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upporting-Ellipsoid方法的自由曲面构造
2014-02-02顾国超刘洪波陈家奇
顾国超,刘洪波,陈家奇,高 雁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
基于Supporting-Ellipsoid方法的自由曲面构造
顾国超,刘洪波*,陈家奇,高 雁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
为了在特定平面上获得任意形式的辐照分布,采用了Supporting-Ellipsoid设计方法来构造自由曲面反射镜。介绍了其设计思想和设计过程,并以具体的设计实例为例构建了自由曲面光学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在不计反射损失的情况下,系统效率达到了97%,较传统太阳模拟器光学系统提升了3倍以上,不均匀度达到5.26%,与理想状态有一定差距,这是因为设计中兼顾了计算时间和自由曲面光滑性所造成的。
Supporting-Ellipsoid方法;自由曲面;均匀照明
1 引言
在传统的照明光学系统中,要获得均匀稳定的辐照分布,需要采用特定的复杂光学系统来实现,如采用透镜阵列形式的太阳模拟器光学系统[1],或采用通道反射式积分器的高热流密度输出装置[2-3],不仅需要庞大的系统,而且效率不高。若要获得更加复杂的辐照分布,传统的光学系统便无能为力,因为传统的光学表面多为球面、二次曲面或多项式曲面。若要满足特定的照明,则需要光学面具有足够高的阶次,这势必会造成面型造型不便和数值不稳定。随着人们对照明要求的不断提高,新的照明形式,即采用自由曲面光学面来实现复杂照明的方法便应运而生。自由曲面没有统一的数学表达式,其具有足够多的设计自由度能够应付复杂的照明,同时又具有灵活的空间布局及局部可操作性的优点。
均匀圆形辐照面的自由曲面设计较为简单,因其具有旋转对称性,只要确定旋转自由曲面的母线即可,W.Tai、L.Peng和顾国超[4~6]等人分别采用了相似的设计思想获得了不同形式的自由曲面光学面,均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但对于更加一般的辐照情况,如辐照面形状为不规则形状且辐照度为特定非均匀的辐照来说,以上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就难以胜任了。J.S.Schruben首次从数学和几何学上对此类问题进行了阐述,并获得了从这类问题抽取出来的数学模型,为 Monge-Ampere形式的非线性二阶偏微分方程[7]。H.Ries等人于2002年提出了裁剪法,以折射定律为基础建立入射波前、出射波前的曲率以及自由曲面上对应点处曲面曲率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能量守恒定律和传输能量密度与光束波前高斯曲率的关系,构建了一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并通过数值求解获得了自由曲面的离散面型数据,首次解决了这类问题[8]。但其并没有公布具体的解决方法。
目前此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主要有3种:数学法、几何法和优化法,间或有这3种基本解决方法的组合方法。数学法即是基于光源的发光特性和预定照明要求,根据反射或者折射定律,结合能量守恒定律构建自由曲面所满足的数学方程,通过求解获得自由曲面的面形数据。如Simultaneous multiple Surfaces(SMS)方法[9],Seroka和W.Rengmao分别采用不同方法的直接解法[10-11]等。几何法的核心思想就是将辐照分布离散化,并利用一些二次曲面(如椭球面、抛物面以及笛卡尔卵圆面)的光学特性,用一组这类二次曲面的曲面片来实现离散照明,并用其包络面作为自由曲面的最终形式。如Supporting Paraboloids(SP)方法。优化法的主要思想就是将曲面参数化,并选取合适的优化变量,通过不断的调整优化变量来趋近预定照明,直至满足要求。另外A. Bäuerle和Zexin Feng采用了以上基本方法的组合方法,也得到了不错的效果[12-13],其核心思想就是首先采用不同数学方法获得光源、自由曲面和目标面之间的映射关系,并构建自由曲面,然后采用优化方法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本文的设计思想就是采用几何方法中的Supporting-Ellipsoid法,这种设计方法能够解决复杂的照明问题,过程简单易懂,效果直观,避免陷入复杂的数学计算当中。
2 Supporting-Ellipsoid方法的设计思想基础
2.1 系统整体的坐标系
整体照明系统由光源、自由曲面和目标面所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光源S位于系统坐标系中心,从光源出射的一条光线入射至自由曲面上的一点P,经反射后出射光线到达目标面上点T,其中入射点P的直角坐标为P(Px,Py,Pz),球坐标为P(ρ,θ,φ),入射光线、法线、出射光线的单位矢量分别为I,N,O,系统光轴与Z轴重合,目标面为位于Z轴方向并与光源距离L处的平面,其中目标面与系统光轴正交。
2.2 Supporting-Ellipsoid设计思想基础
Supporting-Ellipsoid设计方法由Kochengrin和Oliker所提出[14],其核心思想就是将目标面上的预定辐照分布离散化,利用椭球反射镜的特性,并将每个离散点与单个椭球曲面片联系起来,通过调整椭球曲面片的参数,来调整各个离散点所能接收的能量,并以一个整体自由曲面包络各个曲面片,作为自由曲面的最终形式。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考虑最简单的二维情形下的两个离散点和两个椭圆的情况,规则为第一个与入射光线相交的椭圆线反射此光线,反之亦可,即最后一个与入射光线相交的椭圆线反射此光线,以第一条与入射光线相交的椭圆线反射光线为例,如图2所示,椭圆E1和椭圆E2分别对应目标点T1和T2,其中两椭圆的第一焦点与点光源重合,椭圆E1的第二焦点F′1为目标点T1,椭圆E2的第二焦点F′2为目标点T2,入射光线分别与两椭圆相交于点I1和I2,根据规则,则在交点I1处反射此光线,到达目标点T1。图3则说明了如何调节分配两个目标点的能量,以椭圆E0作为基本椭圆,在变化的过程中保持不变,椭圆E1则保证两个焦点不变,即点光源和目标点的位置保证不变,当椭圆E1的长半轴a1≫a0时,光源发出的所有光线经反射后全部到达目标点T0,此时目标点T0得到光源的全部能量,T1得到的能量为0,当减小a1,直至a1≪a0,此时所有的光线经反射后全部到达目标点T1,此时目标点T1得到光源的全部能量,T0得到的能量为0,在此过程中,只要给定合适的a0和a1值,就可以得到任何我们想要的能量分配比例。定义反射光线的椭圆线段为有效线段,称为支撑椭圆,从而得到一组不连续的曲线段,根据反射规则的不同,有交叉和非交叉两种情况,如图4所示。在多个离散目标点的情况下,基础椭圆大小和两焦点均保持不变,保证其他椭圆两焦点位置不变,并调整其长半轴a的大小,可以调整各个目标点接收能量的大小,直至满足预定要求,以上两维的情况可以扩展到三维,即为Supporting-Ellipsoid方法的设计思想基础。
3 利用Supporting-Ellipsoid方法构造自由曲面反射镜
利用Supporting-Ellipsoid方法构造自由曲面反射镜的方法如图5所示,其过程如下:
(1)将目标照明离散化,并根据目标面的辐照分布赋予各离散点以权值;
(2)以Oliker的Supporting-Ellipsoid方法获得合乎要求的一组曲面片,通过离散点拟合获得光源出射角度与目标点之间的关系;
(3)利用拟合后的映射关系构建自由曲面反射镜。
本文采用短弧氙灯作为光源,以离光源最远的曲面作为有效曲面,构建非交叉形式的系统几何结构,光源与目标面之间的距离L选为600 mm,以获得400 mm×400 mm正方形均匀辐照面为例,给出了自由曲面构建的细节和结果,其中短弧氙灯光源的配光曲线如图6所示。
3.1 目标面的离散化和映射关系的获取
由于自由曲面的构造需要对有限的离散点进行插值,则目标面上离散的目标点数越多,获得的目标辐照面越接近于理想状态,同时所需的椭球面片亦越多,这就意味着需要调整更多的椭球参数,其计算时间会呈现类似指数关系的增长。由于本文所需为均匀辐照面,采用更多的离散点能够提升目标面的均匀性,但离散点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均匀性的提升已不明显,同时会大大延长计算时间。因此,在平衡目标面均匀性和计算时间的基础上,将目标面离散成为15×15的离散点,并依据目标辐照分布给各个离散点赋予权值,调整各个椭球的参数,最终获得满足目标离散点能量的一组椭球曲面片,在每个曲面片上选取一特征点作为目标点的对应点,从而可以获得一组光源出射方向与目标点之间的映射。为了便于观察理解,选用5×5的离散点,并建立映射关系,如图7所示。
3.2 曲面拟合及其连续性和光滑性的保证
如果完全按照文章3.1节中的映射关系构建自由曲面反射镜,并选取足够多的离散点,则能够得到理想情况下的辐照面,不论辐照面有多么复杂和特殊。但另一方面,据此构建的自由曲面难以满足积分条件[8],则其势必会存在不连续的情况或者构造偏差,与L.Wang和Y.Ding构造自由曲面所遇到的问题一样[15-17],难以满足其光滑性。积分条件以自由曲面法矢形式给出,如式(1)所示。
式中:N为自由曲面的法矢。
自由曲面的连续性和光滑性是自由曲面加工的基本要求,若自由曲面存在不连续的情况或者构造偏差,会给加工带来极大的困难,甚至使得加工难以实现。因此,需要对文章3.1节中所获取的映射关系进行微调,即对映射关系中目标点位置做细微的调整,在尽可能接近以上获得的映射关系的前提下,使得自由曲面满足积分条件,尽管这种操作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目标辐照面的精度,以本文的设计来说,则是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辐照面的均匀性,来保证自由曲面的连续性和光滑性。本文采用了MATLAB中Gridfit[18]程序来对离散点进行处理,使其满足积分条件。程序主要特点就是在保证映射关系的基础上,采用一个弹性曲面片来对离散点进行拟合和插值,经程序处理后所获得的目标点坐标映射函数关系如图8和图9所示,根据所得的映射关系,可以得到在相同θ和φ参数下x与y的对应关系,如图10所示。
3.3 构建自由曲面反射镜
基于Gridfit程序处理后所获得的映射关系,即可构建出光滑的自由曲面。构建自由曲面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就是首先构建自由曲面反射镜的骨架,即曲面上相互交叉的经线和纬线,以此为基础获得自由曲面整体的面片,曲面骨架线的构建流程如图11所示。
3.4 系统仿真与结果分析
根据所构建的自由曲面,光源采用短弧氙灯的配光曲线,忽略光源大小,并构建目标面,搭建整体系统,结果如图12所示,在Lighttools中构建整体系统,并采用蒙特卡洛法追迹200万条光线,最终所获得的辐照情况如图13所示。
仿真结果表明,在忽略反射损失时,系统整体的效率可以达到97.54%,辐照不均匀度为5.26%,准直角为±2°,与采用透镜阵列作为匀光系统的太阳模拟器照明系统相比,在参数均满足一致的情况下,系统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系统的辐照不均匀度与太阳模拟器照明系统相比稍有不足,原因分析如下:(1)本文的设计兼顾计算时间和均匀性两个方面,没有选取更大数量的离散点;(2)为了保证自由曲面的连续性,映射关系做了微小的调整。
从辐照结果效果图来看,辐照分布结果基本上处于较为均匀的状态,且辐照面遵循着正方形各对称轴的对称性,这与光源发光特性的轴旋转对称性和能量分配特性相吻合。同时由结果图可以看出,在辐照面角落部分的均匀性与面上其余部分相比较差,这是为了保证辐照面形状,严格限制了自由曲面边缘与辐照面边缘的映射关系,这就意味着辐照面角落点成为了一个奇异点,这是角落处均匀性较差的根本性原因。
4 结论
本文采用了Supporting-Ellipsoid设计方法构建了一个自由曲面反射镜,阐述了这种设计方法的坐标构成和设计思想,并以一个具体实例详细说明了自由曲面构建的整个过程,并采用所构建的自由曲面搭建了一个照明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反射损失的前提下,系统效率达到了97%以上,辐照不均匀度达到了5.26%,各参数与传统太阳模拟器照明系统保持一致的情况下,系统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由于系统在计算时间和均匀性之间取了一个平衡,没有采用更加庞大的离散点;同时为了满足自由曲面的连续性和光滑性,对映射关系进行了微小的调整,这是本系统均匀性不如传统太阳模拟器照明系统的主要原因。本系统采用的是点光源,在采用扩展光源的情况下,辐照面会呈现怎样的变化,目前尚没有做具体的分析。如何构建扩展光源下的自由曲面是下一步工作的主要方向。
[1]陈家奇,陈兰峰,王丽,等.高准直太阳模拟器的设计与仿真[J].光机电信息,2011,28(11):68-74. CHEN JQ,CHEN L F,WANG L,etal..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high-collimating solar simulator[J].OME Information, 2011,28(11):68-74.(in Chinese)
[2]刘洪波,高雁,王丽,等.高倍聚光太阳模拟器的设计[J].中国光学,2011,4(6):594-599. LIU H B,GAO Y,WANG L,et al..Design of high-flux solar simulator[J].China Optics,2011,4(6):594-599.(in Chinese)
[3]顾国超,王丽,刘洪波,等.瞬态热量标定系统的太阳模拟器光学系统设计[J].中国光学,2012,5(6):630-638. GU G CH,WANG L,LIU H B,et al..Optical design of solar simulator used for transient calorimeter calibration system[J].China Optics,2012,5(6):630-638.(in Chinese)
[4]TAIW,SCHWARTE R.Design of an aspherical lens to generate a homogenous irradiance for three-dimensional sensors with a light-emitting diode source[J].Appl.Opt.,2000,39(31):5801-5805.
[5]LIU P,WU R M,ZHENG ZH R,et al..Optimized design of LED freeform lens for uniform circular illumination[J].Zhe-jiang Uniυ-Sci C(Computers&Electronics),2012,13(12):929-936.
[6]陈家奇,顾国超.利用映射法构造自由曲面反射镜[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36(6):1-5. CHEN JQ,GU G CH.Using Mapping-method to FormFreeform surface Reflector[J].J.Changchun Uniυ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36(6):1-5.(in Chinese)
[7]SCHRUBEN JS.Formulation of a reflcetor-design problem for a lighting fixture[J].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1972,62(12):1498-1501.
[8]RIESH.Tailored freeform optical surface[J].Opt.Soc.Am.A,2002,19(3):590-595.
[9]BEN TEZ P,MIANO JC,BLEN J,et al..Simultaneousmultiple surface optical design method in three dimensions[J]. Opt.Eng.,2004,43(7),1489 1502.
[10]SEROKA S,SERTL S.Modeling of refractive freeform surfaces by a nonlinear PDE for the generation of a given target light distribution[C].International Light Simulation Symposium,Nuremberg,Germany,7-8 March,2012.
[11]WU R,XU L,LIU P,et al..Freeform illumination design:a nonlinear boundary problem for the elliptic Monge-Amp ere equation[J].Optics Letters,2013,38:229-231.
[12]B UERLE A,BRUNETON A,WESTER R,et al..Algorithm for irradiance tailoring usingmultiple freeform optical surfaces[J].Opt.Express,2012,20:14477-14485.
[13]FENG Z,HUANG L,JIN G,et al..Designing double freeform optical surfaces for controlling both irradiance and wavefront[J].Optics Express,2013,21(23):28693-28701.
[14]KOCHENGIN SA,OLIKER V I.Determination of reflector surfaces from near-field scattering data II.Numerical solution[J].Numerische Mathematik,1998,79(4):553-568.
[15]WANG L,QIAN K Y,LUO Y.Discontinuous free-form lens design for prescribed irradiance[J].Appl.Opt.,2007,46:3716-3723.
[16]DING Y,LIU X,ZHENG ZR,et al..Freeform LED lens for uniform illumination[J].Opt.Express,2008,16:12958-12966.
[17]丁毅,郑臻荣,顾培夫.实现LED照明的自由曲面透镜设计[J].光子学报,2009,38(6):1486-1490. DING Y,ZHENG ZH R,GU P F.Freeform lens design for LED illmination[J].Acta Photonica Sinica,2009,38(6):1486-1490.(in Chinese)
[18]D′ERRICO J.Surface fitting using gridfit[EB/OL].[2010-06-20].http://www.mathworks.cn/matlabcentral/fileexchange/8998-surface-fitting-using-gridfit.
顾国超(1983-),男,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实习员,2007年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0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太阳模拟技术方面的研究。E-mail:ggc-2003@163. com
刘洪波(1956-),男,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员,1982年、1989年于长春理工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太阳模拟技术方面的研究。E-mail:hbliu120@sina.com
陈家奇(1971-),男,吉林长春人,副研究员,1994年于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主要从事太阳模拟技术方面的研究。E-mail:jiaqi_chen@163.com
高 雁(1982-),男,吉林长春人,硕士,助理研究员,2006年于东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8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太阳模拟技术方面的研究。E-mail:ynogg@163.com
Construction of freeform surface based on Supporting-Ellipsoid method
GU Guo-chao,LIU Hong-bo*,CHEN Jia-qi,GAO Yan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angchun 130033,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hbliu120@sina.com
To get irradiation distribution of arbitrary form on a specific plane,the free-form surface reflector is constructed with the Supporting-Ellipsoid design method in this paper.Firstly,the design idea and design process are introduced,and then a specific optical system of free-form surface is constructed.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efficiency reaches 97%without regard to reflection loss,which is three timesmore than that of the optical system of traditional solar simulator.The irradiance non-uniformity reaches 5.26%, which has a certain gap with the ideal state,resulting from the consideration on both the calculate time and the smoothness of the free-form surface in the design.
Supporting-Ellipsoid method;freeform surface;uniform illumination
TH703
A
10.3788/CO.20140705.0823
2095-1531(2014)05-0823-07
2014-04-11;
2014-06-13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No.20130303009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