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特色安全文化建设助推企业安全生产

2014-01-29赵景华

中国煤炭 2014年7期
关键词:开滦理念生产

赵景华

(开滦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唐山市,063000)

安全文化建设是加强安全生产的重要工程,对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安全生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根本,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也就是实现本质安全。近年来,开滦集团紧紧围绕培育特色安全文化、塑造本质型安全人,进行了深刻且持久的探索和实践,努力将优秀的安全文化融入生产管理的全过程,积极创建 “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浓郁氛围,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发展之路。

1 特色安全文化产生的背景

开滦集团在对1995-2005年这10年间的安全事故进行梳理分析时发现,96%的安全事故都是人的行为引发的——人既是安全生产的目的,又是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基于此,开滦集团各级管理者普遍意识到:在加大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着手培育个人和群体的安全,以特色安全文化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因此,开滦集团迅速启动以“培育特色安全文化、塑造本质型安全员工”的安全文化建设工程,通过理念引领、安全制度的支撑、安全行为的养成以及安全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安全文化建设不断系统化、规范化。

2 特色安全文化建设

2.1 以理念为先导

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在于安全管理的理念,正确、先进的安全理念能够引领企业安全工作,凝聚企业力量,促进企业安全健康发展。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开滦集团结合实际,找准安全理念的核心,通过对安全生产理念、安全措施、生产方针政策的不断完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包含企业安全价值观、安全目标、安全操作理念、防范理念、协作理念、安全誓词等内容的安全理念系统,并确立了 “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科学思想。为将企业安全理念融入到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每一个角落,让员工认识安全理念系统的真正含义,与自己的思想产生共鸣,开滦集团认真抓好理念的培植宣灌,充分利用企业电视台、内部网络、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载体,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宣传,通过班前会、员工培训活动等形式积极宣讲,形成了全面覆盖、视听结合、多维立体的宣传模式,让安全文化理念深植于心。通过诵读安全理念、进行安全宣誓,开展安全征文、安全研讨、文体演出等活动,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安全氛围,进一步加深员工对安全理念的认知。目前,“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价值观已经成为企业员工行为的最高准则;“先确认、后操作”的安全操作理念以及 “确保他人安全是我的责任”这样的安全协作理念,不仅提高了每个员工的自我安全意识和相互保安意识,也将主动追求安全、自觉遵章守纪的行为方式变成一种习惯。

2.2 以制度做支撑

只有理念引领,没有规范的制度和机制,理念就得不到支撑。因此,必须以理念为指引,不断完善安全文化制度建设。开滦集团以安全理念为指导,从基础制度建设入手,结合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用制度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规范企业安全管理程序、严格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形成了科学规范的安全制度体系,提高了安全文化的支撑力。一是加强员工的安全行为控制,把《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与安全生产的实际结合起来,建立了各岗位作业标准化的规程、措施,使广大员工行有规范、干有标准。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监督和检查机制,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得到有效预防。三是梳理、整合并不断健全宣传教育、危险源辨识、系统追问、职业化行为训练、安全确认、手指口述等各项制度,形成科学的制度规范体系。四是建立完善安全责任考评体系,从集团公司到二级单位、各生产矿井、各基层区队、各班组层层严格落实,保证安全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安全管理层层有人抓。同时,为将 “培塑”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开滦集团出台了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具体方案以及相关考核管理办法,确立了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锁定责任主体,建立了从理念、制度、安全行为、科技手段、资金、管理、绩效考核等多个方面的措施和办法,以规范的制度支撑安全文化的建设。

2.3 以行为做基础

安全行为养成是培育本质型安全人的基础,只有养成员工安全行为自觉行动的习惯,才能实现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目标。首先,开滦集团通过对工序化操作流程标准的贯彻落实,使员工规范作业、确保安全的技能水平和行为能力显著提升,为企业安全工作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在员工中推行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通过持续的队列行走训练、职业行为训练、生产作业现场培训以及日常礼仪训练等,培养员工像军人一样的自觉管控能力和坚毅品格,使员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员工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自觉性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员工的排队行走、集体升入井、安全隐患系统追问、岗位描述、手指口述、按章操作、准时交接班等行为已经形成自觉规范的模式,提高了安全工作的执行力,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第三,不断探索新模式,以打造 “三式”管理为重点,突出“教练式”指导,通过安排教练实施一对一的专项安全指导,融入员工安全生产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进一步促进了员工的安全行为养成。

2.4 以环境为保证

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是安全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人与环境和谐统一,才能实现本质安全,为此,开滦集团突出安全环境塑造工作。一是加强井上井下生产环境以及地面生活环境的基础建设,按照整洁、有序的要求,进行全方位清理整治,使员工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二是按照质量标准化和6S管理的要求,对工具、设备、设施和材料进行科学化、秩序化、文明化的合理设置,为生产作业提供安全、便捷、实用、可靠的外部保障。三是建立了 “三按”常态化机制,即按规范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以细化、量化、标准化为要求,参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修订了煤炭生产各个系统的设计规范,完善了安全技术规程措施编制、审查以及贯彻的流程,并实施走动式管理,重点对按设计施工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于工程达不到设计标准要求的进行整改,并实施由下一道工序追偿等强制性措施,从生产环境的源头上严格把关,确保安全的生产环境。四是进一步提高安全科技含量。例如,集团公司各煤炭生产单位在机电装备、矿井提升运输以及 “一通三防”等关键部位和岗位通过安装联动闭锁保护装置,实施科技攻关改造,实现想不安全都不行的本质型安全作业环境。五是综合 使用牌匾、条幅、图板、灯箱、电子屏、声音影像等设施,打造别具一格的文化环境、文化景观,使员工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六是规范使用各类安全标识,对机电设备、井下运输巷道及配套设施实行色彩管理,增加煤炭企业红、黄、蓝、绿4种安全色,以不同色彩向员工传递不同的安全信息,并加强日常维护,做到醒目、整齐、统一、牢固。

3 结语

一种文化的培育、一种心智模式的形成、一种行为规范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培育与塑造工作才能深深扎根于煤矿生产的实践中。培育煤矿特色的安全文化,实现本质安全,是煤矿全体员工的工作,需要大家都来做,长期做。同时,理论创新是安全文化生命力的源泉,要把安全文化理论研究作为一项基础化的工作,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重点、生产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及员工的心理问题,不断研究、探索并不断创新,以特色安全文化促进企业安全发展。

[1] 苗久合.培育煤矿安全文化 塑造本质型安全人[J].中国煤炭,2005 (4)

[2] 徐磊,田水承.当前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J].中国煤炭,2009 (1)

猜你喜欢

开滦理念生产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电力机械设备运行及维护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开滦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