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襄汾百姓的幸福账单
2014-01-29黄萍
黄萍
农民贷款难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适应市场变化,服务新农村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形成“金融服务村村通执行网络”,积极打造政府、三农、信用社三方协作的“多赢”格局?近日,记者深入到襄汾县农村进行了现场调查,这里信用联社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推广。黄土地里长出“幸福花”
时值深秋,收割的庄稼地里仍活跃着忙碌的身影,一排排相邻而建的蔬菜大棚内,西红柿苗、黄瓜苗长势旺盛,菜农贾云峰掩不住脸上的笑容说,这些菜春节前后就能上市了。
“我家今年又建了两处温室大棚,种的都是反季节蔬菜。”山西襄汾县襄陵镇薛村的菜农贾云峰欣喜地透露,去年他家1个蔬菜大棚的纯利润就达2万多,平均每亩增收在1.5万元以上。
襄陵镇薛村、黄崖村的菜农们纷纷表示,现在的生活真是很幸福,襄汾县信用联社服务“三农”的专项贷款让他们尝到了甜头、摆脱了贫困,他们可以安心地守在家里放心种菜,收入比原先翻了一番。像这样既可以照顾老人孩子、又能让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一直是他们的梦想,靠贷款种菜,让他们脱贫,更让他们自信。菜农老王感慨良多,农民属弱势群体,原先靠自己贷款根本不可能。
而今的这种改变,得益于襄汾县信用联社认真地践行银监会的“三大工程”建设。他们的做法普遍受到了农民群众欢迎。
今年以来,县信用联社主导开展了普惠金融综合工程建设,通过“金融服务村村通”“一村一品”“十园万户、百村千店”等工程建设,发挥基层政府、村支两委和信用社的能动性,制定出了针对性、务实性的优惠政策来服务当地百姓。
为了让金融产品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襄汾信用联社在理事长李建学的带领下,多次走访农户,在田间地头现场办公,让金融产品跟着产业走,并结合襄汾当地的实际,研发了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的农村金融产品,对于不同的涉农产业,量身定做了10个专职信贷产品,如“襄绿翠”设施黄瓜大棚贷款、“晋乡红”三樱椒贷款、“药商通”药材贷款、“菌乐宝”茶树菇贷款等。
温室蔬菜大棚在薛村已形成连片建设,栽种面积连年增加,目前县信用联社已经为薛村蔬菜合作社二期温室大棚建设发放专项贷款1200余万元,为黄崖村涉及旅游小项目发放专项贷款1000余万元,涉及服务的农户真正收获了真金白银。
35岁的村民董凌云,3年前还在外地打工,过年回家时他听说同村的年轻人都陆续回家种菜,甚至有的人已开上了小轿车,让他羡慕不已,他决定回家种菜。第一年他贷了信用社5万元、自筹资金3万,建成了他的第1个温室大棚,当年的收益让他惊讶不已,到了第二年他就还完所有的贷款。今年他打算大干一场,连建两个温室大棚。他说,在信用社贷款,不需要抵押,凭的就是信誉,信用社有信用,为农民办好事,我们挣了钱还存到信用社。
在襄汾,像这样见过世面的新型农民陆续回村大搞设施农业、养殖业、药材产业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抱团取暖,互相借鉴经验共同闯市场,从而走上了共同富裕路。
农民的大多时间都在田间劳作,为了方便农民做活经济,薛村金融服务自助点就设在薛村村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这种模式已在多个村镇复制,很受农民的欢迎。记者了解到,在建设襄陵镇薛村和黄崖村金融服务自助点时,在辖区内每建成1个自助点,镇政府对在自助点办理信用贷款创业的农户实行首年直补贴息,对暂时无力还贷结息的由村里垫贷垫息,确保还款结息率达到100%。
最近,山西省临汾银监分局与山西省联社临汾办事处牵头组织的“强农兴社暨支农惠民”现场会在襄汾县联社扶持的薛村金融自助服务点如期召开,县联社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服务“三农”,抓住农村的金融市场,信用“脉动”关乎联社发展的未来。襄汾信用联社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承诺。
为了推动村组配合,避免建设进程“卡壳”,在实施过程中,县“金融惠普”工作领导组在各乡镇成立相应的工作组,各行政村的负责人必须能够“当家做主、现场拍板”。
这样,在信用社的指导下,村民、商户和龙头企业参与,形成“金融惠普三大工程”,建设的立体化、链条化、集约化的工程体系建设相互促进,使“金融服务村村通”的网络化服务,直接作用于“一村一品”工程,推动其更好更快地形成规模和品牌。
辛勤浇灌幸福花,惠农结出丰硕果。
围绕“一村一品”和“十园千亩、百村千店”建设,目前,襄汾县已经建设的“一村一品”产业村39个,覆盖全县13个乡镇,县信用联社扶持的初具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就达30家,开发的品牌农特产品达到20多个,已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29家。
赵康镇,是个纯农业的科技示范镇,下辖30个行政村2.2万人,在联社累计1.2亿元专项资金扶持下,已经成为“十园千亩、百村千店”样板镇,全镇三樱椒种植面积达到7.8万亩,年经济产值2亿元,成为华北最大的辣椒集散地。
南贾镇东牛村在联社累计6000余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下,全村近60%的农户从事高仿明清家具制造销售,联社扶持的唐人居古典家具文化有限公司,不仅成为该村研发、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的仿古家具產业龙头,而且成为全省同业的杰出代表,其生产的仿古家具产品更是畅销全国,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地区。
更让人欣喜的是,信用社扶持的10大园区基地,包括赵康镇三樱椒基地、浪泉村西红柿大棚基地、景毛茶树菇基地等发展势头如火如荼,各项惠农政策有序跟进。金融服务送来“雪中炭”
下乡、走村,穿行在田园的阡陌间,及时了解农民的金融需求,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已成为县信用联社理事长李建学和他的惠农团队的日常工作常态。尽管忙碌了一整天,已近黄昏,李建学一行仍急匆匆地赶往南贾镇的荀董村,为那里的生地药材收购户们对接服务、现场办公、家中办贷,送去了帮扶资金“及时雨”。
荀董村距县城西3公里,交通比较便利。
采访前就听说过山西最大的中药材市场在襄汾的荀董村,一进村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甜甜的味道,这是烤“生地”的季节。
在这个华北最大的中药材批发市场记者看到,偌大的仓库中,摆满了生地、熟地、黄芩、柴胡、板蓝根等分成不同等级的中药材。据市场负责人介绍,这里药材种植面积每年都保持在5万亩以上,年产中药材3万吨,产品面向全国、远销东南亚各地。由于生地的种植不能重茬的因素,往往是生地种植一年后土地次年不再复种,因此,他们把眼光瞄向更大的市场,他们的生地种植计划已经拓展到全国各地,包种包收,收购回的生地全面初加工成熟地销售。去年,依靠在信用社贷款,市场的多个大户都净赚了不少钱。
在荀董村,全村600余户从事生地购销业务,家家户户种植、收购、加工药材,是华北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其中最主要的药材生地的交易量占到全国60%以上。据理事长李建学介绍,截至到目前,信用联社共为荀董村累计发放专项贷款6000余万元,扶持形成规模的户12户,并帮助苟董村建成了全省唯一、华北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让深加工的生地走出了国门,销往韩国、日本等12个国家。
如今,聪明的荀董人不仅做大了生地的生意,实现采、购、销一条龙服务,中药材品种包括柴胡、黄芩、白芍、板蓝根等,同时,形成一大批既懂种植又深谙市场行情的中药材经纪人达到1500余人。
在荀董村,“李永刚中药材收购站”就设在自家临街的房间内,记者看到,院子里存满了码放整齐的生地,后院的大炉中冒着热气,浓烈的甜甜的中药味扑鼻而来。作坊式的加工、各个程序却井然有序,站在自家的烤炉旁,精气神十足的李永刚兴奋地告诉记者,去年他收购生地750吨,收购时生地0.8元每市斤,按5市斤生地加工成熟地,成本在4元多,干活的都是自己家里人和亲戚所以没算成本,加工后的熟地按照大小分不同等级出售,平均卖到12元每公斤,甚至等级高的熟地均价纯利润每公斤可达6至8元。去年,作为12个大户,李永刚用自筹资金和150万元信用贷款,净赚了90多万元。他表示,今年还将从信用社提高贷款额度,进一步加大收购量,挣更多的钱。就在记者即将离去时,见到了前来“送贷”的李建学理事长,当问及贷款帮扶时,他说道:信用社与这些诚实守信的农业生产大户是互帮互助、共依共存关系,他们有了资金需求我们来满足,他们赚了钱就会存进信用社帮助我们发展壮大,帮助他们就是发展我们自己。
一批敢闯敢千的新型农民起到了带头作用,这是襄汾信用联社提供的惠农金融服务送来的“及时雨”和“雪中炭”。联社始终立足“创新”这个核心,铭记“惠农”这个宗旨,突显“多赢”这个目标,并树立典型、不断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弥补完善推广,最大限度地做到便农、惠农、富农。信用书写农村“新生活”
在襄汾的各个乡村,很多农民的手中都有一张发亮的信用社“一卡通”,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卡片已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尤其是,全县先后建成220个金融自助服务点,覆盖面辐射275个行政村,每个金融服务点的日均业务量近百笔,使村民“足不出村”就可办理各种金融业务。
在景毛乡的几个村庄里,记者看到悠闲的老农民在村里聊天,在自家门口下棋,当提起“一卡通”时,他们饶有兴趣,刘大爷小心翼翼地从茄克的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卡,开心地告诉记者:“一卡通真是行得通呀,今年上半年儿子接我去太原,没想到我卡里的钱在那么远的地方也能消费,真是太方便了。”
自推出一卡通业务以来,山西襄汾县信用联社已累计发放信合通卡30万张,且卡的活动率达到95%以上。通过福农卡,无偿代理发放全县近11万户农户的粮食直补款、低保、烈补、养老保险和独生子女款等社保资金,代理发放近万名财政工资和小微企业员工工资。与此同时,还把“一卡通”的业务做进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代收水、电、气等居民生活开支。
在襄陵镇、汾城镇等多个乡镇,记者了解到,一些专卖店、超市、药店、饭店都用上了POS机,给手机充值、购物等消费都刷“一卡通”。商店的老板娘笑呵呵地说,许多顾客在买完东西后都刷卡消费,现在的生意越來越好,来的大多是回头客。据悉,截至目前,县信用社共发放37台ATM机,布放281台POS机和220个助农取款终端,且机具活动率均达到了100%。
不仅如此,信用社还让金融产品跟着客户走,对于不同的客户,研发差异性较强的金融产品,如信用农户、信用商户、信用企业贷款,信用最高的贷款额度分别达到30万、50万、1000万元。在联社企业客户部和个人客户部,记者了解到,个人客户贷款额度最高可达到200万元,企业客户贷款额度最高可达4500万元。
“信用社的小额贷款,救了我们的小企业,这项举措太给力了。”创业者小王如是说。
南贾镇东牛村的“唐人居”古典家居文化有限公司,这里是“晋作家具国家级非遗传承”点,年产销各种家具两万余件。据董事长曹运建说,该公司业务已拓展至北京、上海、广东、河北、河南及北美、西欧等地,金融惠农的业务大大方便了企业,随时存款、汇款、转账,从没有因为款项的问题而误过事。
同时,信用社还实施“功能互补”开通网上银行、自助银行、夜市银行、流动银行和乡村银行。其中,自助银行实现24小时全天候作业;流动银行的车载设备服务,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偏远区域金融服务空白。
前所未有的惠农政策,不仅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也彻底改变了农村的传统生活状态,信用联社品牌已根植人心,“一个产业百户人、一个市场富十村”的局面已然形成。
据了解,襄汾联社累计投放涉农贷款近80亿元,其中累计投放支农贷款23.5亿元,贷款总量和增量均占到全县各金融机构的90%以上。
谈及未来发展,李建学理事长信心满满,“农村信用连着千家万户”,让越来越多的百姓享受着惠普金融带来的机遇和实惠,是他的心愿,也是联社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