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4-01-30翟靖
翟 靖
1.铁矿石金融衍生品产生的背景
近3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从而带动钢铁需求快速增长,粗钢产量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进而推动铁矿石消费量逐年大幅攀升。2013年我国铁矿石消费量达到11亿吨,是2001年的5倍多。尽管在此期间国内铁矿石产量也快速增长,原矿产量从2001年的2.2亿吨增长到2013年的14.5亿吨,但仍无法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2013年进口量达到8.2亿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消费国,铁矿石进口量已超过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70%。
铁矿石是全球重要的大宗原材料商品,中国进口铁矿石的大量需求不仅刺激了全球铁矿石产能的扩张,同时也推动了全球铁矿石贸易定价模式的变革。1960-1980年间,国际铁矿石贸易采用长期合同价格机制,1980年后采取年度谈判的长期协议定价模式,矿山根据长期协议供矿给钢厂,价格稳定,波动较小,企业无避险需求。2009年长期协议体系结束后,铁矿石国际贸易进入了指数、现货多元定价模式并存时期,由此矿价波动频繁。铁矿石是钢铁生产的重要原料,且占生铁生产成本的60%以上。近两年随着钢铁产品价格下跌,钢铁企业利润明显下滑,经营比较困难。面对频繁波动的铁矿石价格,企业需要借助金融工具对冲现货市场的风险,铁矿石金融衍生品由此应运而生。
2.铁矿石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
在铁矿石金融化的进程中,国际上一些知名的衍生品交易所运用他们在原油、金属铜等衍生品市场的成熟开发经验,率先推出了铁矿石掉期、期权和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
2008年5月伴随着瑞士信贷和德意志银行推出全球首个场外现金结算的铁矿石掉期合约,铁矿石金融化进程正式开始。新加坡交易所(新交所)、伦敦清算所、洲际交易所和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相继推出了铁矿石掉期合约;2011年以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推出了掉期期权;在2011年1月印度商品交易所推出了首个铁矿石期货,2013年4月新加坡交易所也推出了铁矿石期货;紧随其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洲际交易所和伦敦金属交易所也相继推出铁矿石期货产品。
国际铁矿石金融衍生品市场从起步开始就迅速进入了激烈竞争状态,各大交易所纷纷抓住机会开发自己的产品,获得市场认可,并争夺铁矿石衍生品市场的主导权。随着国际铁矿石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对国内钢铁企业和矿贸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国内推出铁矿石期货的呼声越来越高,推出的条件也日趋成熟。大连商品交易所(大商所)推出了铁矿石期货,并于2013年10月18日正式挂牌上市,这是全球目前唯一一个采用实物交割模式的铁矿石期货。除此之外,上海清算所(上清所)已于今年3月19日启动了旨在保证铁矿石掉期业务顺利上市的模拟清算竞赛,中国版铁矿石掉期预计今年6月正式推出。
3.几种主要铁矿石金融衍生品分析
3.1 新加坡交易所铁矿石掉期产品
新加坡作为亚洲主要金属大宗商品贸易商的重要贸易基地、风险管理中心以及亚洲重要的衍生品场外交易中心,最近几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矿山、贸易商和钢厂,他们在新加坡建立了分公司。而在铁矿石金融化的过程中,许多银行、商品交易所、商品经纪商等也在新加坡开始并加强了铁矿石金融衍生品的经营交易活动。作为亚太地区首家集证券及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于一体的企业股份制化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在近几年蓬勃发展的铁矿石金融衍生品市场上成为先行者。
铁矿石掉期的基本概念是以特定铁矿石价格指数为交易标的,由对未来市场持有不同观点(看涨/看跌,担心涨/跌),分别作为买方和卖方在场外达成的远期合约。使用铁矿石掉期进行套期保值,钢厂可以锁定成本,贸易商锁定利润,矿山可以锁定销售价。
新加坡交易所于2009年4月推出全球第一份铁矿石柜台交易(OTC)掉期结算合约。该合约以TSI 62%的铁矿石指数价格作为交易标的,每手500吨,到期以现金结算。自上市伊始,掉期交易量逐年增加,近两年增势尤为迅猛。2012年7月新交所掉期交易量首次单月突破千万吨,2012年全年交易量突破亿吨,而2013 年新交所铁矿石掉期交易清算量达到近2.3 亿吨,比2012年翻了一番。目前全世界95%以上的铁矿石掉期交易都是由新交所清算的。
当然,任何产品的推出都有其优劣,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铁矿石掉期是以价格指数为交易标的、不存在实物交割的一种场外交易。掉期交易合约是交易双方根据各自需求制定的,并通过私下谈判确定交易量、价格和附加条件。与场内交易相比,掉期交易主要存在信用和监管等方面风险。首先,铁矿石掉期交易是相对分散的场外交易,市场信息透明度较小,且场外交易不存在交易所的制度保障,因此参与者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其次,掉期作为场外交易,其受监管程度也低于交易所场内交易,一旦出现违约,也只能在合同纠纷的框架下解决问题,并没有明确的法律和监管制度可以遵循。
3.2 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产品
大连商品交易所是经国务院批准并由中国证监会监督管理的四家期货交易所之一,现上市交易的有10个期货品种,从大豆、塑料、焦煤到铁矿石,覆盖了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市场的多个领域。大商所现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期货交易中心和全球第二大农产品期货市场,以及全球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期货交易所之一。
大商所于2013年10月18日正式挂牌上市交易铁矿石期货。合约将62%铁品位粉矿作为交易基准品,实行实物交割,允许60%以上铁品位的粉矿和精矿替代交割。这比国际上其他交易所推出的铁矿石期货采用指数现金交割更加的合理,从而降低了占市场优势地位的矿商操纵的可能性。根据铁矿石合约内容,交易单位为每手100吨,合约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4%,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5%,合约交易月份为1月至12月,最后交易日和交割日分别为合约月份第10个交易日和最后交易日后第3个交易日。
从全球铁矿石衍生品交易情况看,国内铁矿石期货目前日均成交量已超过了国际上其他铁矿石衍生品交易水平,已成为流动性最高的铁矿石金融衍生品。据大商所统计,自上市至今年3月14日,累计100个交易日,铁矿石期货共成交690.7万手(单边),折合6.91亿吨铁矿石现货贸易量,这相当于同期新加坡掉期市场的7倍,新加坡期货市场的36倍,成交金额5819.78亿元,日均成交6.91万手,日均持仓量11.05万手,持仓量稳步增长。尤其进入今年以来,成交日益活跃。从交割方面看,今年3月19日大商所铁矿石期货顺利进行首次交割100手,折合现货1万吨。尽管100手的交割量并不大,但这也体现了铁矿石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合理回归,证明了铁矿石期货合约制度设计的合理性。从参与者结构看,产业客户参与度稳步提升。目前,国内很多大型铁矿贸易商和部分钢铁企业已经参与交易。此外,多家国际大型铁矿贸易商也参与交易。总体看,大商所铁矿石期货自上市以来运行平稳,其流动性具备了企业避险的市场规模,产业客户参与度日益提高,期现价格相关性日益走强,实物交割模式的铁矿石期货基本被市场认可。
尽管境外铁矿石金融衍生品市场增长很快,但由于很多需要利用金融衍生品对冲风险的中国企业,受制于政策或者资金等的限制,无法参与境外交易,大商所推出的铁矿石期货正好满足这部分群体的需求。有别于新交所掉期采用美元计价和结算,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以人民币计价,更为直接和便捷。另外,期货交易属于场内交易,市场信息公开程度更高,有利于市场参与者更好地评估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并且在交易、结算、交割等重要环节都受到严格监管。预计伴随铁矿石期货日臻成熟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贸易商和钢厂从之前仅仅通过国内钢材期货进行套保和避险转向铁矿石期货。目前大商所正在持续跟踪现货市场和产业变化,根据情况进一步优化交割等业务流程,改进合约和规则设计,以便更好地为产业投资者服务。
3.3 上海清算所铁矿石掉期产品
拟推出中国版铁矿石掉期的机构是上海清算所,全称是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专业清算机构。它主要提供场外市场中央对手清算服务,包括银行间市场及场外航运及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市场业务。
2014年3月19日,上海清算所开始铁矿石掉期仿真业务并拟在仿真交易的基础上推出铁矿石掉期中央对手清算。上清所铁矿石掉期是以国内铁矿石现货价格指数为标的,并以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最终结算价格为三家指数或基准价的算术平均值。三家指数或基准价包括中联钢铁矿石价格指数、Mysteel铁矿石价格指数以及北矿所铁矿石现货交易基准价,合约设计上包括6个月度、4个季度和不超过3年的年度协议。与新交所铁矿石掉期相同,此产品无需实物交割,并以现金结算。
上海清算所即将推出的铁矿石掉期产品是继大商所推出铁矿石期货后,又一个以人民币计价的铁矿石金融衍生品。与新交所的铁矿石掉期相比上清所掉期采用人民币计价,并以国内铁矿石指数为最终结算价格。由于中国是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和消费国,在中国国内设立铁矿石掉期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基础,并且中国很多钢厂和贸易商由于此前已经参与过新交所矿石掉期,对这项业务非但不陌生,而且还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和操作经验。上清所的掉期产品为无法在境外交易所参与掉期业务的企业带来了机会,他们可以通过浦发、建行、交行等国内银行参与交易,并且保证金数额相比新交所同类产品要低。
由于新交所铁矿石掉期产品推出时间较早,并且目前无论从交易量、市场参与度和流动性上都保持领先,上清所掉期产品势必要面临激烈的竞争。在上清所掉期上市后,如何将新交所的老客户吸引到上清所,并且提高这个平台的认可度和活跃度、市场流动性都将面临挑战。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客户,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目前流动性较好的大商所铁矿石期货,暂时不会进入国内掉期市场。尽管面临激烈的竞争,但上清所铁矿石掉期业务的推出将会使国内铁矿石衍生品产品链更加完善,也必将给钢铁相关产业客户带来多层次的套保和风险管理工具。
4.铁矿石金融衍生品市场前景展望
与石油、铜等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相比,铁矿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境内外铁矿石金融衍生品产品链较为完整,包括各类掉期、期权和期货产品,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企业管理风险的需要。铁矿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交易量和流动性也在不断增加,参与者构成也从初期的银行、金融等机构逐渐拓展到贸易商、钢厂、矿山等产业客户参与交易。今后,随着铁矿石和钢材市场价格波动性增强,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品控制经营风险。铁矿石金融衍生品对我国钢铁行业和经济的发展利弊兼有,但总体利大于弊,且发展金融衍生品有着积极的影响。随着铁矿石衍生品产品设计更加合理、交易规则不断完善,市场参与度不断提高,铁矿石金融衍生品市场将不断走向成熟。
5.发展我国铁矿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对策
5.1 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并完善法律法规
金融衍生品作为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够规避一定的风险,但由于其杠杆性等复杂特点,有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起步较晚,由于各种外部条件制约及金融衍生品自身特点,有可能出现一系列问题。首先,应建立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避免证监会、发改委等机构的多头管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监管分散并保证市场政策实施的连续性。第二,应当放开对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衍生品市场的限制。目前我国对国有企业的金融衍生品操作还有制度约束,而民营企业由于比较灵活,对铁矿石金融衍生品的市场参与度比较高。最后,在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相关部门除了应完善现有的法规外,还应尽快建立统一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法,针对铁矿石、焦煤等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还应当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并强化各项法规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5.2 逐步推进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国际化
首先,应当放开对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国际衍生品市场的限制。第二,应当允许外国企业和资本在规定条件下参与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目前大商所正在研究铁矿石期货的国际化方案,通过开展保税交割,施行多币种结算等方式,积极引进境外投资者参与铁矿石期货交易,希望能增强其对产业的服务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5.3 吸引和培养金融衍生品专家型人才
铁矿石金融衍生品交易操作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和复杂性,需要专家型人才对衍生品交易风险进行识别、控制和管理。与有色金属行业的企业相比,钢铁行业的企业目前还缺乏对金融衍生品的深入认识和了解,也缺乏金融衍生品交易操作的人才。因此钢铁企业和贸易企业需要引进和加强培养一批高素质和复合型人才,他们应当熟悉金融衍生品市场运行规则,了解我国钢铁市场发展特点,即具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铁矿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5.4 做好产品推广和市场培育工作
交易所等机构应根据金融衍生品行业发展的需要,联合行业协会,为行业协会会员举办各类培训班,推动从业人员的定期交流与培训,并使交易所的培训与行业协会的系统培训实现有机结合。其次,进一步鼓励并引导产业客户积极参与铁矿石衍生品交易,做好市场培育工作。此外,利用各种可能的行业会议和论坛的机会,积极进行产品宣传推广,提高产品的行业认知度和普及度。
总之,发展铁矿石金融衍生品市场,不仅对钢铁工业而且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风险,切实做好风险管理与防范工作,使中国铁矿石金融衍生品市场得到成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