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传播视角下体育礼仪文化研究评析
2014-02-02李靖
李 靖
(安康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随着奥运会、亚运会相继在中国举办,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已日益被人们所关注。无论是大型体育赛事,还是自发的体育活动组织,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交往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被人们视为一种体育礼仪。体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体育文明并以其推动社会发展。在体育活动中,就个人而言,是其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就国家或民族而言,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明程度和道德风尚的反映。因此,本人觉得有必要对近年来体育礼仪文化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分析其研究的不足,找出新动向,为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结实的基础。
1 概念界定
1.1 礼仪
“礼仪”一词,由“礼”和“仪”组成。我国古代“礼”的本意是敬奉神明,由于古时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能力较差,对雷电、日月一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就把自然的力量神秘化,开始用祭祀、祈祷等原始宗教仪式来感化神灵,祈祷风调雨顺,以求多福少灾,它表现出的是一对神灵的尊重和敬意。“仪”就是礼的各种仪式、仪节。春秋战国时期,记载着仪式规范的一部分礼制的汇编,起初只称《礼》,也称《礼经》,后来改为《仪礼》;宋代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曰:“仪,度也”;《管子·形势解》云:“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1]。”综上所述,礼仪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文化,自古人们便形成了一套宏大的礼仪思想,其精髓深入人心并贯穿于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活动之中。
随着礼仪意识的提高,礼仪方面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对于礼仪的界定,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如此明了的问题,但要用学术专业术语来表达也存在争议,学者们众说纷纭。陈志辉等人认为,礼仪是对礼貌、礼节、仪式的统称,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始终地以一定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遵律、敬人的行为准则和规范[2]。冯强指出,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3]。黄寿军则代表了现代人的观点指出,礼仪是人们与他人在社会交往中,所采取的社交程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的外在表现方面的行为规范。大致包括仪表、服饰、语言、礼貌礼节以及典礼仪式等[4]。礼仪文化已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表现为外在的礼节,又表现为内在的道德与精神,它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所共同认定而形成,并被大家所遵守和沿用的行为规范。礼仪作为一种文化,它具有一定的传承性,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其他文化,但主流文化价值是不变的。不同的国家、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1.2 体育礼仪
体育礼仪是体育文明的精髓,体育礼仪的发展演变既体现了体育文明发展进程和历史演变,同时还从一个侧面映射出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自礼仪文化纳入体育领域之后,中国学术界对体育礼仪的概念做出了种种界定。
黄寿军认为,体育礼仪主要是指人们在体育交往中所应该具有的相互表示敬重、亲善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在某种意义上说体育礼仪就是仪表、服饰、语言、礼貌礼节以及典礼仪式在体育文化活动中的综合运用。它仅仅是礼仪文化在体育方面的具体体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运动规则相同的[4]。童宪明认为,体育礼仪是体育赛事中,在语言、行为方面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每名与体育赛事相关人员应该共同遵守的准则和规范。他除了指出体育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体育的仪式、规范的仪表、端庄的服饰、文明的举止、礼貌的语言之外,更是把体育礼仪上升到精神层面,认为其还是精神内涵、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的表现[5]。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指出,体育礼仪是礼仪规范在体育领域的集中表现,是指人们在从事体育活动过程中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并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体育活动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它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6]。总的来说,学者们认为在体育领域和体育交往中应该遵守的一定的准则和规范称之为体育礼仪。
1.3 体育礼仪文化
种莉莉认为,体育礼仪文化不只是指人们在体育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礼节、仪式,它也存在于社会生活当中,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7]。周萍认为,体育礼仪主要是指人们在体育交往中所应该具有的相互表示敬重、亲善和友好的文化形态。在某种意义上说体育礼仪就是仪表、服饰、语言、礼貌礼节以及典礼仪式在体育文化活动中的综合运用[8]。笔者认为,体育礼仪文化是礼仪文化的一种,体现了体育领域的文明和道德,它不仅是体育行为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更注重人们的内在精神和文化修养,把体育礼仪上升到整体的文化层面来分析,是体育领域的一大贡献,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2 体育礼仪文化研究概况综述
综合国内学者关于体育礼仪文化的研究,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大型体育赛事礼仪文化和高校体育礼仪文化教育。
2.1 传统体育礼仪文化
2.1.1 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起源和进程。我国学者主要从起源、演进等文化自身的变迁过程来阐释体育礼仪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据史书记载,我国自夏朝开始,就具备了礼仪的雏型。礼仪从古发展至今,在其现代化的过程中,体现了中国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化和民族性的相互矛盾与融合,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潮流的冲突斗争的产物,是不同文化体系共荣同存的表现。体育礼仪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射礼”,有中国特色的各种体育礼仪由于传统项目发展滞后于西方,所以中国体育不得不接受西方体育礼仪文化的洗礼。在体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我国开始重拾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体育文化礼仪中的精髓,开始进行体育礼仪文化现代化的重新定位,对于传统体育礼仪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找到一条体育礼仪“国际化”和“民族性”相结合的道路。马良认为,体育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创造的文化形式和社会文化行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系统[9]。体育礼仪随着体育文化的发展而逐步丰富,是礼仪规范在体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特点。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礼仪大国,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种体育礼仪,各媒介应该利用体育赛事的有利平台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华部分,以使其发扬光大。
2.1.2 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10]。”保护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也是各民族的普遍要求,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对于促进各民族体育文化的交流和创新,提高民族的自豪感和增进民族间的交流和了解都有重要的意义。关于体育礼仪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为什么要保护和如何保护的问题上。任海先生指出,一种文化形态的发展速度及发展水平取决于它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它能够获得的文化资源越丰富,其发展就越迅速,越健康。保持一个多元而平衡的文化生态对21世纪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是必需的[11]。周萍认为,伴随着西方体育的进入,中国的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出现断裂,而新的体育礼仪文化体系建设则明显落后于体育运动的发展。因此,在现实中对待传统体育文化礼仪始终要把握“思想是实质,形式是躯壳”的观念,礼仪的价值在于主体的文明程度得到不断提高,使社会主体的整体和谐度得到彻底改善[8]。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礼仪文化中以人为善、和睦相处特质以及以德服人、明礼诚信等精神内涵,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在国际上的推广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把西方体育的形式结合与我国这些体育礼仪文化体质,可以有效地实现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本土化。
2.1.3 儒家思想视角下的体育礼仪文化。从儒家思想的角度来分析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张杰,曹莉认为,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受儒家礼学的影响体现某种保守性,体现了礼、义、仁、恭敬谦让、中庸和谐的价值准绳,决定了文化注重或强调自身传统的稳定、延续、继承[12]。中国传统体育礼仪的现代化进程,实际上是一个传统文化创新的过程。继承并弘扬中华传统体育礼仪中的优秀成果,扬弃那些不适应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现代社会的东西,借鉴外来文化,结合中国国情,继承、创新和发扬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种莉莉从儒学视角对中国体育礼仪文化进行整体研究,探讨儒学与中国体育礼仪文化融合的渠道,汲取儒家礼仪的精髓,以实现体育礼仪文化的多元化,构建并广泛推广具有本土特色的体育礼仪文化,并指出现代体育礼仪文化的体系结构包括体育礼仪理念、体育礼仪规范和体育礼仪器物,提炼儒学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重新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体育礼仪理念[7]。在体育礼仪规范的构建上既要汲取儒家礼仪的精髓,我们既不能拿西方的体育礼仪来取代我们传统的礼仪,也不能让传统成为我们与世界沟通的障碍,这就需要借鉴西方体育礼仪在构建、传播、教育等方面的丰富经验,汲取儒学中的精华,构建植根我们本土文化的、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型体育礼仪文化。现代体育礼仪文化可从儒学中汲取营养以实现体育礼仪文化的多元化、完善其内容体系、构建并广泛推广有本土特色的体育礼仪文化,儒学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为现代体育礼仪文化提供必要的支撑。刘婌颖认为,儒学是体育礼仪文化绵延不断的内在精神动力,可以充实中国体育礼仪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内容,丰富中国体育礼仪内容。儒家“以礼为范”、“以仁为核心”、“义以为上”、“贵和尚中”等思想,对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传播的思想、方法、内容、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深刻影响[13]。
笔者从体育礼仪文化的起源和进程、保护和传承、儒学思想的角度这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进行了概括。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是源远流长的,随着时代的更新,它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优势,展现中华民族新时代的体育礼仪文化风貌。
2.2 大型体育赛事礼仪文化
随着我国体育赛事国际化程度的加快,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如邓惠指出,体育赛事成为我国向世人展示中国体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赛场上出现的种种不文明、有违观赛礼仪的行为将对我国的形象带来负面的影响。王世芳、阎智力认为,体育礼仪在塑造形象、沟通信息、联络感情、增进友谊与促进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职能,体育礼仪在对外交往中更好地展现“礼仪之邦”与“华夏文明”,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民族形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4]。陈志辉、李艳翎从奥运赛场观众的礼仪出发,研究观众在参与奥运会赛场活动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一整套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分析其奥运赛场观众礼仪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定详细的观众行动计划、建立观众网络平台等一系列相应的策略[2]。郑李茹认为,赛场礼仪和赛场文化是亚运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观众在体育赛事中起着特殊的地位。要加强亚运赛场观众礼仪和赛场文化,必须要加强2010年亚运会赛事观众组织的宣传与推广工作,发挥大众传媒的“凸显”效应,营造良好的赛事宣传氛围,精心设计赛事指南手册和赛事门票,在其相关版面上简单明了地对主要的比赛规则和观赛礼仪进行描述[15]。
凌辉阐述了现代奥运礼仪的功能,它具有塑造和展示民族形象功能,为世界各国人民之间、队员与观众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桥梁,普及现代奥运礼仪,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16]。关于大型体育赛事的体育礼仪文化研究,主要都集中在奥运会上,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的大国,又有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在奥运会前后,奥运礼仪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体育赛事组织者、工作人员、运动员、观众在体育赛事中所表现出来的仪表仪态、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2.3 高校体育礼仪文化教育
体育礼仪是一种文化,在文化传播的途径中,学者们认为高校的体育礼仪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李晓宜指出,体育礼仪的普及教育可以通过学校中体育课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由学校组织进行体育项目及相关礼仪知识的教育;在社会中,更多的是依靠大众传媒进行礼仪知识的教育。但目前,我国这两个层面的体育礼仪普及教育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应给予体育比赛观赛礼仪的普及教育和国民观赛礼仪素养的提高以更多的关注,以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17]。黄寿军认为,在实施体育礼仪教育过程中要善于与学校其它学科教学以及家庭、社会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做到内容互补、时空充实[4]。王朝军、赵丽君以奥运礼仪为突破口,通过高校这个渠道将奥运礼仪引入到体育教学当中,经过宣传、形成意识、指导实践、应用于生活四个环节,更好、更快地传播与普及奥运礼仪,提高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展示良好的体育精神风貌[18]。学校是培养各种素质人才的基地,它通过教学潜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体育礼仪文化的传播通过学校这一平台,着重从礼仪教育入手,科学地培训学生的举止行为和礼仪专门知识,提高其道德水准、交际能力和文化修养,为社会输送更多新型的人才。
3 研究不足
3.1 理论基础不够
目前,有关于体育礼仪文化方面的著作只有几本:赵红红著的《现代体育礼仪》、闫旭峰主编的《休闲体育服务礼仪与技能》、第16届亚洲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编的《现代礼仪》、许之屏著的《现代体育礼仪》等等,这几本著作都是对体育礼仪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述了在体育活动中体育人员应该注意的基本礼仪,从文化的整体角度来研究体育礼仪方面谈得比较肤浅,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
3.2 研究视角单一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发现,学者们对于体育礼仪文化研究的领域比较狭窄,空间还有待进一步拓展,仅几篇文章对体育礼仪文化的特征、演变、发展和继承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鲜有上升到系统理论层次的分析和深入的实证研究。我国学者对于体育礼仪文化的历史性研究尚待深化,特别是针对类似亚运会这种大型体育赛事礼仪文化研究还不多见。关于挖掘体育礼仪应有的文化元素和价值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亚运礼仪文化的传播途径目前也只体现在体育礼仪教育和媒介宣传方面,诸多方面的研究空间都有待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3.3 研究方法片面
研究方法是否合理关系到研究内容的可信度,查阅近几年有关于体育礼仪方面的论文,研究多局限于理论思辨,大多都以文献资料法作为其主要研究方法,有少数学者涉及到了专家访谈法和逻辑推理法,也只是弹指一瞬间。笔者认为,在科研过程中,方法是一个导航,运用合理、完善的科研方法,才能进行更为系统的深入的研究。研究体育礼仪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传播这种文化,继承和传播文化的主体是人们,因此,我们应该采用调查法了解居民对体育礼仪文化认知的基本现状,对大众的体育礼仪行为进行观察,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体育礼仪文化的研究新动向
4.1 体育是一种负载某种信息的文化行为,人们通过各种身体活动,在有意和无意中交流、传播着多种文化信息。体育与文化结合,使原本纯粹的体育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内涵,作为更为深刻与持久的影响,各种赛事的举办将给举办国家(地区)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带来新的文化发展契机,体育礼仪文化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
4.2 从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把体育礼仪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以大型体育赛事的文化效应为出发点,积极地探索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蕴涵的优秀的文化元素,根据传播学的现实理论基础,提出体育礼仪文化传播新途径,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体育礼仪文化。
4.3 依据人类学的跨文化研究的整体观和相对论,把体育礼仪文化放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背景中,在比较各国礼仪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道德教育,探寻体育礼仪文化的现代价值,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在国际体育交往中,要了解来自不同地区人们在社交、饮食、宗教、节日民俗方面的特殊礼仪。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国人和外国人在思维方式、审美习惯、语言表达、宗教信仰、饮食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了解国际交往礼仪的内容和要求,才能在涉外工作中有意识地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遵守对方的礼仪规则。
[1]刘青,邓代玉.中国礼仪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
[2]陈志辉,李艳翎.赛场观众礼仪与2008北京奥运会[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2).
[3]冯强.中国现场观众观赛礼仪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7):204-205.
[4]黄寿军.体育礼仪教育及其实施的途径与方法[J].安徽体育科技,2003,24(4):14-16.
[5]童宪明.体育礼仪初论[J].福建体育科技,2010,29(1).
[6]第16届亚洲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现代礼仪[M].2009.
[7]种莉莉.基于儒学的中国现代体育礼仪文化的体系结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3).
[8]周萍.论民族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当代继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1):36-38.
[9]马良.从体育礼仪看中国体育文化的演变[J].体育文化导刊,2008(2):41-42.
[10]荀子.荀子·修身[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11]任海.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与文化的多样性[J].体育文化导刊,2002(1):81-83.
[12]张杰.中国传统体育礼仪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2):148-152.
[13]刘婌颖.儒学对中国体育礼仪文化传播的影响[J].体育世界,2010(4):62-63.
[14]王世芳,阎智力.体育礼仪的职能略论[J].辽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134-135.
[15]郑李茹.2010年的亚运赛赛场礼仪和赛场文化建设探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3):28-29.
[16]凌辉,王志坚.现代奥运礼仪的涵义、功能和特征以及与“人文奥运”的关系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6):34-38.
[17]李晓宜.我国体育赛事观赛礼仪缺失探因[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10):123-125.
[18]王朝军,赵丽君.奥运礼仪在高校中的传播与普及[J].安徽体育科技,2007,2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