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门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2014-02-01李俊霞
李俊霞 弓 毅
(山西省古交市中心医院,030200)
我院门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李俊霞 弓 毅
(山西省古交市中心医院,030200)
麻醉药品是指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后易产生生理依赖性,能形成瘾癖的药品,这类药品有显著的两重性,一方面为患者提供很好很强的镇痛作用,是临床上必不可少的药品;另一方面,滥用或者不合理使用,易产生依赖性,能成瘾癖。麻醉药品在严格管理下合理使用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若非正常需要,流入非法渠道则失去临床治疗意义,成为毒品,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为了解我院门诊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现将我院2010年7月~2013年6月麻醉药品应用数据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分析,以供临床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提供依据和参考。
资料
我院门诊西药房2010年7月~2013年6月的麻醉药品处方、麻醉药品登记本、电脑管理信息。记录麻醉药品的名称、规格、剂量、数量、金额、计算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和分析。
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DDD)计算用药频度(DDDs)并排序。
根据《新编药物学》(第17版)和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用剂量,并结合我院临床用药实际情况制定出限定日剂量(DDD)值。
用药频度(DDDs)的计算是以某种药品年总使用量除以相应的DDD值,它是用来衡量药品的使用频度,DDDs=药物消耗总量/DDD值。DDDs值越大,说明该麻醉药品的使用频率越大。
结果
我院门诊2010年7月~2013年6月共有麻醉处方2075张,使用麻醉药品有五类,共计9种规格,4种剂型,占全部门诊处方总数的1.38%。麻醉处方中,用于癌痛的有1479张,占麻醉处方的71.3%。各种麻醉药品的用量和消耗金额及金额排序情况见表1。
表1 门诊患者麻醉药品使用金额及排序
各种麻醉药品的用药频度及排序见表2。
表2 麻醉药品使用频度(DDDs)及排序
讨论
由表1、表2的结果可知,我院盐酸吗啡片用量在三年期间均居各种麻醉药品用量的首位,并且2013年用量明显增长,用药人群均为肿瘤患者。这与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麻醉药品大力推行的《癌症三阶梯方案》和管理政策有关。WHO提出“晚期癌症患者建议以吗啡止痛”的原则,并以各种吗啡的消耗量来衡量癌症患者疼痛控制的程度[1]。吗啡类药物用于癌痛治疗没有“封顶”剂量,对于任何严重疼痛的患者,无论肿瘤临床分期如何,预计生存时间多长,只要止痛治疗需要,就可以使用最大耐受剂量的阿片类镇痛药,可以不受《药典》中关于吗啡极量的限制。治疗时应遵循阶梯给药、口服给药、按时给药、个体给药。
芬太尼透皮贴作为癌痛治疗的第三阶梯用药,能有效地减轻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恶心、便秘等。适用于因消化道疾病而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避免口服给药的肝脏首过效应,并且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应用方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由于价格偏高,大多患者经济条件受限,故其DDDs排名靠后。芬太尼注射液主要用于妇科的无痛人流,也可和丙泊酚、维库溴铵合用于诱导麻醉,使患者放松,降低手术风险。
布桂嗪是合成类强效镇痛剂,布桂嗪注射液属于癌痛三阶梯治疗药物的第二阶梯止痛药物,适用于各种神经性、外伤性疼痛及癌痛,用药频度仅次于吗啡类制剂。
哌替啶注射液的用量和DDDs的排序均靠后,且门诊用量逐年减少,用药者多为非肿瘤患者[2]。因其止痛作用时间短,且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的中枢神经毒性很大,长期使用易导致中毒和成瘾[3]。现已不做为癌症患者的长期止痛药物。
可待因片为弱阿片类镇痛药物,在我院用量也偏少,多用于较剧烈的频繁干咳和中、重度疼痛患者。
综上所述,我院近年来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比较合理,基本符合癌痛治疗原则。但在治疗癌痛中也存在一些问题:①存在过分依赖注射剂的现象,医师应改变传统的用药习惯,应优先选用价格较低、镇痛效果好,使用方便的口服药物。②个别处方出现“痛时服”或“必要时服用”,不符合癌痛三阶梯止痛原则中“按时用药”的原则,因为部分药物的镇痛在用药后一定时间才起作用,如吗啡缓释片在用药后1h才有较好的镇痛作用,芬太尼透皮贴在用药5~6h后起效。
结论
我院门诊麻醉药品应用基本合理,但尚存不足之处,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医师的《麻醉药品应用指导原则》的培训和监督指导,按照癌痛治疗的五项原则治疗,严格执行“按阶梯、按时、个体化给药,尽可能口服给药,注意具体细节”[3]。尽可能达到癌痛患者无痛的目标,全面提高我院麻醉药品合理应用水平。
[1]李冬梅,孙伟.麻醉药品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2009,9(3):187.
[2]庞志成.哌替啶不宜长期用于癌痛治疗[J].中国药房,2010,7(4):246.
[3]孙燕,顾蔚平.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9(2):36.
201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