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中会计政策选择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2014-01-29田园
田 园
一、基于纳税筹划的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方法
企业为了降低税负,常对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政策、销售收入确认方式、费用摊销方式等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以及纳税方案进行事先策划和安排,从而合理合法地降低税负,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下面分别详细地对这些会计政策选择方法进行分析。
1.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及加权平均法是企业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时最常用的方法。存货计价方法不同,则企业销货成本不同,从而将导致企业所得税负不同。通常情况下,个别计价法最适用于存货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企业,即无论存货物价快速上涨,还是显著下降,只要采取个别计价法均能够达到使成本高的存货先发出,降低当期利润,减少当期应纳所得税额的目标。从企业的实际操作成本角度看,由于个别计价成本操作成本较高,操作过程繁杂,因此该方法仅适用于存货种类少、收发次数少的企业;对于存货种类多、收发次数多的企业而言,其不易采用个别计价成本,其适用于怎样的存货计价方法,需依据该企业的具体实际状况而定,即若企业存货预计物价持续上涨,则可选用加权平均法,将企业各期发出存货成本各期税负予以平均;若企业存货预计物价持续下降,则可选用先进先出法,对先购进、成本较高的存货先发出,以降低企业税负,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2.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选择
企业为了减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常采用加速折旧的方式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尽量减少预计净残值,以增加应计折旧额,这样每期计提的折旧额也多,应纳税所得额减少,从而减少所得税的支出。企业采用加速折旧的方式不仅减少了预计净残值而且可以使前期的成本费用加大,以减少前期的应纳税额,以达到延迟纳税的目的。
3.销售收入确认方式的选择
由于销售收入确认方式的差别会产生不同的确认收入的时间,同时也可能导致改变销售收入的纳税期限。税法中规定了对于销售为直接收款,确认收入的时间标准为货款或者取款凭证已收,同时收到提货单的当天;货物销售的收款方式是委托银行或者托收承付的,确认收入时间是委托手续办好并发货的当天;货物销售采取委托代销的,确认收入时间是代销清单回收的当天;货物销售采取货款分期到账人或者赊账的,确认收入的时间是合约收款日截止当天;货物销售方式为预售的确认收入时间为交付货物的当天。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控制确认收入的条件来达到确认收入时间的目的。
4.费用摊销方式的选择
企业可以及时核销入账已经产生的费用以及预提将来将要产生的对企业的费用进行摊销以减税企业税负从而达到企业的纳税筹划的目的。首先,企业对应该及时核销入账已经产生的费用,比如在企业经营当中,要在费用中及时列入库存货物的损毁盘亏这种常规损耗。其次,要及时对售后支出、诉讼费用、坏账提取的准备金等来可能产生的费用或者损失进行预计,然后经预提将费用提前进行计入。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企业采用会计政策进行纳税筹划的方法比较多,而且比较复杂,企业要选择合理的会计政策是一件比较复杂和专业的活动。就存货计较来说,作为筹划者,不仅要对企业的经营情况非常了解,还要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计价方法。其他的会计政策与存货计价相似,要制定出合理的会计政策,筹划者不仅要对企业自身非常了解,而且要具备专业的会计水平。如果纳税筹划者的专业能力不够,就难以制定出合理的会计政策,甚至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下面将详细地对纳税筹划的会计政策选择的风险来源进行分析。
二、基于纳税筹划的会计政策选择的风险来源
会计政策是由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必须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会计政策选择也是一门非常专业的技术,会计政策筹划方案的好坏是经过筹划者对公司的仔细研究的基础之上为企业设计的合理的会计政策方案。由于会计政策的法律性及专业性,企业为了进行纳税筹划而选择相应的会计选择不是没有风险的,相反,会计政策选择不当不仅不会给企业起到减少税负的好处,还会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企业要对基于纳税筹划的会计政策选择的风险来源进行详细分析,以防范会计政策选择不当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下面对企业经常面对的法律风险、政策风险以及成本风险进行详细分析,以帮助企业加强对选择会计政策的风险来源进行清楚的认识。
1.法律风险
国家对纳税筹划的会计合法运行制定了相应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纳税筹划的会计政策选择应当是在准则、制度规定的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会计程序和具体处理方法内的取舍。由于相关纳税筹划者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而容易导致企业的纳税筹划产生法律风险,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纳税筹划是区别于逃税,避税和漏税的一种筹划活动,由于相关筹划者对纳税筹划的概念界定不清楚,导致误认为纳税筹划是逃税、避税和漏税等行为,从而造成筹划者采取违反法律法规的非法手段来减少纳税;另一方面,有些纳税筹划者清楚认识到纳税筹划的合法性,但是由于自身专业水平不够,对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财务会计制度的运用不够专业,从而在具体操作细节上违反法律法规。现实许多企业往往采取非法手段减少税收增加盈利,从而产生了法律风险。
2.政策风险
经济环境、国家政策以及企业自身活动是不断变化的,国家相关部门也往往会修订会计准则和税法并对税收政策进行调整。由于企业的会计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不得随意变更,相关会计准则的修订或调整可能会影响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从而使变更前的有利于企业纳税筹划的方案变得不利于企业纳税筹划,从而导致企业的纳税筹划在减少企业税负上大打折扣甚至起负面的作用,引起企业的利润减少。
3.成本风险
采用不同的会计准则和核算方法的会计处理程序、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一些企业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而对企业带来的成本影响。任何收益都与成本具有相关性,企业没有科学认识到不同的会计政策对企业成本的影响,从而采取不适合自身企业的会计政策会导致企业的成本负担过重,影响纳税筹划的为企业减少税收的效果,甚至导致企业因成本负担过重而产生负的效果。比如,一些大型的企业适合采用程序复杂且对减少税负有效果的方案,如果一些小企业采取复杂的会计程序来减少税负,就会因会计程序的复杂导致其与自身的经营状况不协调而导致成本风险。
三、基于纳税筹划的会计政策选择的风险防范措施
1.提升筹划者的专业水平
为了减少企业纳税筹划的法律风险,相关筹划者要从纳税筹划的概念及专业知识上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制定出符合法理法规并且合理有效的筹划方案。首先,要让相关筹划者清楚认识纳税筹划的概念,使其将纳税筹划与逃税、避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相区分,从概念上认识纳税筹划的合法性,将有利于筹划者制定合法的措施帮助企业减少税收。其次,筹划者要精通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熟悉财务会计制度,这样才能使筹划者能制定出符合法理法规并且合理有效的筹划方案。
2.将企业自身状况与相关政策动向相结合
会计准则的修订或调整、税收政策的变化等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纳税筹划方案的效果,为了防范相关政策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企业要安排好税收筹划工作,密切关注涉及会计税法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动,及时调整税收筹划方案,定期对税收筹划的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提高税收筹划适用政策的水平与能力。在实际过程中,企业在进行筹划时也应具备较强的预见性,慎重考虑企业自身情况,灵活运用,选择更合适的会计政策,同时必须考虑国家相关会计政策的动向。
3.对成本和收益进行评估
纳税筹划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使企业受益,但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以及执行会计政策时往往会产生成本。纳税筹划方案必须要综合考虑会计政策选择而付出的费用及其收益,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的一切选择和安排都应围绕着成本与收益进行,从而实现纳税筹划方案的价值最大化。在选择筹划方案时,不能只考虑减少税收而必须要综合考虑这种筹划方案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当纳税筹划的成本小于收益时,该项筹划方案是比较合理的,可以考虑采用,当纳税筹划成本大于收益时,企业应该考虑放弃该筹划方案。
[1]黄凤羽.税收筹划策略、方法与案例[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刘强,王蕊.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研究[J].新经济,2014(4):82-83.
[3]梅成,王德清,胡媛.会计风险分类识别初探[J].财会通讯,2009,24: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