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警察院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构建与运用
2014-02-02雷雅敏
□雷雅敏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0137)
新时期警察院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构建与运用
□雷雅敏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0137)
教育质量测评是提高教学训练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构建教育质量测评体系应坚持相应的原则,通过一系列举措,不断完善警察院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
警察院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ISO9000标准;人才培养
警察院校教育质量是警察教育工作的生命线,警察院校教育质量测评是不断提高警察教学训练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如何完善警察院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及考核内容,保证警察院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使警察院校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和训练水平紧贴公安实战,已经成为当前警察院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新时期警察院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概况
(一)警察院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内涵。警察院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是指根据警察训练目标定位、专业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对教育训练资源的配置及教育训练过程前后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考核,使之达到最优化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效果的制度、系统等。
(二)警察院校教育质量测评的相关理论参考。
1.泰勒行为目标评估理论。泰勒认为,评估过程是从教育目标入手,评估过程的第一步就要解说目标;第二步是要确定评估的情景,以便使学员有机会表现教育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完成这两步之后就是考察各种评估手段,所选的评估手段应该与教育目标相契合,否则评估的结果便是无效的。
2.斯塔弗比姆CIPP评估理论。斯塔弗比姆提出了CIPP评估理论,即由背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与成果评估组成一种综合评估模式。背景评估是在明确现实背景后确定教育对象的需要和问题,判断已提出的目标是否充分回答了已评定的需要;输入评估是在背景评估的基础上,对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和资源进行评估;过程评估是指在整个教育方案或计划进行中所实施的评估;成果评估主要是测量、解释和判断一个方案的成效。
3.斯坦梅茨差距评估理论。斯坦梅茨提出了评估的差距理论,认为要评估旧方案,需先设定一些标准,然后依此标准,列出一份清单,描述客体所具有的特质;差距模式是标准与实际运作的比较,其标准取决于当事人,评估者只是扮演催化的角色。差距评估理论提供自我评估及有系统的方案改进理论。
二、开展警察院校教育质量测评的必要性
(一)实现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促使训练内容和方法更新。警察教育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规格与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育中重知识传授的教育观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己越来越不适应警察教育的需要。目前仍有部分教官教师固守成见,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依靠教育质量测评这一杠杆,引导教官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培养适应警察实战需要的人才。
(二)深化警察职业训练课程建设。警察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警务人才,而合格警务人才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课程建设上。通过教育质量测评能有效促进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突出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强化课程建设对提高警务人才培养质量的近距效应。
(三)加强警察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教育训练质量测评,一方面可使教官教师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促进自我完善和提高;另一方面,引入竞争机制,使科学的测评结果成为影响教官教师切身利益的重要依据,从而调动教官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师资队伍的进一步发展。
三、构建警察院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应坚持的原则
(一)动态性与连续性相结合原则。动态性,指警察教育过程是动态的过程,其监控和评估也应是动态的,必须根据内外部条件和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与完善。一般每两年要修订一次教育质量测评指标,找出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连续性,指要从持续提高警察教育质量出发,从制度上确保教学训练内容、教学训练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
(二)方向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原则。方向性,指测评必须有利于教学工作目标的完成,指向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素质和突出现代职业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多样性,指对不同专业要有不同的考核指标。应把握方向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原则,根据对各部门、各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情况,确定基本的标准和要求,同时根据各专业、各警种和课程的具体情况,建立多样的教师教学质量测评指标。
(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科学性,指整个教学训练活动应符合公安职业教育的客观规律。可操作性,指测评活动的各方面措施都应符合训练的实际情况。两者应得到辩证的统一,每一个指标必须有确切的含义,以保证测评结果的可信度。
(四)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由于警察教育具有职业性、实战性的特点,对教官教师进行教育质量测评比较复杂。测评指标应该尽可能量化,难以量化的可代之以定性分析,但定性分析容易带有主观性,因此两者应相互结合,可以采用先定性再定量的处理方法。
四、构建警察院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形成警察特色。指标体系应该是开放的,为具体测评过程留有一定的余地,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不同的体系标准,可考虑设计通用评估表、实践类评估表等。对学员评估用表,要从学员群体素质的基本特征和水平考虑,以学员能够感受和体验到的问题为基础来进行编制。指标体系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趋势,同时应体现各自的训练特色,促进学校训练特色的形成。最后,要设定合理的指标权重和标准,这是构建指标体系的中心环节,要恰当地确定等级和标准,准确地对项目和等级进行赋值。
(二)建立以学员为主的多元评价主体,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以学员为主的多元评价主体主要包括学员、专家(督导)、同行、管理者(领导)等共同担任评价者,但应以学员评价为主。在具体的教学训练过程中,学员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完全被学员所观察、体会,学员对教师的教学有最全面的接触和最深切的了解,对教学训练效果的感受也最深刻。
同行、专家(督导)、管理者(领导)评价也是教学训练质量测评不可缺少的方面。作为同行的教师,对教学训练内容、课程设计比较熟悉,评价时能注重教学的科学性。专家(督导)一般工作细致,对教育训练的方法有深入的了解,因此,专家(督导)评价能促进教学训练工作的有序运行。管理者(领导)评价必须考察教师的工作,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这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建立学员岗位核心能力评估体系,完善考试考核“试题库”和专家论证制度。应联手公安实战单位,对学员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及应持有的态度进行全面梳理,在系统、科学、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学员信息的基础上,以能力为本位,紧紧围绕公安一线岗位民警职业能力体系的五大方面,即凸显思想政治素质的坚定性、基本素质的基础性、岗位技能的熟练性、行为要求的规范性和武力使用的实战性,对学员发展和变化的价值做出判断,充分体现考评能力项目的综合性。
同时,根据岗位核心能力标准,制定相应考核方案,建立考试考核试题库和专家论证制度,促使教考分离,全面考量学员岗位技能水平,促进人岗适配,为用人单位提供依据。岗位业务核心能力课程的考核评估与学籍管理紧密挂钩,通过留级、退学等管理手段,建立和形成正确的导向与激励机制。
(四)健全“三级教学督导机制”,充分调动三个层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完善警察教育质量“三级教学督导机制”,充分调动学校、教学系部、教研室三个层面的主动性,发挥三级督导在教育训练中的作用,加大专项督导工作力度,进一步改善教风、学风、考风。同时,理顺警察院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在监控与评估上的协作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形成定期汇报和预警制度,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和学员评教的积极性,提高监控与评估的有效性;明确监控与评估目的,扩大监控与评估范围。深入推进行业专家和校内交叉听课评课制度,拓宽教育训练质量评估渠道。教学监控检查可每天由不同部门轮流安排专人值班,切实解决因人员少而无法有效监控的问题。
(五)完善质量评估等次认定和“龙虎榜”、“红黄牌”制度,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警察院校教育质量测评应设置A、B、C、D四个等次,其中部门(平均分)和个人评A级为90分以上;B级为80至89分之间;C级为60至79分之间;D级为59分以下。凡每月(期)部门(项目组)评级时,该部门有1名以上个人分数被评为D级的,其教学工作质量不得评定为A级。
警察院校应实施“教育训练龙虎榜”制度,每月公布当月结业的每个培训班教育训练质量测评总分排名前20%的课程与授课者。对于连续2次或累计3次教学成绩排名末位者,发给“红牌停课告知单”。对于累计2次教学测评成绩排名末位者,发给“黄牌整改告知单”。
(六)借鉴ISO9000标准,完善警察院校教育质量测评与保障系统。为提高警察教育质量,有必要加强对ISO9000标准的研究。ISO9000标准其实施要点可归纳为六个字:“规范、实施、成效”,是全面质量管理所遵循的科学程序。依据ISO9000标准,警察院校教育质量测评与保障体系可分为以下几个系统。
一是训练指挥系统。它由校长办公会议、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和各教学部门等组成,是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根本。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成立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学校的教育训练工作起决策咨询和监督作用。
二是训练监控系统。它主要由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和教学检查、教学联络员制度等组成,目的是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的调控职能,保证有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三是训练评估系统。它主要由教官教师工作评估、专业评估及课程评估、学员学习评估等组成,学校通过这些评估收集教学过程中的各类信息,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与决策服务。
四是训练信息反馈系统。它是教学训练质量得以不断提高的前提,主要由学员教学信息反馈,教官教师教学信息反馈,校领导、学校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教学信息反馈等组成。学校通过教学过程的控制达到质量目标的要求,并定期进行管理,测评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
[1][美]布卢姆等.教育评估[M].邱渊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程凤春.教学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林峰.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2).
(责任编辑:田禾)
D631.15
A
1674-3040(2014)02-0104-03
2014-01-20
雷雅敏,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讲师、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