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煤炭企业的困境及转型发展方略
2014-01-29牛克洪宋瑞梅
牛克洪 宋瑞梅
(1.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北京市朝阳区,100013;2.兖矿集团战略研究院,山东省邹城市,273500)
自2012年5月我国煤炭市场发生 “拐点”逆转以来,由于受到产能过剩、进口煤挤压、新能源成长和治理雾霾政策调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价一直在低位波动,尤其是2014年最初几个月煤价更是出现10%以上跳水式的下滑,全国煤矿尤其是老煤矿、小煤矿和地质条件差、煤种煤质差的煤矿纷纷陷入亏损泥潭,亏损面达到44.4%,生死线正快速逼近此类煤矿。山东省煤炭企业一季度亏损面己达到67%,利润同比降低92.39%,形势十分严峻,一场生存保卫战在所难免。山东省煤炭企业内外部生存状况均不乐观,企业过去所具有的区位优势、矿井优势、管理优势正逐渐消失,随之而来是日趋严重的外忧内困局面。
1 山东省煤炭企业生存外部环境的分析
总体看,山东省煤炭企业现时及未来既有外忧、也有内患,外忧加内患使其生存境地越来越艰难。从外部环境看,影响山东省煤炭企业生存的方面主要存有以下五大忧虑与困惑。
1.1 山东区域煤炭市场已临峰值,竞争聚焦市场存量空间
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煤炭消费地区,近几年每年煤炭消费量大约为3.1~3.2亿t,约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9.1%,今后将维持3.2亿t水平或呈现下降趋势。也就是说,年消费煤炭3.2亿t可能到了山东省的峰值,这比全国预测2020年达到峰值的时间提前了6年左右。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因素是为响应广大民众呼吁治理雾霾的强烈要求,中央正在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一系列重大而严厉措施来治理雾霾。就山东省而言,一则今后不允许再新建高耗能项目;二则对现有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的高耗能产业采取消化、转移、整合、技改、淘汰措施,削减产能总量,降低单位能耗;三则制订控制及降低耗煤目标计划,提出到2017年山东省区域内燃煤消费要比2012年净减少2000万t。今后山东市场容量维持并将呈萎缩趋势,市场竞争空间主要聚焦于存量市场之内,其竞争强度会更趋白热化。
1.2 新建输煤干线开通日近,区位优势即将消失
山东省境内运煤通道除原有京沪、兖石等之外,近3年内将有山西至日照线和黄骅站至山东大家洼站线两条新建铁路线开通,其中山西至日照线,是山西中南部铁路大通道连接我国东西部的重要煤炭资源运输通道,项目西起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瓦塘镇,止于山东省日照南站,2009年12月22日项目举行开工仪式。预计2014年投入运行,线路全长1260km,项目投资预估算总额为1058亿元。按照规划目标,项目建成后近期进入山东省的最大煤炭运输量每年可达9000万t,远期将扩大至3.5亿t,将成为保障山东省沿线地区煤炭、矿石需求及产成品外运的主要运输通道。神华自建的黄大铁路 (自朔黄铁路的黄骅南站,接入益羊铁路大家洼站),初期运力为2500万t,远期为4200万t。这两条铁路将直接影响山东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山东省煤炭企业的地域优势将很快丧失,危机即将来临,形势十分严峻,应引起山东省煤炭企业的高度重视。
1.3 “三源”进齐鲁,大战难免
所谓 “三源”,主要指山东省内生产的煤炭源,西部运入的煤炭源和国外进口的煤炭源。现时山东省每年煤炭市场需求容量约有3.2亿t,将由省内煤、省外煤、国外进口煤三方争夺。省内煤虽有距离近的优势,但是存在生产成本高 (刚性)的劣势;省外煤虽存在运距较远的劣势,但随着运煤铁路大通道的逐步建成开通,加之煤炭品种质量优良、生产成本低,竞争优势会日渐凸现;国外进口煤入山东港口便利,且拥有成本、质量等多种优势,会择机进入山东抢夺市场。
1.4 新能源成长迅猛,挤压煤炭生存空间
2014年3月全国人代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了能源领域的几大看点,包括能源消耗强度下降3.7%,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22.3%。山东非化石能源发展也很亮眼。
1.4.1 新能源快速成长
山东省为保障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及破解能源结构调整的压力,未来将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大力发展新能源。
(1)山东省自身加快核电建设,在2020年之前总规划在三地建设总装机容量近2000万kW的核电项目,相当于5000万t原煤的发电量。其中,海阳三期建设装机容量750万kW,石岛湾建设装机容量640万kW,乳山红石顶建设装机容量600万kW。
(2)山东风电场也在加快建设,据统计,山东省内风能资源总含量为6700万kW,相当于3.68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初步规划目标,在2020年前在山东省38处将建成300万kW装机容量的风电机组 (届时山东省风电量约占全国风电2000万kW总量的15%),相当于750万t原煤的发电量。
(3)太阳能光伏发电特别是太阳能光伏分布式发电,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进展势头迅猛。
(4)生物质能发电也在试点大力推广。
1.4.2 “外电入鲁”带来新的冲击
未来山东省外有6条输电通道入鲁,即有4条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和2条特高压交流输电通道从省外入鲁供电,预计到2020年,山东省将年接受省外供电3200万kW,形成稳定可靠的外部电力供应渠道。6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建成后,将大大减少对省内煤炭的需求量,山东煤炭行业的区位优势将逐渐消失。
1.5 税费负担沉重,企业生存环境愈加艰难
当前,煤炭市场低迷,企业陷入亏损,其生存发展极其艰难。然而,煤炭企业税费负担沉重的问题却迟迟未得有效解决,国家提出清费立税的决策在山东省煤炭企业并未落地。在煤炭十年黄金发展期,中央和地方以各种 “依据”出台了诸如可持续发展基金、环境治理基金等许多税费政策。这些税费政策中有的重复征收、有的是应时性的,当煤炭市场出现重大逆转时理应调整,但却依然照常执行,例如,由地方政府依照 《物价法》出台的价格调剂基金,应该说在市场好煤炭价格高企的时候出台实施这一价格调剂基金政策,对平抑市场物价维持社会经济稳定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市场煤炭价格已跌破大多数煤炭企业的成本线,市场价格与企业成本出现了严重的倒挂现象,企业不仅无利生产经营了,而且深深陷入亏损的状况,这个时候煤炭价格调剂基金却仍照收无误,则是很难让人理解。
2 山东省煤炭企业自身生存条件弱化根源的分析
总体看,山东省境内煤炭企业的自身优势和区位优势逐渐弱化,而小、散、弱、高的状态却日渐凸现。
2.1 “小”就是资源少、规模小
山东省剩余可采煤炭储量40亿t,并且有58%左右资源被 “三下”压覆,后备资源预计只能维持开采20年左右。全省222处矿井中,75%受水、瓦斯、地压等灾害威胁。现在的效益更多是市场因素产生的。山东境内煤炭企业的经济规模与其它省区煤炭企业相比要小的多,在可预见期间内省内煤炭企业中不会产生千万吨级大型矿井,煤炭生产总量不会太大,生产效率和单产也不会太高。
2.2 “散”就是分散发展,难成合力
突出表现为煤炭生产基地分散,产业结构及布局分散。一是山东省煤炭企业对外煤炭资源开发各自为战,分布于山西、贵州、云南、陕西、内蒙、河北、新疆等地,小打小闹,散乱布局,难成规模合力;二是产业结构散、布局散。发展煤基产业链项目分散投资,项目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业链条短,支撑力弱,控制力差,形成产能慢,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2.3 “弱”就是竞争力弱,后劲不足
主要表现为:一是省内矿井大多进入衰老期,人员多 (40多万名职工)、包袱重,煤炭深部开采效率低、成本高、安全隐患多等,特别是煤矿综合成本水平一般高出西部同类矿的20%~30%,甚至50%;二是在可持续发展力方面,后备优质可采煤炭储量不足,与省外大型煤炭企业相比,山东境内各煤炭企业则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2.4 “高”就是企业负债率高,资金压力大
前几年煤炭市场好、有盈利的时候,几乎所有煤炭企业都大量贷款四处寻找开发资源,实施无限度的扩张发展战略,银行业则推波助澜大量授信贷款,大多煤炭企业资产负债率升至70%以上,个别企业达到80%以上。曾几何时,当新开发项目大多还未建成投产,煤炭市场却突然 “变脸”了,煤价一路下滑,低迷行情持续发展不见好转,而此时煤炭企业的高负债率则己形成,财务费用居高不下,煤炭企业陷入再进无力、回退维艰、守摊亦难的困境之中。更甚之,部分煤炭企业已出现现金流紧张,隐现资金链断裂迹象,生存状况岌岌可危。
3 山东煤炭企业未来发展方略的思考
综上分析,山东煤炭企业未来的发展主调应由规模扩张型向转型发展转变,转型发展是主调、主线。今后从观念、经营、战略等方面都必须要紧紧围绕转型发展这个主线去做文章。政府、企业要从思想观念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差异化定制、老区转型、新区反哺、政策扶持等9个方面实施新的应对方略。
3.1 树立信心,推进发展理念的新转变
在如此严峻形势下,最重要的是首先解决人们尤其是煤炭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发展理念问题,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当前需要更新 “三大发展理念”。
(1)认清大势,坚定信心。要从反正两个方面去认识当前的形势。一方面,应清醒认识到当今中国已进入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改革开放攻坚期 “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上升、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等严峻挑战。国家GDP由10%左右的高速转为7%~8%的中高速,煤炭生产与消费由8%左右的中高速转为3%~4%的低中速,煤炭企业面临优胜劣汰大洗牌的严峻考验。另一方面,也应看到中国的发展仍然处在战略机遇期,GDP 7%左右的增长率在世界上还是比较高的速度,煤炭生产与消费3%左右的增长率由于基数大,其增长的绝对数量达1亿t以上,也是可观的。特别是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城镇化提供需求,创造需求,内需潜力巨大且呈梯式需求快速升级态势。城镇化在未来的十几年都将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由此得出结论:形势严峻不可掉以轻心,前途光明充满必胜信心。
(2)把握大势,瘦身求生。当今的形势对大多数煤炭企业尤其是 “老、小、弱、高”煤炭企业而言,不是追求规模扩张快发展、大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保生存、保 “活命”的问题。因此,应充分看清严峻的形势,明白当前的困难处境,降一降“大干快上”的惯性高温思维,冷静思考,沉下心来好好谋划本企业如何保生存、渡难关、过大坎的经营之道。
(3)顺势而为,转危寻机。一方面,按照逆向思维,树立危机寻机新理念。在煤炭产能日渐过剩情形下,煤炭企业要由原来的 “以资源为王”转换为 “以市场为天”、“以用户为上”,只要占有市场和赢得用户,方能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按照创新思维,树立创新驱动的新理念。改变以 “生产为中心”、靠增产创收、靠市场机会盈利的旧观念,树立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和管理升级的新理念,谋划生存发展的新战略。
3.2 管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的新优势
成本是企业生存的底线,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控制成本,打造成本优势已成为煤炭企业在低迷市场激烈竞争中能否生存的关键。为此,应从认识和措施两个角度去看待与实施成本管控:
(1)从认识上进一步明确成本管控的重大意义。为维持企业生存必须降低成本。“成本线”正成为煤炭企业的 “生存线”。持续降低成本,保持或低于行业平均成本水平是煤炭企业维持生存的基本条件。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降低成本。降低成本水平是煤炭企业通过价格竞争获得市场份额的最重要、也是唯一的途径。只有将成本水平控制在行业平均水平,甚至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才能建构持久性的竞争优势。为实现持续发展降低成本。谋求企业总成本的最小化,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保持盈利必须降低成本。大部分企业的资产负债水平已接近警戒线,依靠大量贷款和债券维持企业正常运行,因此持续降低成本是企业始终保持盈利、获取利润的必要条件。
(2)从 “大成本”视角全面降低企业成本费用。在新的形势下,煤炭企业不能仅仅局限于生产领域的传统成本管控型,而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不同视角,从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新视角和更大力度上提质降耗增效。要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扩张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流程、各个节点等,从产生成本费用的一切源头和要素入手,包括企业战略布局、结构优化、物流运行、技术革新、改革创新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真正实现煤炭成本 (费用)的大幅度下降。
3.3 产品定制,创造市场 “引消”的新局面
在国家大力治理雾霾和市场激烈竞争的双重挤压下,今后煤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拿手剑或致胜法宝将取决于标准化、差异化的定制产品。开发卖点实行产品定制,打造产品价值增值线,深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实现服务引领消费,为产品创造新的附加价值,构建产品价值增值线。以各业务单元为主体,超前把握客户需求,围绕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价值线,引导客户参与产品创造过程互动,推动煤炭、煤化工、机电装备制造等由产品生产经营向 “引消”服务转变,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
3.4 产业优化,实施升、调、退的新战略
在 “黄金十年”的快速发展中,许多煤炭企业盲目扩张涉足诸多新产业,形成产业多、摊子大的困局,在市场持续下行的形势下,几乎所涉足的产业均陷入亏损。正在建设中的产业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企业没有钱;建成的产业项目不盈利还要再赔钱。如果沿袭过去扩张发展的做法显然不可持续,即使维持现状发展也难以为继,唯一办法就是要以壮士断臂的胆识,优化产业结构,按照市场导向和要素支撑的原则,做到从战略上明确主体产业,对确定的主业项目全力做好做强;对无力做好的产业项目分类诊断,采取转让、改制、退出、关闭等措施,壮主业、分辅业、卸包袱,实现保生存再发展。
同时,要大力推进煤炭产业的融合战略,实施深化、细化、转化、净化和升级 “四化一升”,即:深化——煤炭调配、洗选深加工;细化——根据用户要求细分产品;转化——向气、向电、向油、向化工等转化;净化——循环经济方式,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社会适应度,满足用户需要。
3.5 老区转型,开拓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从一定意义上看,煤炭老矿区人员多、包袱重。换一个角度看,老区资源沉淀多。这个资源包括煤炭老矿区的剩余煤炭储量和人员、技术、资金、设备、厂场、土地、管理能力、品牌等有形和无形的各类资源。为此,要创新资源价值理念,将“负资源”转化为生存发展的 “正能量”,推动资源整合再造升值,创新资源经营方式,着力资源挖掘、集成、开发和运营,构建高效利用为主题的资源价值增值线。围绕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集成要素资源,诊断分析价值链,培育优势价值点,消除劣势价值点,分类创造全新价值点,对矿产资源实施有效开发利用、多元转移嫁接,对产业基础资源实施激活存量、优化增量,对技术资源实施创新集成、转化运用、输出服务,对品牌资源实施市场运作、系统集成、创新提升,对人力资源实施素质提升、梯度开发、多元化转移发展。
3.6 新区反哺,打造经济增长的新高地
前十几年几乎所有老矿区的煤炭企业都实施了走出去战略,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去省外开发资源,有的去国外开发建设新煤矿、电厂、化工厂等。时至今日,这些新建项目陆续建成投产,部分项目己获收益。在当前老矿区日渐衰退经营困难的时候,新区有责任、有义务反哺支持老区的转型发展。新区反哺老区的途径与方式主要有3个:一是通过股权收益分红方式支持老区的转型发展;二是新区公司通过投资老区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支持老区的再生发展;三是利用新区所具有的各种平台和资源条件为新区产业发展提供市场空间及配套服务,同时为老区人员分流转移提供就业平台等。
3.7 人员转移,营造平稳创业的新环境
随着老矿区主体产业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和企业经营状况的每况愈下,人员分流转移的问题日渐凸现。因此,老矿区转型发展必须与人员分流转移相结合,坚持以经济转型发展带动人员分流转移,以人员分流转移支撑经济转型发展,二者互为支撑,相互作用。如何实施人员分流转移,在实践中要把握一个原则、开辟五条路径、提供两项保障。把握一个原则:把矿区职工看作一笔宝贵资源财富,进而用价值理念去科学布局和开发人力资源,创新人员分流转移的新模式。开辟五条路径:老区现有矿井精开细采延长生产周期留一批,新区矿井投产转一批,组建外包生产技术服务分一批,年老伤病的人员退一批,开发城镇化服务渠道走一批。提供两项保障:根据不同分流转移产业方向与业务要求,分类实施人员素质提升培训措施,制定有利于老矿区人员平稳分流转移的激励政策措施,包括建立混合所有制 (员工入股)创业民营新体制。
3.8 改革创新,聚集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改革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煤炭老矿区实现转型发展负担沉重、任务坚巨、困难较多,既有经济困难、资金人才缺乏等问题,也有思想观念陈旧、体制机制僵化等问题。为此,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首先必须高举改革创新的旗帜,以改革创新的意识去革除一切不符合老区转型发展的旧观念、旧体制和机制,创新发展思路,开辟转型发展路径,营造有利于转型发展的环境和体制机制。煤炭企业管理者应看大势、谋大事,从更高境界上、更远视野上、更宽领域上去谋划煤炭企业转型、产业升级和人员转移发展的战略方向、实践路径和操作方法。当前尤其要从国家产业发展大趋势中寻找老区转型发展的战略方向与机遇:一是从煤炭产业自身转型升级中找出路,即大力发展洁净能源、绿色能源、低碳能源及高附加值能源产品;二是从产业融合协同中找出路,即寻机推进煤电、煤化、煤物流等;三是从国家 “新四化”尤其是城镇化建设中找出路,即开辟城镇清洁供热服务、家政服务、物业服务等。
3.9 减负解困,政府要有政策调整的新作为
面对严峻的市场危机,不仅煤炭企业自己要使尽浑身解数应对危机、攻艰克难渡难关,各级政府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煤炭企业解困,尤其是在涉煤税 (费)政策上应与时俱进进行调整。政府应真正履行服务型政府职能,按照放水养魚和帮扶解困的思路,抓紧清费立税,把该去消的税、费去掉,把该减免的税、费进行减免,把该合并的税 (费)种进行合并,把能够给予企业的扶持及优惠政策措施给予到位,让煤炭企业在艰难转型中得到休养生息过难关再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