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竞争类国有企业改革
2014-01-30詹天浩
詹天浩
深化竞争类国有企业改革
詹天浩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国有企业改革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国有企业按照功能不同,可以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三大类。对于数量众多的竞争类国有企业,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为指引,以创新的思路和务实的举措深化改革,使企业得到更好发展,员工得到更多实惠。
新思路、新任务
市场取向。《决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把“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质的提升,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针。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时,更加突出市场取向。市场取向是一个价值衡量标准,就是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发展质量,必须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激发企业活力和增加财富创造。从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看,符合市场取向的政策和做法,最终都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而反市场取向的政策和做法,或多或少都对企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改革道路。《决定》要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我们指明了国有企业的改革道路。产权制度改革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加快产权多元化步伐是最根本的改革举措。国有企业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才能真正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人员结构、管控制度、激励约束机制才能真正转到市场取向的轨道上来。回避产权制度改革这个根本问题,市场取向就是一句空话,深化改革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初级阶段。《决定》重申“中国必须立足于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改革是在各种利益冲突的制约当中逐步展开和完成的。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要求我们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时,必须始终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这个核心要求和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必须始终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操作策略,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防止少数人把改革当成谋取个人私利的“合法工具”。
五大举措深化改革
坚定深化企业改革的决心。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必须有“自己拿起手术刀”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从政府层面来讲,要积极推进简政放权,主动克服不肯放、不敢放、不会放的弊端,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和外部环境,充分调动国有企业改革的积极性。近年来,把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流失等同起来的言论慢慢少了,但是认为经济效益好的国有企业不需要改革等观点还有不少市场,这些思想认识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必须首先加以破除。从国有企业自身来讲,更要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深化企业改革。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要增强危机感,摒弃“不改革,日子照样过”的思想,树立“不改革,企业就会被淘汰”的危机意识;增强责任感,确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克服“把烫手山芋留给下一任”的守摊意识;增强信心,争做勇于改革创新的“狮子型”干部;增强企业家精神,克服对国有企业行政级别和自身“准官员”身份的恋旧意识。国有企业广大员工也要摒弃改革就是干部得益、员工遭殃以及国有企业改不改革与我无关的错误思想。
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改革是一场脱胎换骨式的革命,其本质就是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固有的利益格局不突破,改革就迈不出步子。改革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甚至经受一定的阵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要正确看待改革中的进退留转,广大员工也要有与传统的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和劳动用工分配模式作彻底告别,自觉接受市场和企业选择的思想准备。改革要善于平衡各方利益。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必须兼顾国家、企业、股东、经营者和广大员工各方利益,使改革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可,调动最广泛的积极性创造性。改革要善于向前看。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在改革过程中,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受到一些损失,换来的往往是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成倍补偿。
重视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石头过河”相结合,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既要避免零敲碎打、首尾不顾,更要避免今天的改革成为明天的障碍。当前,各级政府层面正在抓紧修订完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20条作为地方改革范例,对国资国企改革率先做出了顶层设计,为深化国企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从国有企业层面来讲,也要抓紧推进全面深化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改革总体方案和实施办法,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步骤、主要措施、阶段性任务,以及推进改革所必须的配套政策。要坚持以资本结构优化为核心,企业管控优化、人员结构优化、激励约束机制优化为重点,通过深化改革,推动企业产业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提升、经济效益提升、国有资本回报率提升和员工收入提升。
善于创新改革举措。这是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能否取得真正成效的关键,也是政府和企业的改革决心和改革力度大不大的检验标准。首先,要认真研究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在改制上市、兼并重组、项目投资等方面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促进一切有利于激发活力的要素进入国有企业,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其次,要在战略合作者的选择上拓宽思路。政府要出台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的具体政策,尤其是要鼓励民营企业的领头羊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国有企业要放下以往坐等上门的架子,主动选择一些优势企业,上门招商,联姻结亲。第三,要在解决人的出路上给足政策。一方面,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创造就业岗位安置富余员工;另一方面,政府在人员安置以及补偿上要给企业以优惠政策。第四,建立健全规范公开透明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体系。五是要在帮助国有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给予支持。六是简政放权,创新国资监管办法。要通过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行公司等途径,更加突出市场化的改革措施和管理手段,推动企业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符合市场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机制。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所有改革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在人的身上,体现在人的利益得失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公正公平公开,统筹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和积极性,使国有企业改革成为“阳光改革”。方案制定要合法、合规、合理。改革措施要经过民主法定程序,不搞暗箱操作。推进改革要把握力度和节奏,坚持分步稳步不停步,循序渐进。改革过程当中,一个阶段要设置一个“回头看”的机制,总结经验教训,理顺整改提高。在国有企业改革全过程都要加强党的领导,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
牢牢把握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多年的国企改革实践告诉我们,机遇一失,“再回首已是白头”。改革越拖延,企业付出的成本越大。因此,改革一定要抓住时机、抓紧推进,切忌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我们国家历史上几次大的国有企业改革,都有抓住机会顺利推进的例子,也有错失机会后悔莫及的例子。钢铁行业当中,当年法国钢铁巨头阿赛洛公司为了避免与印度人控制的英国钢铁巨头米塔尔公司合并,曾经找过中国一家钢铁龙头企业洽谈重组整合事宜,最后因为观念以及审批上的原因,这桩中国钢企与世界钢铁巨头强强联合的“婚姻”没有成功,成为一件憾事。而南京钢铁集团、南昌钢铁集团抓住了机遇,分别引入上海复星集团和方大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深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企业加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