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期”叠加

2014-01-29

记者观察 2014年11期
关键词:比重人口经济

1.增长速度换挡期

中国的经济发展从1978年至今,平均增速是9.8%。在近代经济史上,有过这么高增速的有日本,高速增长期是15年;还有“亚洲四小龙”,高速增长期是20年。中国经济持续30年保持高速增长本身已经是一个奇迹了。按照经济规律,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长时间维持高速增长,就像一个人身体再强壮也不可能长时间高速奔跑。

长期发展累积的问题及面临的新情况也要求中国经济增速换挡。过去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两个红利。一是改革。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现在进入了深水区,到了攻坚阶段。还有一个是人口红利。我国劳动人口去年净减少233万人,前年减少345万人。过去是融资难,现在最难的是成本急剧上涨。2010年,农民工的人均月工资是1000多元,现在是2733元。我们的出口下跌最厉害的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现在越南的工资相当于我们的一半,柬埔寨更加便宜。这些国家都在走我们过去走的路,用廉价的劳动力生产低价商品出口。

我们的经济增速,上限是不能导致恶性的通货膨胀,下限是保就业。尽管劳动人口在减少,但从总量来看,我国还是世界上劳动人口最多的国家。不包括农民进城,今年必须要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实现新增就业130万人至150万人。以此计算,我国的经济增速还要保持在7.5%左右,或者说不能低于7%,因为稳增长是有底线的。

2.结构调整阵痛期

现在三大产业的结构问题是什么?第一产业农业极其薄弱。去年我国进口粮食超过7000万吨。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粮食还要增产,靠单产提高就要大量使用化肥。现在我国单位面积化肥的使用量是美国的4倍、印度的3倍。

第二产业工业大而不强。在各国统计的440种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81种工业产品是世界第一,但却大而不强。我们基本处于国际分工的下游和末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创新。我们就赚一点微薄的辛苦费。相当一部分的苹果手机都在中国生产,美国拿了49%的利润,其余的利润被日本和韩国拿走了,留给我们的只有3.63%。

第三产业的比重太低,仅占46%。美国的比重是80%。世界的平均水平是60%。不仅比重低,我國第三产业的层次也低。

现在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局面不但没有缓解,而且还在加剧,并且延伸到新兴产业,比如风力发电和光伏产业。怎么缓解?中央政府提出的原则是改造提升一批、消化一批、淘汰一批、转移一批。但这是有代价的。我在唐山调研,一个市的钢产量已经超过整个欧洲了,要压产能,就算不考虑GDP和财政收入,还要考虑20万人的就业问题。

3.以往政策副作用消化期

以往政策既有促进经济发展的正能量,也有副作用,这是客观存在的。

到现在比较突出的是两个问题,一是我们的票子还是发多了,2010年的时候是15万亿,现在是110万亿,10年增长了6倍多。任何物价上涨归根到底都是货币问题。按道理讲,这样融资贷款应该容易,但恰恰相反,显然金融也要改革。二是地方政府的债务,增长速度太快,2006年地方政府债务5万亿,2012年是17.9万亿,现在不少地方政府还把希望放在土地涨价上。这笔钱去年到期的占了28.9%。

我们一定要坚持用两分法来辩证地看“三期”叠加,要把挑战和问题转化为让中国经济走到一个更高平台的机遇。“三期”叠加不是一年半载的时间能解决的,可能需要三年五载。

猜你喜欢

比重人口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人口最少的国家
一种简易实用的液体比重计对陶瓷砖喷釉工序的改善
坐井观天石头国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