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固体废物污染现状及资源化利用对策
2014-02-01曾金兰
曾金兰
(河源市固体废物管理站 广东河源 517000)
1 河源市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1.1 河源市危险废物污染现状
目前河源市危险废物主要有工业企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产生危险废物的主要行业有金属制造、电子、五金、塑胶加工行业。危险废物主要种类为废酸、感光材料废物、表面处理废物和涂料废物等;医疗机构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是医院临床废物和医药废物。据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河源市全年工业企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450t,医疗废物产生量为2768t。到2011年,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已增至3800t,医疗废物产生量增至3118t。河源市内共有2家危险废物经营持证企业,1家医疗废物处理企业。
我国危险废物现行企业申报制度,个别企业缺乏环保意识和自觉性,还有部分企业对危险废物的辨别办法不清楚,不能准确识别危险废物,造成危险废物被不规范焚烧或倾入没有采取防渗措施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甚至直接排入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目前仅五县一区的大中型医疗机构与河源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签订了委托处理协议,仍有部分小诊所、偏远卫生院等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没有得到安全处置,甚至被一些无良商贩利用,回流到医疗产品市场,牟取黑心钱。
1.2 河源市严控废物污染现状
河源市严控废物种类主要有城镇污水处理污泥(HY06),印染废水处理污泥(HY02)和餐厨垃圾(HY05)。河源市共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1座,纺织印染厂10余家,餐饮酒店餐馆数千家,年产各类严控废物总和约10万吨。河源市共有2家严控废物持证经营单位,基本满足全市严控废物的安全处置。
严控废物是广东省特别规定划分出的一类废物。这类废物的危险性比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大,比危险废物小。由于严控废物特许持证经营是近几年才开展的,部分企业特别是私人企业不能认识到严控废物的危害性,随便委托无证非法经营企业处理,甚至直接非法倾倒、填埋,造成二次污染。
2 河源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存在问题
2.1 对固体废物污染的认识不足
对固体废物污染的认识不足,尤其是地方和企业领导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是不懂法规政策,有的是不清楚其危害,有的是不顾群众利益。普通市民对固体废物的危害认识也不够充分。
2.2 政策法规的执行不严格
执行政策法规不严格,尤其是个别企业未搞环评,或不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如市区废品收购站全部都没有环保部门审批,没有建设合格的固体废物堆放场或填埋场,场地极不规范,大多固体废物被随意丢弃或堆放。
2.3 处置基础设施不完善
固体废物处置基础设施不完善,尤其体现在危险废物的处置。缺乏政府资金投入,队伍建设和管理技术等差距较大。河源市危险废物持证经营单位经营范围单一,设备陈旧,规模小。
2.4 资源化利用程度不够高
从2009年的数据看,河源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将近70%,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程度不够高。尾矿和炉渣的利用途径较为单一,深度资源化利用少,经济效益不够高。部分种类的固体废物没有较为成熟的利用技术,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3 固体废物管理对策
3.1 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监督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3.1.1 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出医疗废物、危险废物、进口废物等各类废物和管理制度,加强固体废物产生、加工利用、处理处置单位的现场检查,进一步完善固体废物的规范管理。
3.1.2 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的观念,促进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通过广泛宣传学习《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入学习环保法律法规,提高市民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自觉性[2]。
3.2 加快应急能力建设,完善环境安全防范体系
按照预防为主,“防、控、治”相结合的原则,完善河源市区域性环境安全防范体系。以事故防范为前提,以确保饮用水源安全为中心,以控制危险化学品为重点,以强化能力建设为基础,努力构建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包括(1)以防范事故为目标,构建环境安全预警体系:(2)以保障安全为中心,构建饮用水源保障体系:(3)以消除隐患为重点,强化危险废物控制体系:(4)以强化能力建设为基础,建立高效环境应急体系[1]。
4 结语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因其含有有毒有害成分,若利用和处置不当,将对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甚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标志,是进一步巩固并推进污染减排的重要措施。妥善利用、处置固体废物是防范环境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整体改善水、大气和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河源市应按《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2015)》部署,加快处置设施建设,建立回收网络,完善政策保障等,全方位做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