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文明时代的呼唤
——生态文明断想

2014-02-01万本太

中国生态文明 2014年2期
关键词:共生文明人类

□ 万本太

新型文明时代的呼唤
——生态文明断想

□ 万本太

编前:应读者要求,本刊推出《随笔新语》栏目,以期为读者搭架一个畅舒胸臆、切磋心得、交流感悟的平台。本文是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参加环保部生态文明研修班的学习体会和感悟。其文以精炼的语言勾勒了一个未来文明社会的模式,读之令人回味,颇有启迪。本专栏欢迎各方贤达赐稿。

生态文明的属性

1、人类文明的意志是为人类寻求幸福的方式和途径。在人类300万年的进化历史中,文明的演进经历了史前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阶段。250年的工业文明给世界带来了经济繁荣,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但由于工业文明的价值导向和历史局限,使人类的生存方式与自然界的关系日趋紧张,乃至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危机,迫使人类不得不寻求新的价值理念来指导人类的生存方式,顺应自然规律,谋求恢复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2、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关系中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关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受制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人类就生活在自然当中,人类是自然界的一份子,构成了人类、自然和社会的复合系统。

3、工业文明的核心价值是功利和自我,目的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在这种价值的导向下,其生产方式必然使人与人的关系激化,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这也是工业文明引起世界范围的生态危机的内在原因。

4、要想解决人类面临的这场生态危机,人类必须扬弃工业文明的弊端,寻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路径,寻求使人类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因此,生态文明应运而生。

5、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准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约束,以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的的价值观念。

建设生态文明,主要途径是要把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6、生态文明的属性是价值观念,是一种文化形态。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和谐共生。追求的不仅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谐共生,更重要的是追求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共生。是当今人类追求的共同价值,具有世界意义。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是在生产方式上为缓解生态危机提供了“退烧”的良方,生态文明则是在价值观念层面为化解生态危机提供了“根治”的良方。

生态文明的结构

1、文明是有结构的,构成文明结构的元素包括价值、精神和方式。价值决定精神,精神决定方式,方式是价值和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

2、生态文明的结构包括核心价值、基本精神和多样化的方式。核心价值由基本精神体现,多样化的方式反映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

3、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是和谐共生。旨在建立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追求人类的一种崇高境界。它集中体现在天、地、人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兴荣。

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不仅体现在一国之内,还包括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追求的是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与和谐共生。

4、生态文明的基本精神包括以人为本的精神、平等尊重精神与友善合作精神。以人为本包括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发展的成果让所有人共享,还包括在发展中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使发展既能满足人物质上的需要和精神上的需要,还能使人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以及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顺应自然规律积极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能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平等尊重是指世上万物在存在价值上是平等的,包括人人平等、代际平等、民族平等、地区平等、国家平等和生物物种间平等。因此,要充分保持世上万物的多样性,不可恣意杀害牲禽和野生生物,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其自身平衡和生态服务功效。

友善合作首先要体现诚信公平,然后才能进行互惠互利的合作,包括生物界的互生、共生和寄生关系等。

5、生态文明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包括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精神。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由于文化和发展阶段的不同也会不同,但其共性都表现出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合作共赢,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以及尊重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因为文明求同,文化存异。

生态文明的层次

1、生态文明不仅存在结构,还存在层次。生态文明有三个层次,即外在层、融合层和内核层。

2、生态文明的外在层是指直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层次。李克强总理曾指出,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指的就是这一层次。周生贤部长也曾说过,环境保护工作的任何进展和突破,都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贡献,也指的是这一个层次的工作。这一层次主要是指直接的建设层,是前沿阵地层。

3、生态文明的融合层是指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之中,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这一层次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精神,是生态文明在社会发展模式和人的生活方式上的表征层次。

4、生态文明的内核层是指价值取向的层次。这是生态文明的本质属性,这一属性决定其基本精神和多样化的方式。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是和谐共生,这一价值取向是超越地域、超越民族、超越国界的。因此,必将会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

(作者系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

猜你喜欢

共生文明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请文明演绎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人类第一杀手
漫说文明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