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02-01刘立刚
刘立刚
(白银市环境保护局 甘肃白银 730900)
白银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通过几十年的开采开发,目前面临资源逐渐枯竭与环境污染严重的双重压力。如何解决环境问题、生态保护问题,服务科学发展,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大课题。
1 白银市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白银市是一个以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和重化工、能源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在半个世纪的开发建设中,因矿设企,因企设市,曾享有“中国铜城”的美誉。然而,由于环保历史欠账多,自然环境恶劣,以及辖区大中型企业工艺落后、设备老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生态环境恶劣。白银地处腾格里沙漠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全市森林覆盖率仅5.32%,水土流失面积达20196.8hm2,约占总土地面积的95.75%,年平均侵蚀量约2920×104t。土地沙漠化面积日趋扩大,沙漠和沙漠化土地面积达4.28×104hm2,导致全市干旱、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十分频繁,尤其是浮尘、扬沙、沙尘暴污染屡屡发生,2006年春季就达10次之多,干旱缺水成为影响白银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
大气污染严重。白银市大气污染属工业和煤烟混合型污染。2007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904.29×108m3,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38935t,其中工业排放二氧化硫135684t,占97.66%,生活及其它排放二氧化硫3215t,占2.34%;烟尘排放总量19105t,其中工业排放烟尘15416t,占80.69%,生活排放烟尘3689t,占19.31%;工业粉尘排放总量24058t。
废水排放量大。黄河是白银惟一的常年性地表水系,从白银区西峡口入境后由黑山峡出境进入宁夏,流程258km,流域面积14710km2,是白银市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主要水源。2007年全市废水排放量3098.54×104t,其中工业废水1243.69×104t,生活废水1854.85×104t,废水中污染物量为13056.72t,其中化学需氧量11840t、氨氮1129t、石油类15.85t、铅21.33t、镉6.59t、砷43.95t。
工业废渣利用率低。2007年度,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68.87×104t,综合利用量为161.95×104t,综合利用率为40.14%。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为232.24×104t,处置量为9.23×104t。从工业固体废物主要由危险废物、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物组成。
2 白银市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因素
白银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历史积累的结果。2004年以来,白银市立足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以强化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为重点,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抓手,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支持,筹措10亿元污染治理资金,一批长期影响我市环境质量的重大污染源得到治理,一批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点工程开工建设,一批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污染企业整顿到位,全市共有65个工业污染项目得到了治理,削减二氧化硫6.9×104t、化学需氧量3953t,减排工业废水340×104t,但白银市的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其主要因素有4个方面。
2.1 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白银市尽管这几年在环保宣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以牺牲环境来换取JDP增长的错误认识在有关部门和单位依然存在,有的地方不经过擅自引进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设施;有的企业对治理污染持消极态度,限期治理限而无期,有的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停运环保设施,偷排或超标排放污染物。
2.2 技术装备落后。白银市辖区内工业企业大都建设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当时的技术装备就不先进,后期又缺乏技改投入,企业长期低水平运行,大量伴生元素随烟气、残渣和废水流失。白银公司铜、铅、锌冶炼原料中含有可回收元素18种,目前除回收铜、铅、锌元素外,仅回收了半生元素金、银、硒、硫、镉5种,硒的回收率很低,碲、铊、汞、锗、砷、铋、钴、镍、铟、锑等十种元素尚无法回收。
2.3 资金十分匮乏。由于白银市探明的矿产资源已逐渐枯竭,加之历史、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主要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治理污染没有资金来保障。如白银公司自1954年建厂以来,上交利税70亿元,是甘肃省的主要纳税大户,但目前企业举步维艰,计划建设的环保项目不仅经济效益可观,而且对改善环境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巨额的总投资企业无力承担。
2.4 技术研发和引进滞后。资源利用效率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污染严重的一个直接原因是技术落后。白银市尾矿、伴生矿、粉煤灰、氟石膏等存量大,利用量很小,大部分长期露天堆放,而目前还未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技术研发滞后,且没有引进成熟的技术来保障资源的循环利用,导致环境质量改善速度缓慢。
3 对策
做好白银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实际,重点抓好一下工作。
3.1 强化环保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环保宣传教育工作的新路子,坚持不懈的开展生态文明和环境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法制意识;新闻媒体发挥监督作用,曝光环境违法行为,使环境保护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同时坚持以污染减排和重点污染源治理为切入点,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环保宣传,为环保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级党校开设专门课程,每年对干部进行的环境教育。教育部门坚持“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强化环境警示教育,普及环保知识。通过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环保、人人支持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使环境保护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自觉行动。
3.2 落实环保领导责任制,强化环境监管
牢固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环保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和改进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各级党政领导定期听取环境保护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环境问题。进一步明确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辖区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对环境保护工作必须负总责,亲自抓;建立环保工作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据《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追究责任。对因行政干预、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领导干部和有关责任人,严肃按党纪政纪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杜绝和减少污染。加大环保检查力度,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应予限产、限排,并不得新建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
3.3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投资体制
进一步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行机制。坚持把环保投入作为财政支出和预算保障的重点,确保环保投入不低于CDP的1.5%。严格执行排污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专款专用,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结合白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以项目为载体,积极向上争取技术改造、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加快重点污染源治理步伐,淘汰落后的产能和工艺,推进集中供热,推广清洁能源。严格执行排污收费制度,坚持“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完善企业保护环境的激励机制和污染物排放的约束机制,加快建立“排污者付费、治污者赚钱”的利益导向机制。结合白银实际,用足、用活、用好环保产业政策,探索依托市场化运作发展环保产业的新路子,吸引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外商投资环保产业,参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形成环境保护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3.4 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经济与环保双赢
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和“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要求”的要求,结合白银市南保水土、北御风沙、中建绿洲的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全力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狠抓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四期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和资源开采区植被保护与恢复等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健全专家咨询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特别是在进行城市规划、土地开发、资源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开发区建设等涉及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大决策中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依法进行环境评价,避免因决策失误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立足白银立足实际,认真组织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中长期规划,明确思路、目标要求和工作措施,制定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的规划方案,以科学的规划指导循环经济的发展,构建循环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实现区域内资源能源高效利用,达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效果,把经济活动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着重做好工业“三废”的利用工作,着重开发利用伴生矿石、尾矿、冶炼废渣,循环利用废水。
3.5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技术支撑体系
始终突出技术创新这一主线,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和支持不同产业、不同企业走不同的创新路子。推进产学研联合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在广泛联合中提高判别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引进能够弥补技术链条薄弱环节的关键技术和先进技术。如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园,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设企院、企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高新技术成果中试和转化基地,联合开展产业化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升企业的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把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广泛应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生产源头和生产的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如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改造,对白银公司冶炼废渣中尚无法提取的13种金属元素进行提取,废渣最后用于建材生产。
[1]白银市统计局.2007年白银市统计年鉴.
[2]白银市环保局.2007年白银市环境质量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