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时动态技术在土地资源测量中的应用

2014-01-31毕睿婷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年3期
关键词:碎步流动站差分

毕睿婷

(赤峰市国土资源局红山区分局 内蒙古赤峰 024000)

实时动态技术在土地资源测量中的应用

毕睿婷

(赤峰市国土资源局红山区分局 内蒙古赤峰 024000)

实时动态技术(RTK)在土地资源测量及工程施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地籍管理和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工作,科学的地籍测量方法关系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土地资源测量方法和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RTK测量技术以其快捷、精准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类测绘工作中。因此,本文介绍了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以便让人们清楚地认识RTK的工作原理、测量内容及其技术优势。

实时动态技术(RTK);土地资源;地籍测量;应用

作为测量定位新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对大地测量、工程测量的影响不可低估,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大,甚至遍及各种测量领域,尤其是GPS实时动态差分RTK技术倍受业界人士关注,其地籍测量效果堪称一流。作为土地管理的基础要素,地籍测量工作以地籍调查为主,以测量为主要手段,以此确定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及其地籍图等,进而满足相关土地管理的需要。因此,在现阶段,相关负责人必须懂得如何将RTK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地籍测量工作,从而发展RTK技术的测量优势,完善其不足之处。

1 实时动态技术的定义

所谓实时动态技术,即Real Time Kinematic,RTK。实际上,RTK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一种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也是在GPS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RTK技术可以实时地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在一定的范围内,它可以达到厘米级精度,属于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GPS定位测量方式。

2 RTK的工作原理

RTK技术采用的是差分,即GPS相位差分,比如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和相位差分等三种。纵观这三类GPS差分,其方式都是由基准站来发送改正数,再由流动站进行接收,同时改正其测量结果,以便实现非常精确的定位结果。不过,它们也有不同点:发送改正数的具体内容不同,其差分定位的精确度也不尽相同。前两类定位误差具有相关性,在基准站与流动站的空间距离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其定位精度也会不断降低。所以,RTK技术采用第三种方法。

关于RTK的工作原理:首先,将一台接收机放在基准站上,再将另外一台,或者几台接收机放在流动站上,使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时接收相同时间内的、相同GPS卫星发射的信号。其次,通过对基准站获得的观测值与已知位置信息进行比较,最后得到提GPS差分改正值。再次,通过无线电数据链电台,将这个改正值再传递给流动站,不断精化其GPS观测值,最后得到经差分改正后流动站上比较准确的实时位置。当然,流动站可以显示为静态,也可以为动态。

3 RTK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3.1 地籍测量中RTK的测图步骤

首先,确定控制点,在收集测区内,至少选择三个分布比较均匀的控制点。其次,合理地设置主机,即在地势稍高的空旷地方,才可以摆设主机,这样才能确保主机接收更多数量的卫星,而且发射的数据链信号更强,覆盖范围更广;尽量将主机设在当天计划测区的中间位置,以防频繁搬动主机,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地址时,不能选择无线电干扰强烈的地区,为了防止数据链丢失及其它影响,而且周围不能有G P S信号反射物,比如大面积水域、建筑物等。第三,检测控制点坐标,根据附近固定的控制点坐标,对仪器参数进很检测,检测参数输入是否正确,如果检测没有问题,方可进行碎部点采集。第四,碎部点采集。最后,进行数据传输和内业处理。

3.2 地籍测量中RTK的应用内容

RTK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中,其测量内容有两点,其一是图根控制测量;其二是碎部测量。一般情况下,在空旷地区,地物较少,RTK能够直接进行碎部测量。但是,在村庄、城市内,由于建筑物、构筑物比较多,再加上建筑物等的结构复杂多样,应用RTK进行碎部测量时,就会加大其工作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使RTK进行图根控制测量,从而实时地提供出图根点的三维坐标,然后再应用全站仪进行碎部测量。

3.2.1 图根控制测量

应用RTK技术以后,传统的布网方案被打破了,不再要求点与点之间的通视过程,而且RTK控制测量的速度更快,甚至其解算速度达到了20Hz,一般情况下用1 Hz,即每经过一秒钟,就能够记录一组观测数据,即初始化后,可以不计算单点采集的时间,并且能够实时了解定位精度,自动地记录数据,不但减少了外业工作量,而且还有利于处理内业数据。因此,除了高精度的控制测量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以外,其余的控制测量都可以应用RTK形式。运用RTK进行图根控制测量时,最好将图根点的位置选取在平坦、视野开阔的地带,以便进行碎步测量。

3.2.2 碎步测量

地籍测量中,应用RTK中碎部测量时,无需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可以根据分布在测区内的一些基准点,直接测量各碎部点。比如:先安置好基准站,同时输入需要的已知数据,之后就可以进行碎部测量。相比传统测量作业,RTK进行碎步测量的作业范围更加广泛,通常在沿基准站方向,只要阻挡物较少,RTK的作用半径可以达到十几千米;RTK可以减少做一些控制和换站的工作量;RTK实现了单人作业,缩减了测量人数,为企业节省了许多开支。除此以外,因为GPS接收机的卫星信号要求对天通视,在茂密林区等遮挡严重的地区测量时,因为遮挡的原因而收不到卫星和无线电信号,严重影响了测量的精度和效率,这里就要求全站仪的积极配合使用。

4 RTK技术的优点和不足

4.1 RTK技术的优点

4.1.1 打破内外业的界线

RTK打破了内外业的界线,减少了工作流程,从控制到成图,实现了一体化作业,同时还减轻了室外作业强度,缩短成图周期,克服了“分级布网逐级控制”原则,

4.1.2 简化控制测量工作

对于一个测区,RTK可以对整体进行一次性布网,整体平差控制网可以是任意混合,而且减少了图根控制的加密工作;还能与碎步测量同时进行,采集数据时,不用画草图;记录碎步点时,具备特定格式,其中的点名编码可以被数字测图软件识别,所以在编辑图形时,很容易处理碎步测量。

4.1.3 不受图幅边界限制

外业可以不分幅作业,内业成图时,即可自动处理分幅与接边,而且定位精度相当高,数据安全、可靠,测站间也不用通视。

4.2 RTK技术的不足

4.2.1 卫星可见度问题

在卫星系统的位置,极易产生假值,特别是在隐蔽地区,如峡谷深处、密集林区、闹市区等,卫星信号常常被遮挡,而且时间较长,大大限制了当天的作业时间。

4.2.2 高程异常值问题

R T K作业模式,对高程转换的精确度要求很高,但目前的高程异常图在许多地区出现较大误差,特别是山区地带,甚至某些地区为空白现象,从而给G P S大地高程转换到海拔高程的过程带来了很大难度,而且精度不均。

4.2.3 外界干扰问题

R T K容易受到障碍物影响,如大树、高频信号源的干扰,即精度受其影响。再如R T K无线电台的信号,由于受到干扰而衰减,严重影响了外业精度和作业半径。

4.2.4 初始化问题

在山区、林区、闹市区,应用R T K进行测量时,G P S卫星信号往往会被阻挡,由此造成失锁,经常会出现重复初始化的现象。

5 结语

总之,应用R T K技术进行地籍测量,大大提高了测绘的精度效率和效益,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效率、高精度、低成本的地籍测量作业。然而,遇到一些地物遮挡比较严重的地区,RTK技术依然无法接收到卫星和电台信号。因此,在地籍测量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RTK技术,同时在不同领域中发展RTK技术,促使其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陈頔,陈毅民.R T 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2012,(5):131-133.

[2]史井松,张灯军,尹忠辉.RTK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5):167-169.

[3]潘文.浅谈GPS-RTK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5).

猜你喜欢

碎步流动站差分
RLW-KdV方程的紧致有限差分格式
符合差分隐私的流数据统计直方图发布
拜登对华外交的“碎步”
数列与差分
浅析高校党员工作流动站的作用及意义
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制度架构与可行性分析
关于独立院校党建流动站建设发展的有关问题的思考
同步施测法在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中的应用
欺负新人系列一
网络RTK技术在城镇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