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村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防治对策
2014-02-01郝晓杰
郝晓杰
(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山西太原 030027)
长期以来,我们在环境治理上,对农村的重视和投入远远落后于城市[1]。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承受的负荷日益严重,农村环境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诉求日益强烈[2、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针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4],山西省也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性的政策和措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正如火如荼展开。因此本文山西省58个试点农村的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农村环境质量指数法对山西省农村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以期为本省农村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及方法
1.1 研究概况
对山西省58个试点村庄的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和土壤进行了监测。共布设环境空气监测点位58个,监测指标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监测河流23条,监测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基本项目23项(除总氮以外的项目)。共采集地下水样品58份,分析项目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23项。采集土壤样品725份,分析项目为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镉、汞、砷、铜、铅、铬、锌、镍、硒、钴、六六六、滴滴涕、苯并[a]芘等。
1.2 评价方法
1.2.1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100×(1-A/N)。其中A为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日均二级标准浓度限值的个数,N为监测数据的总个数。
1.2.2 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指数
根据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类别确定地表水、地下水环境质量指数:Ⅰ、Ⅱ、Ⅲ类对应指数均为100,Ⅳ类为80,Ⅴ类为30,劣Ⅴ类为10。取各点位地表水、地下水环境质量指数的均值作为全省的地表水、地下水环境质量指数。
1.2.3 土壤环境质量指数
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Ⅱ级标准作为评价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外的污染物,参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环发[2008]39号)。评价采用《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2004)中的内梅罗指数法,根据其对应的分级标准确定土壤环境质量指数:Ⅰ级对应指数为100,Ⅱ级为80,Ⅲ级为60,Ⅳ级为40,Ⅴ级为20,取各点位土壤环境质量指数的均值作为全省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数。
1.2.4 农村环境质量指数
农村环境质量指数(RQI)=0.15×环境空气质量指数+0.25×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数+0.25×地下水环境质量指数+0.35×土壤环境质量指数。最适宜的农村生活环境RQI≥90;基本适宜的农村生活环境75≤RQI<90;较适宜的农村生活环境,存在着不适宜因素60≤RQI<75;农村生活环境存在着明显不适宜因素40≤RQI<60;农村生活环境恶劣RQI<40。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要素环境质量状况
试点村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累计560天,超标天数比例为38%,主要超标项目为可吸入颗粒物,空气质量指数为62。
试点村庄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50.0%,Ⅳ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7%,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42.3%,主要污染物为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石油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数为62。
58个地下水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为75.9%。超标项目有总大肠菌群、铬(六价)、硫酸盐、氯化物、总硬度、氟化物、硝酸盐,地下水环境质量指数86。
725个土壤监测点位中,有8%的点位存在超标情况,超标项目有镍、硒和滴滴涕,土壤环境质量指数为98。
2.2 农村环境质量总体状况
农村环境质量指数为80,评价等级为良,表明山西省农村环境质量状况整体良好,农村生活环境基本适宜。
3 污染原因及对策建议
落后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单薄的环保意识、滞后的基础设施和环境管理是我省农村环境污染的普遍原因:农田防护林的减少、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造成的裸露农田、秸秆焚烧是我省农村环境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化肥、农药、地膜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设施的不完善是我省农村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布局是造成个别地区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1)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要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其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2)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引导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走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道路。(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监管。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各地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建立具有当地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防御体系。同时还应明确目标,强化问责,加强监管力度。
[1]张祖庆.转型时期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与对策研究[D].2008.
[2]唐丽霞,左停.中国农村污染状况调查与分析-来自全国141个村的数据[J].中国农村观察,2008,(1).
[3]魏晋,李娟,冉瑞平等.中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研究综述[J].生态环境学报,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