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县“五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014-01-30赵承遗
兴山县水土保持局在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将水土流失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改善人居环境、科技示范推广、生态文化旅游等相结合的新路子,使全县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目标。
(1)以新农村建设为指导,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通过修建田间道路、灌排设施等,极大地改善了治理区农村面貌。兴山县古夫镇中阳垭村由于资源匮乏,加上交通不便,村里环境属典型的“脏、乱、差”。兴山县水保局先后投入300 万元用于该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治理措施的布设重点突出与改善人居环境相配套,如该村新修3.35 km 的生产道路,使村民出行不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满身泥”;在村庄内新修10.8 km 排灌沟渠,使12 hm2农田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同时彻底解决了污水横流的状况;在该村公路主干道栽植柚子、枇杷、美国大樱桃等树种200 多株,美化绿化村庄环境。
(2)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抓手,水土保持与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相结合。在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中,通过有特色、有规模的治理开发,发展了小流域经济,增加了群众收入。在水月寺镇马粮坪小流域综合治理中,通过坡改梯、高标准发展白茶,建成了13.3 hm2茶园,带动100 多户农户从事茶叶种植、生产与加工,2013年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00 元以上。截至2013年底,该局还扶持发展了黄粮镇盐水河小流域核桃、古夫镇深渡村柑橘等产业项目,效果都很好。
(3)以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为依托,水土保持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实施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拦、蓄、截、灌、排统一布设,全面改善了治理区人居环境。兴山县水月寺镇高家坪村山高坡陡,交通极为不便。水土保持局优先将其纳入治理范围,修建了2 km 的机耕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水月寺镇居委会一组60 多户群众常年挑水吃,在实施红水河小流域治理时,通过统筹安排水利和水保项目,解决了该组200 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使治理工程成了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
(4)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水土流失治理与科技示范推广相结合。与湖北大学等开展合作交流,扎实开展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监测、南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技术体系与治理模式优化的实践研究和县域特色主导产业种植研究,积极探索了符合县情的实用技术。同时,通过“以园带点”积极推广这些科技成果,现已成功建起马粮坪白茶种植示范点、张家河核桃种植示范点、满天星柑橘示范点。
(5)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契机,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文化旅游相结合。近年来,兴山县水保局沿宜兴公路打造了水月寺镇马良坪茶叶采摘观光园、峡口镇建阳坪文家山柑橘园、黄粮镇冯家槽核桃园和榛子乡生态休闲度假区等重点生态旅游园区。在开展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建设过程中,还先后开展了雷溪口水库和青龙寨水库及库区采石场的管理、毛家河水库与电站的监管工作。如今,治理后的农村已是村容整洁、交通便利、环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