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方式 创新手段以改革的思维推进团的工作转型发展

2014-02-02刘会英

中国共青团 2014年6期
关键词:群团团组织社会化

文 / 刘会英

转变方式 创新手段以改革的思维推进团的工作转型发展

文 / 刘会英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转型,团组织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就四川而言,2013年四川农村转移劳动力2400多万,其中70%以上是青年,伴随着庞大的外出务工人群,产生了368万农村留守学生群体;全省有4395个乡镇,数量占全国的1/8,工作“桥头堡”向乡镇推进的任务依然艰巨;“5·12”和“4·20”两次地震后,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2012年达3.2万余个,居西部第一位,其中大部分为青年社会组织。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组织设置方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工作载体不能很好适应现实要求和青年需求,亟需通过转变方式、创新手段实现转型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新一届团中央领导座谈时,明确了“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两大战略性课题。团十七届二次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共青团工作五年发展纲要》提出“培育当代新青年、创造时代新业绩、服务青年新需求、激发组织新活力、凝聚社会新组织、进军网络新媒体、锤炼团干新风貌”。近日,四川省委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推进群团工作转型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在深化改革中推进工会、共青团等群团工作转型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通过构建“大群团”工作格局、形成“一体化”工作模式、构建“枢纽型”工作体系,切实提升群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四川共青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突出青年为本、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厘清转型发展的着力点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时代发生了新变化,党对团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青年充满了新期待,使团的工作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应该以“啃硬骨头”的精神和决心,善于运用改革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开放的理念,进一步厘清团的工作转型发展的着力点。

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搭建工作平台。通过搭建平台,探索多层面、多领域、多方式服务青年的载体,是四川打造“青年身边的共青团”的重要内容。打造新媒体平台,以微博、微信、QQ等为重要渠道,以“小故事大道理”为基本思路,把新媒体打造成为引导青年的重要阵地、服务青年的重要平台。打造日常联系平台,根据青年聚集、联络方式的关系空间来建设工作平台,夯实团组织在基层“神经末梢”的基础,解决好联系青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打造社区(乡镇)服务平台,以城市街道社区、县域镇区为重点,建立健全12355青少年服务体系、服务阵地建设,辐射和凝聚更多青年。经历“5·12”和“4·20”两次地震,四川“摸着石头”探索平台建设,牵头成立全国首个灾害应对社会管理服务专门平台——雅安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架起社会组织、志愿者和群团组织、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桥梁,初步形成“党政领导、群团实施、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四川实践”。

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整合社会资源。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共青团获得资源的机制和渠道将进一步改变和拓宽。进一步加强统筹整合,运用好团组织体系内的项目、资源、力量。坚持“眼睛向外”,一方面抓住政府职能转变机遇,发挥团组织在项目开展、资源对接、平台搭建、人才支撑等方面的作用,积极争取、承接行政资源;另一方面,善于运用市场机制调动资源,完善青年社会组织的载体和平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

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拓展工作领域。牢牢把握自身职能,主动参与青少年事务领域的社会治理,为团的工作转型提供更大空间。建设工作阵地,根据省委要求,团省委联合工会、妇联等组建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推动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服务型基层团组织。协同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公益基金支持、项目实施外包等方式,加大向社会组织购买创业就业、贫困地区青少年服务、特殊儿童帮扶社会服务项目的力度,引导各类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打造专业队伍,依托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省内各高校和公益团体,探索“社工+志愿者”模式,重点培养一批基层团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为骨干的专业团队,立足社区(乡镇)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服务。

以更加创新的方式找准转型发展的突破口

项目化、社会化、标准化,是四川省团的工作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树立项目意识、品牌意识、市场意识和标准化意识,不断提升工作的整体水平。

以更加创新的方式加强项目化推动。项目是取得社会关注、吸引资源注入的重要载体。“栽得梧桐树”,方能“引得凤凰来”,项目就是要栽的“树”,社会资源就是要引的“凤”。团的工作多年的实践证明,很多工作通过项目化运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如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行动、青年文明号、12355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等等。加强项目设计,坚持需求导向,注重需求调查工作,在全面了解和掌握青年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工作项目。强化项目实施,完善工作项目化管理和运作模式,创新项目的科学策划、资金投入、激励考核、宣传引导机制,提高工作项目的水平和质量。提升项目影响,用好团的活动优势,通过项目化包装,找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人才效益的结合点,提升精品工作项目的影响力。

以更加创新的方式加强社会化运作。社会化是团的工作转型的努力方向。推进动员方式社会化,在巩固组织化动员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借助市场机制、情感力量、道德力量、文化力量等非组织(行政)要素进行社会化动员,逐步形成“组织化动员+社会化动员”的工作模式。推动服务手段社会化,深入了解和掌握青年的意愿,对接社会需求,定期向社会发布,吸引、聚集、招募更多青年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人才等,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社会治理、服务民生改善。推动工作力量社会化,发挥青年社会组织、青年典型、青年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激发青年及社会组织成员间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努力把工作对象变为工作力量,逐步形成党政支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团组织社会化模式。

以更加创新的方式加强标准化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是实施标准化的着力重点。要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重点,规范工作流程,严格工作考核,突出工作实效,努力形成社会功能。在工作决策中坚持问题导向,坚持“3问”:问需于青年、问计于基层、问效于社会,按照“党政所需、青年所急、团组织所能”确定工作主题和方案。在工作项目实施中,分解指标、落实责任、有序推进,制定切实可行的团组织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严格目标管理,争取将富有共青团特色、深受青年欢迎的项目列入地方党政目标考核体系。在考核评价上,建立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扩大评价主体范围,灵活激励方式,不断提升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以更加有效的举措增强转型发展的聚合力

团的工作和青少年事业,需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更需要发挥好青年及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枢纽作用,不断增强工作的整体合力和活力。

以更加有效的举措夯实基层基础。凝聚力量,首先要“苦练内功”。继续加强传统领域团建工作,特别是要突出基层导向,加强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提高服务青年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以服务吸引青年,以服务活跃组织,以服务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完善省、市到县、乡、村的纵向组织体系,更加重视和加强学校团建工作,突出学校团建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按照“团建全覆盖、工作到支部”的思路,进一步完善社团建团、公寓建团、实习单位建团等团建方式,创新活动载体,健全团学组织格局,促进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全面活跃。强化工作保障,联合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和推动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将共青团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推动乡镇大团委2万元工作经费的落实,完善了市、县、乡三级团组织工作经费保障的制度性安排。

以更加有效的举措发挥枢纽作用。把握新组织、新青年的发展变化形式,推广雅安灾区社会管理服务经验,是我们发挥枢纽作用的着力重点。加强服务联系,通过组织纳入、登记挂靠、项目承接、场地提供、信息服务、沟通协调、政策争取、制度支持等形式,帮助解决组建障碍,在青年社会组织孵化、成长过程中建立联系、提供服务。加强吸纳引导,主动加强与影响力较大的青年社会组织特别是其骨干成员的交流沟通和吸纳,在各级青联增设青年社会组织界别,吸纳一批积极向上、影响力强的骨干人员进入青联委员队伍。加强互动交流,进一步发挥团组织的优势,加强与社会组织的角色互换体验和日常工作互动,引导社会组织服务青年、为我所用,通过社会组织联系服务凝聚更多青年。

以更加有效的举措增强工作合力。根据现有的体制和分工,青少年是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政府职能部门和群团的共同服务对象,但青少年事业的“齐抓共管”要求与各部门条块分割之间存在着矛盾和现实难题,需要各方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出台政策文件:争取省委支持,出台了推动群团工作转型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发展方向:省委文件明确指出,要推动群团组织由单一参与走向联合运转,实现多方协同发展,提升服务力;由相对封闭走向开放多元,通过社会化动员和运行机制,增强凝聚力;由自成体系走向整体联动,实现资源共享共补。建立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群团组织部分职能交叉、联系紧密的特点,在共性工作中,推行集中策划、联合行动、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在服务大局、服务青年中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

(作者系团四川省委书记)

猜你喜欢

群团团组织社会化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共产党宣言》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团工作
贯彻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 我们有探索
关于构建大群团服务平台实现精准服务的思考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略论中国梦视野下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