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探讨

2014-01-31王雪花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年4期
关键词:氨氮填料污水处理

王雪花

(广东省河源市市区城南污水处理厂 广东河源 517000)

目前,水源污染已经是我国集中饮用水水源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已难以保证供水水质,如何经济有效地处理污染水源则是近年来水处理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微生物处理技术以其价廉、高效、传质好、以及强度高等特点,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为了提高微生物处理污染物的能力,人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基因工程或人工驯化的手段获得高效工程菌;二是改善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例如,人工曝气增加氧的浓度,调节碳、氮和磷的比例,有效地控制p H值等等。

1 污水生物处理的原理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获得营养和能量,是污水净化的方法。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透过微生物细胞壁和细胞膜被菌体吸收;固体和胶体等不溶性有机物先吸附在菌体外,由细胞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再渗入细胞内。通过微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分解、合成等生化作用,将一部分有机物转化成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组成新的微生物体。另一部分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无机物,并产生能量。当污水中有机营养充足时,微生物以外源呼吸大量合成细胞物质,快速繁殖;当水中有机物消耗殆尽,则以氧化本身细胞物质的内源呼吸为主,供应养分与能量。许多微生物体内含有降解质粒,在某些有毒物质的降解中发挥重要作用。微生物在可用碳源和能源的基质生长时,伴随着一种非生长物质的不完全转化,为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使其进一步分解,使原来不能降解的物质被降解。这种通过微生物间的相互配合,完成对一些难降解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的现象称为共代谢作用,降解质粒和共代谢作用可视为分解作用的扩展和延伸。整个处理过程基本上是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因此生物法又称生化法[1]。

2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概述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生物工程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一直是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该生物技术的工艺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在载体上高度集中微生物,并保持其生物特性,使其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增殖并进行应用。这种生物技术的优点是:微生物聚集多、反应速度快、反应过程容易控制等,在废水处理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2]。

载体材料和种类的选择,影响着微生物的固定化过程,因此应注重对细胞载体的选择。通常我们认为理想的载体应具有价格低、寿命长、机械强度高等特征,这样的细胞载体对于微生物的固定化具有很好地推动作用,使得固定化过程简单并且固定化后对微生物没有危害,也不干扰生物分子的功能。目前常用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材料大致可分为有机载体、无机载体和复合载体3大类。在废水处理中吸附法常用的载体有硅藻土、多孔砖、石英砂、活性炭、天然沸石、聚氨醋泡沫、大孔树脂和多孔陶瓷等。

3 固定化微生物预处理工艺——生物接触氧化

生物接触氧化的工艺是:以填料为生物载体,微生物通过曝气充氧迅速繁殖,并在填料的表面富集,形成生物种类多、生态系统稳定的生物膜。溶解性的有机污染物通过生态系统丰富多样的生物膜的吸附、分解、氧化等作用,氧化氨氮或者转化氨氮。该技术的最主要的优点是对污水的处理能力强,污泥量生成少、对冲击负荷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该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填料间的水力冲击力较小,水流平缓,影响到生物膜的活性并且更新速度也变得缓慢。此外一些填料价格过高,或填料形状等影响因素,造成投资成本增加或堵塞填料管,布水布气不均匀[3]。

使用该技术进行污水处理时,往往采用自然挂膜法,挂膜成功的关键在于氨氮及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去除率越高,标志着挂膜越成功。我国某市采用该技术进行了去污能力试验,试验中气和水的比例为1:1,过滤速度约4~6.2 m/s,对氨氮高达21.3%,对的去除率高达91.1%;我国市政工程研究院以某地富营养化湖泊水为研究对象,经过一年多实验观察,对污水处理2~3个小时内,的去除率可达到28%左右,氨氮的去除率约为94%,藻类去除率约为90%,具有较好的出水效果,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水质环境;我国某大学根据具体实践也证明了该技术对有机物、浊度等较强的去除率,并且和传统的混凝沉淀技术相比较,该技术还具有明显的对过滤工艺的除污能力;由此可见该技术对污水中氨氮、藻类、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等有着较好的净化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污水处理中,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是国际前沿污水处理技术的代表。通过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优势的发挥能够提高环境生态保护工作效果。我国相关政府机构应加强自身引导与监督职能的发挥,引导工作的开展促进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污水处理的社会效益。

[1]王建龙.生物固定化技术与水污染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何延青,刘俊良,杨平,高永.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与载体结构的研究[J].环境科学,2004(25):101—104.

[3]马放,杨基先,金文标,等.环境生物制剂的开发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氨氮填料污水处理
悬浮物对水质氨氮测定的影响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改进型T-S模糊神经网络的出水氨氮预测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聚合物型色谱填料的研究进展
氧化絮凝技术处理高盐高氨氮废水的实验研究
填料填装工艺技术创新与应用
错流旋转填料床脱除细颗粒物研究
间位芳纶生产废水氨氮的强化处理及工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