属性、位置、规格、状态,根据城市中远期发展规模制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弹性引导片区,重点控制骨架。通过建设北地跨线桥等重大基础设施,促进河两岸土地熟化,利于房地产项目开发。

二是根据滨水地段不同区位自然与人工景观环境的特点,严格守住永久性黄线(重要公共基础设施)、蓝线(水系)、绿线(山体、绿地)三条“底线”,适度开放生态控制线。通过建立空间模型,模拟风光带周边土地用地条件、开发强度和效果,控制建设高度,形成面向风光带“观山瞰水”的视线通廊。从建筑的高度、体量、风格、色彩,到绿地系统、绿化种植品种等方面,制定控制详细的设计标准(图14)。

经济可行突破资金瓶颈

经济可行是推动规划实施可操作的坚实保障。通过编制《太子河城市风光带及周边土地开发投融资规划》《太子河城市景观带用地规划》,进行收支平衡分析和经济测算,对规划实施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实现投资收益平衡,解决财政资金瓶颈限制城市整体服务水平提升问题,将规划变为计划,指导政府决策工作。

本次太子河规划建设总投资约58.4亿元,其中土地开发投资约35.4亿元,风光带建设投资约23亿元。需政府投资约53.2亿元,包括风光带征地拆迁费用8.3亿元,景观绿化、滨河绿道、驳岸挖填方等公益性投资9.4亿元,周边开发土地征地费用24.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11亿元。太子河作为本溪最具开发潜力的区域,它的建设能全面提升沿岸周边土地资源的开发价值,经测算土地出让收入约58.2亿元。通过沿岸土地净地集中收储、土地滚动连片开发等措施,土地供应净收益完全能弥补投资,实现投入产出平衡,且政府约有5亿元的净收益。

当前各地三线城市的建设资金都十分紧张,太子河风光带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最大的瓶颈是资金问题。如过多依赖政府的主导作用,受财政制约因素过大,社会参与不足,将导致规划方案难以得到有效实施。应当改变城投公司目前承担的政府“出纳”的角色,成立城建集团等新型投融资平台,调整投融资平衡机制、增强造血功能。市政府通过一定机制将城市优质资源注入平台,带来现金流,企业灵活采取BOT/TOT/PPP模式、股权合作、土地一级开发等市场化融资方式,对于重大工程采取招商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筹集到的资金再投入城市建设,降低资产负债率,形成现金流良性运转,从而实现市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职能,走以地生财之路,“抓路造地,以路带房,房地生财,聚财建城”。本溪市引进“城市运营商”北京首创集团,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和土地一、二级开发项目进行合作,创新区域性、流域性开发模式、水地联动模式、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

三、结论

本溪市太子河城市风光带的规划实施仍存在若干问题。

一是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衔接问题,核心在于政府、市场、社会三者能否良性互动,国土局进行土地储备、城投公司进行土地整理和融资贷款、建委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商进行土地开发等环节可能出现脱节。

二是随着市政府经济管理权限的下放,城区规划审批自主权力增加,由于城区更注重经济效益,使控制主城区容积率指标难度加大,解决核心是要建立规划实施的系统和全局思维。

三是本钢一铁厂工业遗址群保护与开发的方案还需进一步论证,保护不等于全部保留,要结合实际选取保留最有意义的符号,探索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新模式。

四是由于市财政实力不强,需要统筹考虑建设资金投入,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细化具体地块的测算及开发计划等。

本溪太子河城市风光带通过协同规划、人文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经济分析等途径,解决了沿岸生态保护不足、规划编制滞后、交通组织混乱、绿化亮化净化缺失、基础设施及城市功能不完善、 财政资金瓶颈限制等问题,通过重建生态廊道,对建设生态城市起到带动作用,希望为国内更多三线城市滨水区开发规划与实施提供参考。

林艾民 辽宁省本溪市政府副秘书长、本溪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主任,美国班尼狄克大学硕士。

丛春复 辽宁省本溪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姜 昱 辽宁省本溪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沈阳建筑大学硕士。

宋 涛 辽宁省本溪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科员,风景园林专业工程师。

猜你喜欢

风光带本溪市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沿江风光带可真美
你来问我来答
城市沿江风光带的公共性探究
本溪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本溪市联丰教育集团华夏智慧校区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王宠智作品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