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中药产业科技研发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2014-02-01赵华民1栗进才2刘耀武2刘超祥2龚道锋2王松婷2
赵华民1,栗进才2,刘耀武2,刘超祥2,龚道锋2,王松婷2
(1.亳州市科学技术局;2.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
亳州是闻名遐迩的“中华药都”,是名符其实的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药业经济已然成为亳州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亳州中药制药产业呈现出强有力的发展态势同时,应客观地看到,亳州中医药产业存在科技研发人员总量少,高学历、高职称结构比例小,中医药产业链缺少龙头企业,低水平重复研发多,高附加值研发产品少,难以吸引人才,整体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较弱。
亳州传统中医药产业发展遇到如此瓶颈,已成为制约亳州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因素。中药产业高技能研发人才是中医药企业(单位)在研发一线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精湛的操作技能,能解决、创造生产、经营与管理等过程中较为复杂的技术难题,并形成新的技术成果的专业技术人员,构成了中医药产业大军中的优秀代表。依托高新技术人才有效地改造亳州传统中药产业,提升中药质量,推动传统中药产业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本文针对亳州中药产业经济科技研发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强亳州市中药产业科技研发人才队伍培养的建议与具体措施。
1 亳州市中药产业科技研发人才队伍建设需求背景
未来10年是亳州市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亳州市中药产业科技研发人才队伍合理有序的发展,必须按照“发展现代中药农业,做大做精中药工业,做强做专中药商业,培育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旅游业”的原则,落实完成亳州市“1125”药业企业振兴与提升计划具体部署,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大力加强科技研发人才队伍建设,围绕自主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技术交流、表彰激励、社会保障等环节,不断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中药科技研发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我市中药产业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科技研发人才队伍。
2 加强亳州市中药产业科技研发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2.1 政府出台和落实鼓励人才发展和引进的政策
亳州市目前的科技研发人才培养政策主要是《亳州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实施办法》和《亳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与导向,亳州市科研技术序列政策文件多集中在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梯队上,对自主培养的高技术职称人员、中级职称人员的鼓励政策无对应文件对比。建议出台面向中级以上职称序列的紧缺型专业技术人员引进培养办法,可在资金支持、住房补贴、就业选择、福利待遇、成果转化、奖励和推广上进行倾斜。例如:中药产业实用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实施办法、中药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实施细则,在科技人员职称评审上,市人社局、卫生局、科技局等行政主管部门给予指导支持。
2.2 健全科技研发人员队伍培养体制
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制度,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人才定期进入企业研发中心,通过学校培养、企业培训、名师带徒、岗位实践成材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培养经济发展急需的研发人才。实行政府引进高技能研发人才培养机制,对参加中药研发攻关并获得相应成果转化的的研发人员,给予一定的政府补贴。研发人才的评价、考核要突出操作性和实践性。加快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加强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形成科研人才和科研辅助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合理结构。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资助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重视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人才的培养,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倡导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
2.3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重在自主培养方针
人才梯队的提升关键在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引进高技能研发人才是快速提升人才队伍的一条捷径。结合亳州当地的经济、文化、待遇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大规模地引进适应亳州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的中药研发人员可操作性较小,所以培养、使用和留住现有中药科技研发人员应该是中药研发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亳州市中药产业队伍中虽然高端人才数量有限,但也应该看到一批年轻力量正在积聚和凝练。青年科技研发力量是亳州市中药产业队伍发展的希望,依托地方企业、高校为实体的现有科研人员基础上,通过定向学习、自主培养等方式将会快速成长起来。通过加强科技人员继续教育,选派优秀人才到发达地区学习、深造,建立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对科技人员的股权激励、职称评定、成果奖励、知识产权保护等具体措施,激发科技研发人员的科技创新激情。
2.4 制定科技研发人才发展具体目标和实施方案
把握并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是培养人才、凝聚人才、有效发挥人才作用的前提和基础。人才的成长、涌现通常具有在某一地域、单位和群体相对集中的倾向,这是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的累积效应。亳州具有深厚的中药文化底蕴,人才队伍的培养受早期的历史、区域环境等因素限制发展缓慢。但也不能因紧缺而急于求成采取大跃进式的发展,应制定合理的阶段性发展或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并出台一系列保障措施具有一定必要性。如设定主要目标是: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中药产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推动由外来引进转化到自主创新研发的转变。具体目标定位可根据亳州中药八大产业链的岗位发展需求进行总体规划,并实施5年周期指标设定数量质量目标。
2.5 充分发挥地方科研院所的区域优势
亳州市现有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和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两所高校,亳州中药科技学校一所中职院校,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亳州中医药研究所、亳州市中药研究所和亳州市药品检验所暨安徽(亳州)中药研究所检验中心等中药研究机构。这些科研院所紧紧围绕“中华药都·养生亳州”的城市定位,以中药材资源优势为依托,按照“发展现代中药农业,做大做精中药工业,做强做专中药商业,培育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旅游业”的原则,已为亳州中药产业经济科技提升提供研发技术平台和人才支持。借助药都亳州产业环境优势,充分整合亳州地方高职称高学历科研人员研发力量,加强中医药科研课题的研发、应用和推广,进一步提高亳州市中医药产业的技术水平,对中药产业科技研发人员的快速培养起到推动作用。
2.6 建立产学研合作的联动机制和拓展产学研合作范围
在目前产学研合作尚未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的联动机制,企业的积极性低,科研院所研究多以理论为主,转化可行性差的背景下。应围绕调动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这一核心,建立三方联动机制。具体而言,在政府层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促进保障机制,在学校层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主动适应和自我调节机制,在企业层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内在需求机制。
安徽高校为亳州市中药产业发展合作紧密的科研院校和科研人才培养单位,涉及领域因学科限制具有一定局限性。有效拓展扩大合作院校和引进不同单位培养的科技研发人才,可避免因“近亲”学缘结构相近的思维限制,有利于企业单位全面发展。如加强与天津药物研究所、中国药科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制药企业和权威科研结构的密切合作。
2.7 完成亳州市中药产业项目科技研发项目建设
继续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博士后流动站、重点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等国家、省级研发平台。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重点扶持一批中药科技研发服务机构。加强亳州市“科技路路通”分中心建设,在县区和骨干企业、高校、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建立基层服务推进站。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公共科技资源进一步面向社会开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参考国内发达省市和合肥、芜湖等省内地市的成功经验,成立或设立亳州市青年人才基金、亳州市中药科技创新基金、亳州市自然科学研究基金等导向性项目建设平台,激发中药科技研发人员的创新激情。
2.8 改善科研人员生活环境,激发科研人才热情
亳州处于安徽北部地区,区域及公司待遇等多方面因素造成公司高职称高学历研发人员流动性大、研发力量难以集聚等实际情况。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科技研发人员在生活环境满足后,通过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可以长期留住人才。在价值理念上爱护人才,工作上支持人才,生活上关心人才,人格上尊重人才,心理上满足人才,善于用感情纽带把各类人才的心连接在一起,用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美好前景来调动职工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着重于在职工中树立和企业“共存亡”的归属观念和团队意识,激发科技研发人才的工作热情。
2.9 采取有效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措施,合理定位科技研发人员
为实行有效的人才培养和管理,企业应制定出一套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具体说来应包括以下五个相互依存的子系统:一是物质激励机制;二是精神激励机制;三是人才竞争机制;四是人才开发机制;五是利润共享机制。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适当引进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大胆使用有才干的科研创新人才。建立评聘结合的考核体制,企业高职称科技人员和研究开发人员主要工作职能应该定位在企业科技研发活动上,对于长期偏离研发工作岗位无成果业绩的已评定职称给予解除。
2.10 全方位加大科技投入,保障科研资金的合理使用
切实保证政府科技投入足额到位,形成政府资金引导与企业投入为主相结合的全方位新型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引导各类主体加大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投入,形成高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投入体系。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引导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政府利用基金、贴息等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撑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发展,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业,对创新活力强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监督完善每年度财政投入研发资金的合理使用,做到研发经费单独列账、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保证研发平台的合理运转。
3 总结
结合亳州中药研发人才队伍现状、亳州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实施办法、亳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亳发[2010]19号)等实际情况和现有政策基础,紧紧围绕省、市行政决策部署和总体规划,把促进亳州中药产业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力争建设一支适应亳州中药产业发展的科技研发人才队伍。亳州市现有科技研发人才队伍的实际情况与这一任务目标要求相距甚远,而项目实施规划期即将过半,因此加快培养中药科技研发人才是亳州市中药产业当前的时代要求,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实现这一目标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廖波.加快产业科技研发要素聚集增强转型升[J].乡音,2011,(12):22-23
[2]余薇.我国城市研发人才开发水平比较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7(5):111-113,116
[3]孟令熙.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才择业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4): 133-137
[4]王华.发挥高等院校人才优势打造建设科技研发平台[J].建筑,2004,(4):45
[5]宋慧欣.如何培养创新型基础研发人才[J].自动化博览,2011,(6):1
[6]王承磊,李娜.中小医药企业研发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