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网络文艺的消费主义历史观

2014-02-02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历史观文艺作品消费主义

张 跣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100089)

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总是以或隐或显的方式表达着一定的历史观,并因此而对受众(读者等)的历史认知、价值观念和审美素养产生影响。在当今社会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之下,网络文艺无论是在创作观念、题材、体裁方面,还是在艺术手法、审美价值、社会影响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消费主义历史观借助于互联网的传播特性,在文学艺术,尤其是网络文艺中大行其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容易让人们获取错误的历史知识、形成错误的历史观,也容易对人们的是非标准、价值评判产生误导。

一、“伪历史的景观世界”①“景观世界”一词参考了法国思想家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参见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王昭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以近一个时期充斥荧屏的“宫斗剧”为例。网络小说是“宫斗剧”的“脚本”,网络传播是“宫斗剧”产生广泛影响的条件。无论是《宫锁心玉》《宫心计》《倾世皇妃》《后宫》,还是《万凰之王》《后宫甄嬛传》,它们无一例外都是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先在网络上作为文学作品广为传播,进而走到线下,改编成为电视剧,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又反过来促进了网络上“宫斗”题材文学创作的繁盛。“宫斗剧”有三个特点:

一是故事情节模式化。“宫斗剧”最基本的故事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后宫争宠,女人恶斗”。“宫斗剧”故事情节的模式化程度非常高,有人概括说是“女主角‘美’得没有逻辑,男主角‘痴’得没有智商,后宫‘奸’得千篇一律”。不仅如此,诸多的“宫斗戏”连很多桥段和细节都十分雷同,比如,慢性毒药、苦肉计、闺蜜背叛,陷害、自虐、流产三绝招,等等。故事情节模式化的结果就是相互模仿、相互抄袭、缺乏创新、缺乏想象,没有后劲,很快会让人们陷入“审美疲劳”。

二是价值观念低俗化。尽管“宫斗戏”往往最后留一个“光明的尾巴”,似乎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但它的整个故事讲述过程则充满了对人性“恶”的宣扬和渲染。“后宫”是一个变态的、畸形的生存空间,后宫佳丽则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甚至是你死我活、血肉模糊的。也许这确实有一定真实的影子,但是作品中更多表现出来的是没有克制只有渲染,没有批判只有欣赏,在情绪上突出的是贪婪和嫉妒,在价值观念上表现出明显的低俗化倾向。而从接受的层面看,年轻观众很大程度上把“宫斗剧”看作是“职场戏”、“励志戏”,试图从中学会观察他人、揣摩他人、与他人斗争、踩着别人往上走的方法和技巧。这是非常错误的。

三是历史背景架空化。这也是宫斗戏最根本的一个特点。“历史背景架空化”就是指,这一类作品往往刻意淡化历史背景和具体的历史事实,对具体的朝代和历史人物的真实面目有意弱化,仅仅依据极少量的历史资料,取其大体,用其表皮,虚构一个随意设定的社会环境。“架空历史”固然有创作上的便利,但在人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以及正确历史观的形成方面产生诸多误导和负面影响,尤其是它会让人们面对历史缺乏尊重感和敬畏心,陷入游戏和混乱之中。

“宫斗剧”所传达的历史观是一种典型的消费主义历史观。它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素材从客观存在的历史语境中剥离出来,使其成为一个个没有相互联系的碎片化的符号,按照现代人的消费文化观念对这些符号重新组合、包装、阐释,构建成一个新的“伪历史的景观世界”。这个“景观世界”只是在细枝末节上和真实存在的客观历史相关连,却与真实存在的客观历史相去甚远。在这个“伪历史的景观世界”中,猎奇窥探、欲望挑拨、感官刺激、逗笑取乐、媚俗从众等成为核心命题,历史认知完全沦落为一种娱乐化的消费。

二、类型化特征与消费主义历史观

如果将考察的视野从“宫斗剧”加以扩展,我们就会发现,相比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总体而言,消费主义历史观在网络小说中更加突出。打开任何一个文学类网站,映入眼帘的都是一些让人似懂非懂的栏目标题:“穿越”、“玄幻”、“仙侠”、“盗墓”、“同人”、“眈美”,等等。这些栏目下囊括的正是当前网络小说的主要类型。网络小说的类型化本来就是消费主义的产物,而“穿越小说”、“玄幻小说”、“同人小说”则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在历史观上的消费主义倾向。

“穿越小说”的基本特点是,主人公由于某种原因从其原本生活的年代离开,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因为已经具有现代人的知识能力,所以可以从容应对古代的种种挑战,可以成大功、出大名还抱得美人归。最早的穿越小说是黄易的《寻秦记》,讲述的是一个名叫项少龙的人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战国末,并辅佐秦王嬴政登基的故事。

“玄幻小说”通常以冒险、战争为主题,时代背景、世界观等皆无拘束。大多数玄幻小说,取了西方的魔法、中国的武术和谋略、日式的人物造型,再加上科幻和东西方各国的神话。它写未来科技,却不需要用科学理论验证;它写魔法,又不考证西方巫术学体系;它写武术,却比传统武侠更神奇强大,经常超越人类生理极限,不论是虚拟世界架构,还是人物经历,都是玄之又玄,天马行空。如萧鼎的《诛仙》,讲述的是倔强少年张小凡无意间卷入了天音寺与青云门的一段隐秘争斗,经历险恶江湖,游历神奇天地,九天之上有诸般神灵,九幽之下是阴魂归处。

“同人小说”指利用已有文学人物形象进行改编或续写的作品,比如,安意如的小说《惜春记》,惜春被写成秦可卿与贾敬的私生女,乱伦的身世成为其内向性格、冷漠态度与悲剧命运的根源,《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遭到了令人耳目一新却匪夷所思的改写。

事实上,消费主义历史观显然不仅仅表现在“宫斗剧”和网络小说中,在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作品、动漫中,这种情况也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甚至更加突出。我们大致可以把它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戏说历史。在游戏《恋姬无双》中,骁勇善战的三国英雄,全都换成了身着华丽衣裳的美少女战士,历史上著名的桃园三结义变成了刘备、关羽、张飞三姐妹义结金兰。在游戏《幻想曹操传》中,诸葛亮变成了地狱妖魔使者,可以任意召唤地狱恶鬼,玩家扮演的曹操需要杀死诸葛亮,阻止诸葛亮毁灭人间的阴谋。

二是解构名人。李白因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被划进了“24 小时发货”的快递业。王维因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也被演绎成了史上第一个淘宝店店主。而在网络歌曲《我学雷锋好榜样》中,“学雷锋”成了非常搞笑的事情。“这世界逼着我必须红透半边天,只是看到雷锋就像忽然来到春天,看来我忘了的不仅仅是时间,于是我急着出门看一看,正好一位老太太拿着大包小包一大堆,于是我对她说让我帮你拿上一点点,可老太太却说了一句:你干吗?抢钱?”

三是架空历史。在游戏《红色警戒3》的架空剧情中,因为时空错乱,日本逃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建立了太平洋帝国,称为亚洲霸主。在一些所谓“红色游戏”中,八路军使用的武器相当现代化,比起日军毫不逊色。甚至还有诸如“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样的完全混淆历史事实的东西。

四是恶搞经典。在网络视频《大话红楼》中,宝黛初会是宝玉“性骚扰”、跳脱衣舞的闹剧,晴雯撕扇变成用榔头砸空调,大观园内众姑娘逢年过节都穿着“比基尼”选美。在《“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中,原本一心想参加红军的潘冬子成了做明星梦、希望走穴挣大钱的富家子弟。潘冬子的母亲一心想参加“非常6 +1”,梦中情人是李咏。甚至,油画《开国大典》的画面变成了饭馆的开业庆典,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神采奕奕,气度不凡。该宣传画除了颜色与原作有差别外,另一不同之处就是画的右上方加上了几个黑色的大字“同志们大饭锅成立了!”

三、网络文艺消费主义历史观的原因初探

网络文艺中的消费主义历史观不仅传播了荒诞不经、错误百出的历史知识,割断了历史事实的连续性语境,而且传播了低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更重要的是,消费主义历史观必然带来历史感的缺失和历史责任意识的磨损。有网友表示:“历史被电视剧、电影、网络小说和网络游戏篡改得面目全非,我想许多尊重历史的真正学问家会被今天的娱乐精神吓得半死吧?可悲的是还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历史观熏陶的孩子们,他们以为历史就是影像和游戏里说的那样呢。”[1]

第一,网络文艺遭遇消费主义历史观,其原因是当今社会无孔不入的消费主义思潮。消费主义遵循生命本能的“快乐原则”,一切事物只要能满足欲望需求都可以划入消费的视野。消费主义视野中的历史不再是大写的、单数的、客观的历史,而是变成了小写的、复数的、主观的历史,并进而变成了娱乐性的、游戏性的历史。当代网络文艺中的消费主义历史观,任意打扮历史,以满足消费者的娱乐、游戏、享受等心理需求为指向,任意编排和包装历史。从生产主体一方看,其内在根源是收视率、点击率、广告效应等利润至上的功利需求;从消费受体一方看,其内在根源是无深度的感官享乐与内心麻醉需求,两相契合,双向互动,竞相发展。

第二,网络文艺的消费主义历史观并非自今日始,它和我国文艺创作中长期以来功利主义的历史观有着密切联系。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文艺作品过分注重文艺的宣传功能和认识功能,总是急功近利地要把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和现实社会的政治需要联系起来,要求文艺作品对历史的认识和表现服从并服务于关于历史发展的宏大叙事的要求,服从并且服务于现实社会的话语体系,其结果就是对历史的复杂性认识不足、表现不足,甚至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拔高、改装甚至刻意地扭曲。改革开放以后,文艺作品虽然逐步摆脱了直接的政治控制,但却以另一种方式滑向了功利主义的历史观。比如,作品中广泛存在的对“明君”、“清官”的美化、拔高和呼唤。这种割裂历史语境、用历史比附现实的观念,尽管已经由过去的“文艺为现实政治服务”变成了“文艺体现社会心理期待”;由过去的“满足政治家的心理需求”变成了“满足老百姓的心理需求”,但其实质仍然是一种对历史的任意打扮,是对历史的一种“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网络文艺中的消费主义历史观可以看作是这种创作态度和历史观念的一个自然延伸,一个娱乐化的延伸。

第三,消费主义历史观与文艺作品得以传播的网络环境有密切关系。(1)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离散化的特点,网络管理分散化、无中心化和去权威化,这导致了传统的文化管理方式在互联网世界的无能为力,也导致了传统的社会凝聚、文化认同、价值观念的弱化和淡化。(2)网络社会“注意力经济”(或者说“眼球经济”)的特点,主张文化消费主义的盛行,文化创造的商业追求取代了精神追求,文化产品的“纯粹消费品”的特点越来越突出,文化产品的审美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逐渐被商业价值和娱乐价值所湮没,对历史的敬畏感、庄重感、责任感以及与此关联的责任意识越来越显著和深刻地受到消费主义的侵蚀。(3)网络的超越时空性一方面使得人们可以在实体性的社会群体之外,获得一些保持并发展其独特旨趣的个人空间;但另一方面也使得人们不再需要克服自己的偏见、缺陷、先入为主和固有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而轻易获得他人的认同,其结果就是,网络世界常常具有强烈的保守性和封闭性,这也正是网络文艺作品类型化、同质化的重要原因。(4)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知识获取方式和作品生产方式,创作的知识门槛和技术门槛都大大降低,网络素材既可以轻易获得,又可以轻松使用,创作、发表和分享都变得轻而易举。

第四,消费主义历史观是网络文艺的技术性基因、模式化特点、娱乐化定位、草根性立场的必然产物。互联网的技术性基因,使得网络文艺始终和“技术崇拜”紧密相连,它强调的是速度和变化,而不是积淀和传承;网络文艺的模式化特征,使得它从一开始既具有强烈的复制性和模仿性,它强调的是易于生产和快速传播,而不是创新性和个人化;网络文艺的娱乐化定位,使得它从一开始就是为感官而生产的,不是为心灵和思想而生产的;网络文艺的草根性立场,使得它从一开始就和精英性对立,一开始就在追求一种吸引并迎合眼球的叙事策略,一开始就是破坏性的,而不是建设性的。可以说,碎片化的历史为其提供了基本的创作素材,消费主义的观念为其提供了最畅通无阻、又最具包容性的理论指导。

第五,消费主义历史观大行其道也是因为优秀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的匮乏和网络文艺批评的缺席。近年来,优秀的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的缺席可以说是一个毋庸讳言的现实。历史题材文艺作品是文艺创作和欣赏的重要类型,人们对于此类题材的现实需求得不到满足,客观上为网络文艺消费主义历史观预留了发展空间。事实上,活跃于网络世界的青年群体在这个社会中不仅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更面临着精神和文化上的窘迫。对他们而言,“腐朽的很容易消化掉,新鲜的又没什么味道”,所以,尽管网络文艺总体质量偏低,却也成了他们必然的选择。此外,充斥于网络空间的文艺批评大多是肤浅的、娱乐化的和充满商业气息的“灌水式”批评和“板砖式”批评,真正高质量的、有见地的文艺批评在网络文艺领域是长期缺席的,这也是消费主义历史观在网络文艺中能够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艺的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形成全社会共同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民族凝心聚力的旗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方向。对于网络文艺中的消费主义历史观问题,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以引导。

第一,大力宣传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及其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把历史观与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相结合的文化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历史观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就是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面对现实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面对包括消费主义历史观在内的种种社会思潮,面对人们历史观的日益多元化、个体化,必须把大力宣传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及其主导地位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现实的紧迫工作,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又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努力在多样化思潮中确立主导思想,在多样化观念中寻求最大共识。

第二,进一步加强文艺和历史关系的理论探讨。文艺和历史的关系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社会现实和文学艺术形成广泛冲击的今天,认真研究文艺和历史的关系问题,理性探讨正确的历史观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辩证分析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与真实历史的关系,深入思考媒介与历史表达的关系问题,全面反思文艺创作中长期以来功利主义的历史观,深刻把握历史观点和道德观点之间的辩证关系等,都是现实紧迫的重大理论任务。

第三,加强文艺批评,扶持优秀网络文艺作品的创作。通过开展富有网络时代特点和网络媒体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文艺批评,构建作品、阅读与批评的良性互动,通过深入浅出而又不失理性和深度的文艺批评,润物无声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社会观、人性观、价值观,培养富有民族特点和时代精神的审美观念,使得文艺批评在网络文艺的发展过程中真正起到纠偏、扶正、深化和引导的作用。通过扶持一批具有中国风格和民族气派、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络文艺作品,尤其是历史题材的网络文艺作品,推进网络文化市场的建设,促进网络文艺作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第四,以人为本,探索创新,建立既开放包容又旗帜鲜明的网络文艺管理体系。网络文艺形式多样,价值多元,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相互交织。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舆论引导,完善网络立法,净化网络环境,确保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必须承认并尊重网民认知的差异性、价值观的差异性和历史观的差异性,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树立网络文化多样共生、和而不同的观念。利用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增强引领的针对性;利用网络文化的互动性,增强引领的实效性;利用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增强引领的多向性。简而言之,要充分发挥网络社会和网络文化自身在网络文艺管理方面的潜能,避免通过简单的行政方式干预网络文艺的发展。

[1]《请让游戏尊重历史》,载腾讯游戏频道微视点第六期,http://games.qq.com/ztzobl/wbht/006.htm.

猜你喜欢

历史观文艺作品消费主义
文艺作品
Film review:WALL·E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群众文艺作品内涵的提升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天命历史观的思想来源——兼论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中的天命历史观
颠覆与重构——当代新历史小说的历史观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