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2014-01-31刁旭
刁 旭
铁岭市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辽宁 铁岭 112001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刁 旭
铁岭市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辽宁 铁岭 11200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症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收诊的8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患者临床症状,并分析护理对策。结果通过积极合理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86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症状,并采取对症处理和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观察;护理干预
冠状动脉持续性或急性缺血、缺氧会引起患者心肌坏死,即急性心肌梗塞(死)。此病在欧美国家比较常见,有资料统计,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死于急性心肌梗塞。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塞呈显著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持续且剧烈胸骨后疼痛,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症状不能得到完全缓解。该疾病可并发多种疾病,包括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影响。为进一步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症状、探讨对应护理措施,本研究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收诊的8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收诊的8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42例,年龄45~7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相关诊断和治疗标准[1]。
1.2 临床观察
1.2.1 严重心绞痛 通常,患者出现严重心绞痛发生在心肌梗塞前,且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多、持续时间较长、疼痛感加强。在患者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即可发生心绞痛,硝酸甘油对症状无明显改善作用。
1.2.2 胸闷气短 患者出现胸闷气短,此症状可与心绞痛同时产生,也可在活动时出现;
1.2.3 心电图改变 在心肌梗塞发生前(心绞痛发作时),出现缺血型ST-T改变,S-T段呈缺血型下移改变,部分患者心电图呈损伤型S-T段抬高,T波出现倒置(呈冠状T),有时也呈高尖T状。还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电图可观察到房室性(或室性)早搏和窦性心动过速等现象。
1.2.4 其它症状 患者出现精神萎靡、疲劳无力、头晕恶心、心烦气躁等症状,部分患者产生心功能不全,例如夜间出现呼吸困难等。
1.3 疑似急性心肌梗塞时观察
急性心肌梗塞通常发生在疾病早期,发病率非常高,不少患者在毫无先兆症状情况下就突然死亡。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巡房时,要格外认真仔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将梗塞范围降到最低,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若临床症状提示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塞,护理人员应配合临床医师,给予患者镇痛剂,可肌肉注射10 mg麻醉性吗啡,做好抗凝治疗,并口服复方丹参片和潘生丁。严密监视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如呼吸、血压、心律、心率及心电图变化等。
1.4 并发心力衰竭观察
实际上,任何一种心脏病严重蔓延后,都会引起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危急重症。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并发心力衰竭非常多见,约占20%~40%,主要衰竭部位在左心。若临床症状提示患者并发心力衰竭,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首先考虑为患者心脏减压,提升心脏储备能力。同时给予镇静和吸氧治疗,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观察患者血压、中心静脉压、心律、尿量等指标变化。
2 结果
通过症状观察,临床医师根据心电图变化以及护理人员反映的情况,迅速做出应急抢救措施,在积极合理治疗和护理干预下,86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直至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33 d。
3 讨论
冠状动脉持续性或急性缺血、缺氧会引起患者心肌坏死,即急性心肌梗塞(死)。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持续且剧烈胸骨后疼痛,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症状不能得到完全缓解。该疾病可并发多种疾病,包括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影响[2]。而有效对患者进行观察,及时作出诊断,并根据诱因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配合科学的护理方式,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此外在护理中展现人文关怀,还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本研究发现,患者通过积极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干预,86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直至好转出院,由此可见,科学的护理方式,可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认识,并明确规律生活习惯的重要性,通过健康指导与心理护理,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率,实现病情早日转归的治疗目的。
[1]胡菊桂.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2,10(12):81-82.
[2]沈桂云. 87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3,13(10):130-131.
R473.5
B
1674-9316(2014)19-0134-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9.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