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生存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基于职业生存状态的调查

2014-01-29孙卫红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职业体育

孙卫红

1 问题的提出

教育的核心问题永远是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发展。关注教师,必定要关注教师实然的“生存状态”。生存状态是一个内涵丰富、复杂的词,可理解为“生命存在的状态”。但人们往往经由“生存”内涵的分析而拓宽基本的理解,邹诗鹏对生存作了通常意义上(人在动物本性和特性定义上的生命存活状态)和特定的属人意义上(属人的生活内容、意义以及方式)两种界定。[1]体育教师生存状态即针对人特有的生存层次——人的生活而言,不过在此特指职业场域的生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根本的存在方式。[2]体育教师在职业场域的生活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其存在的基本状态必定是以教师的职业活动(即教师在职业场域做什么)为基础。

德国海德格尔称生存状态是人的“在”的各种方式的总称。人是以领悟自身之“在”的方式而存在的,同样的客观环境和活动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有着不同的感受。探析人的生存状态不仅要考察人的活动,更要洞察人内心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感受。因此,体育教师通过职业活动所形成的对职业的评价和情绪体验,即职业感受是其职业生存状态的核心。

据此,体育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必然存在于特定的时空环境中,由个体的职业感受和职业活动得以反映,其中职业感受是体育教师作为人存在于职业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笔者即通过职业环境、职业活动及职业感受三个层次的内容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进行考察,总结其职业生存困境,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此作为体育教师发展的重要依据,也为体育教育发展及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2 研究方法

以湛江地区八位中小学体育教师(见表1)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访谈,采用NVIVO.8质性研究分析软件完成转录,编码、分类和分析。访谈资料分析方法采用情境分析和类属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受访者的职业感受进行归纳,从而凸显资料反映的主题。主要采用类属分析,但对其职业感受进行解释;将其放置受访者的职业经历和职业环境中进行分析,主要采用情境分析方式。包括三个阶段:(1)对体育教师职业环境、职业经历和职业感受编码;(2)对体育教师职业感受归类;(3)对已归类的职业感受进行情境式解释。

表1 访谈对象情况一览表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职业软环境困境及其原因

(1)人们对体育教师及其工作有着社会偏见。体育教师感受到的社会偏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体育教师群体存在偏见。认为体育老师哪会做什么,只会带学生在外面跑跑步、打打球,什么都不懂;(Y)二是对体育教师工作的科学性和复杂性不了解。我们体育教师在别人眼里就是很“闲”,不用批作业,也不用备课。(L)

(2)体育学科地位不受重视。学校评奖、群众评议,体育教师得分肯定是最低的,其他科组老师对体育老师打分都比较低,美术、音乐、体育这小三门都是一样,评奖上肯定是吃亏的。(M)

显然,体育学科难以受到重视的原因来自所处的应试环境:

一个学校在社会上要得到认同,关键是通过考试,体育成绩对学生影响不大,体育学科相对也就没有那么重要。(X)

因为不是主要的考试项目,体育学科在中小学普遍不受重视。即使是重视体育的校长,也不得不把资源倾向于考试的主要科目,满足于学校应试的要求。作为校长的X也身不由己,感叹:“我自己都不满意!”

当然,造成社会偏见及体育学科地位不高的原因也来自于体育教师。很多都是放羊式上课,给人家整体的感觉就是谁都能干,谁都可以去做。”(Y)

访谈中,有两个学校是放羊式的体育课,由此加深了人们对体育教师及其工作的错误认识,形成外部支持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

总体而言,社会偏见和学科地位偏低,体现了体育教师所处社会环境和组织环境对体育教师职业的支持度不高。其原因来自人们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识不够,以及应试的教育环境难以重视体育学科的现实。当然,部分体育教师自身不够努力也是原因之一。

3.2 职业硬环境困境及其原因

(1)体育教师经济收入有待提高。不言而喻,物质报酬对于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访谈中,经济收入不高的现实已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热情。

其实对于教师职业来说,我不是特别喜欢,因为跟其他工作来说收入、待遇太差了。(H)

(2)体育教师工作条件亟待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对硬件设施的依赖是显而易见的。当前学校体育设施的匮乏已约束了体育教师能力的发挥。

场地、器材各方面还是少,尤其是场地,二百多人在这里怎样上课?上不了!我们区只有几个学校的场地还宽一点,其他都是这样的场地。(L)

目前我国体育场地设施的落后是一个普遍现象。教育部发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3]2011年我国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为45.32%,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为45.15%;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为62.24%,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为63.92%;普通高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为76.86%,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为80.29%。由此看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长期一直工作在相当艰苦的工作环境中。

(3)教育经费不足。学校体育在国家体育和教育资源分配中处于弱势,是影响体育教师职业硬环境的主要原因。无疑,体育教师经济环境和职业条件的贫乏与全国教育经费匮乏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也在逐年增加,但相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来说,对教育投入明显不足。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占GDP比例要达到4%。但这一目标一直未能如期实现。

在总体经费和资源并非充裕的情况下,学校体育经费更是难以保证。《学校工作条例》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妥善安排。”但体育学科的学科地位决定了“在资源分配中,体育学科处于劣势。”(X)因此,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难以得到保障。

《学校工作条例》中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年度学校教育经费时,应当安排一定数额的体育经费,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国家和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在经费上应当尽可能对学校体育工作给予支持。国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支援学校体育工作。”因为不是硬性规定,况且我国目前国家体育经费和资源多倾向于竞技体育,因此,学校体育经费终究难以得到保证。

由于教育经费总体不足,以及学校体育在国家体育和教育资源分配中处于弱势的现实,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经费紧缺,体育教师工作资源缺乏,因此对体育教师形成了压力和束缚,对学校体育造成制约是显而易见的。

3.3 体育教师受职业风险的束缚

职业活动中,由于工作条件不完善及缺乏相应制度保障,体育教师被学生安全事故的顾虑束缚,专业自主权受限。体育教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教育活动,不少项目存在身体对抗性,而且室外活动环境复杂、多变,因此不管是上体育课还是课外训练和竞赛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学生伤害事故难以避免。这也是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同的职业风险。这种职业风险是每个访谈对象都必谈的话题。对于他们而言,学生安全事故的顾虑不仅仅是担心,而且成为一种严重的束缚。

(学生安全事故)担心啊!当然了,上体育课的老师没有不担心的。(C)

安全事故真的是最怕、最麻烦的,现在老师就怕上课出事故。(M)

对于当前学生安全事故的原因,访谈的体育教师谈到两方面因素。

首先,班级人数太多增加了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隐患。

我国《小学教育规程》规定小学班级人数为45人左右,《中学教育规程》规定中学班级人数为50人左右,但在访谈中了解到每个学校的班级人数都超出,A学校上课学生甚至达80多人。学生多,师资少,使原本不够完善的场地设施条件更为艰苦,也使体育活动的复杂环境更加难以控制,体育教师的压力倍增:

上一节课最少都是60人,队形一散开,一大片,很难控制,而且场地小,几个班连在一起上,你根本不知道上什么,又怕出安全问题。(L)

其次,因为缺乏制度保障,体育教师成为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的主要承担者。

目前,学生体育活动伤害事故赔偿责任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和明晰,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很大压力;学生安全事故成为学校的禁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体育教师总是被推到主要责任者的位置。访谈中有的体育教师还心有余悸:“学校在体育教师上课安全事故方面是没有什么保障的。出了事还是要找老师的,不出事是老师的幸运。”(M)

由此看出,一方面,受工作条件制约,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隐患增多;另一方面,学校意外事故的保险制度和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学校为避免“纠纷”,往往迁就家长的要求,无形中把压力转嫁给体育教师。因此,保证学生安全成为学校对体育教师最重要的要求,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校体育活动受到制约。体育课中大部分器械性或身体对抗性强的项目被取消,课外体育活动甚至体育教学不敢正常开展,体育教师在工作领域的自主权利受到约束,专业自主和创造性被压制。

3.4 体育教师职业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体育教师在工作成就上关注训练和教学获奖,表现出功利性的职业价值取向。根据五个访谈对象参与职业活动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兼职其他工作型。 H做老师的工作是上课(语文和体育),以及组织一下早操和课间操。虽然“做老师也会很认真”,但因为“做老师的待遇比较低”,“开始找了点生意做”。尽管做老师时,“看到学生听话,有一些成绩,心里也感觉很舒服”,但还是觉得做生意“回报多一点,成就感也强一点”。所以对于体育教师工作只是利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和知识“熟能生巧”的重复,并没有太多反思和想发展的计划。

H有着极高的离职意愿,有机会的话,H可能就会离开体育教师工作。由此看出,H参与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是不太高的,在专业自主上也是最差的。

二、疲于专业以外工作型。C目前的工作重点是做班主任。“我现在主要是当班主任,主要就是管好他们”。对于上课而言,“都是马马虎虎的,做个准备活动,他们要打球,给他们打算了”。C最想做的是带高考训练,也相信自己能胜任,但苦于没机会,还未能参与。

C对体育教师工作有着极高的热情,渴望能把自己的运动技能传授给学生,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C的工作能力首先还需要得到学校的认可,体育教师一向擅长的勤奋、吃苦耐劳特征使C在班主任工作上拥有一定的优势,获得一些成就感,也是C获得学校工作能力认可的途径。C除了认真做好班主任工作,对于体育课却是无奈地顺从大流。

三、工作努力并取得成绩型。Y、L、M、都属于这一类型体育教师,不过侧重点不同。

Y一直“参加公开课、论文比赛”。通过不懈努力,获得很多成绩,因而职称评得很顺利。这是Y觉得自己很成功的主要因素。

L一直在训练和教研方面努力。由于“搞了几个大型的表演,培养一些学生,发表了几篇论文”,至今带武术训练“成绩还不错”,所以“对自己还算满意”。

M以前“一直会上公开课,带学生参加各种比赛,获得不少成绩”;现在还带“学校的高考训练”,做的成绩得到认可,因此有成就感。

由此看来,三位老师都对自己所做出的努力并获得成绩感到很满意,但在工作成功方面的关注点只是“训练、公开课、论文”。显然,公开课、论文和训练是体育教师关注的主要职业活动内容,其中体育比赛和升学考试尤为重要。

访谈中了解到,所有访谈者认为学校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只有早操、课间操,而具体的实施只是“由体育老师组织、然后学生上去领做”(Y和H),C和F学校还有不规范的课外体育活动:“发动学生自己备点器材,到活动时间,自己想好自己的项目、开展活动”(F)。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远不及教学和训练规范。

由此看出,体育教师职业活动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易于量化的体育升学考试和训练取得比赛成绩上,其结果必然是忽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难以关注所有学生的体育需求,也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能力提高。这种注重短期效果和实用性的职业价值取向体现出功利性的特点。与社会要求体育教师通过各种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2)体育教师功利性职业价值取向的形成,受到学校评价体系和自身专业自主性不强的影响。体育教师功利性的职业价值取向,反映了学校对体育教师工作评价的功利倾向。体育学科具有难以评价的特点,而且在以考试为标准的评价体制下缺乏渠道:“语、数、英学科由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可以看升学率;但体育学科不知该怎样评价,体育老师的工作成绩是很难评价的”(L)。于是,学校一般主要通过易于量化和具有实用性的训练比赛成绩及教学获奖评价体育教师。这在以往研究中也有相同结论:“中学主要以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运动训练能力、公开课、教学效果等方面作为体育教师评价因素。”[4]“在目前许多中小学校里,学生成绩仍然是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的硬性指标,在教师的综合评定中占很大比例。同时发表论文的数目、学生在运动会的获奖次数等在体育教师评价中也都占有一定的比重。”[5]显然,在实际工作中,体育教师在学生考试、训练成绩以及教研获奖上是容易得到认可的,并认为是体育教师成功的表现。

体育教师功利性的职业价值取向除了受到功利性评价体系的影响以外,与体育教师自身也有关。不管是过于追求物质报酬,还是消极顺应学校体育氛围,或是以学校量化的评价指标和内容作为职业目标,都体现了作为职业主体的体育教师专业自主性并不强的特点。有针对浙江省的调查发现,“中学体育教师中大多数处在‘生存型’状态。他们把所从事的职业看成是借此维持生计的一种基本手段。”[6]“中学体育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比较淡薄,在其专业内部寻求发展的意识不够积极。”[7]总体来看,体育教师对职业的规范和约束大多来自于学校管理者及社会的意愿,缺乏从职业的专业性角度出发,以专业人员标准要求自己的职业主体意识和专业意识。

由此看出,学校急功近利地评价体系和体育教师自身缺乏专业自主形成了体育教师功利性的职业价值取向。显然,学校评价体系作为一种环境激励因素,与体育教师专业自主这种内在动力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4 结论

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生存困境表现在:职业环境中,社会偏见和学科地位不高让体育教师感到无奈;经济收入不高和硬件条件的贫瘠使体育教师倍感压力;在职业活动中,学生安全顾虑束缚着体育教师;体育教师职业价值取向表现出功利性特征也制约着体育教师职业的发展。其原因来自社会、学校和体育教师自身等(见表2)。

表2 体育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困境及原因总结

[1] 邹诗鹏.可持续发展观与生存观念的转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8~11.

[2] 孙丹兵.试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1~4.

[3] 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gov.cn/.

[4] 朱奇志.对广西21世纪体育教师综合能力评价的研究[J].体育科技,2007(2):25.

[5] 郭红莲.成都市成华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6] 孙有平,张磊.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自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9(2):69.

[7] 张辽成.浙江省高中体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9(2):79.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职业体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