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途径探索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之四*

2014-01-29徐玉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医学生校园文化人文

刘 明,徐玉梅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途径探索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之四*

刘 明,徐玉梅**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基于当前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存在的重理论学习,轻实践养成;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重学校实施,轻系统培养;重显性影响,轻隐性渗透的现状,提出应注重培养途径创新:深挖医学人文课程的潜力,强化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注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功能;重视实践锻炼,实现知行统一。

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医学生;职业精神;途径

医学职业精神是医学工作者的一种职业理性自觉,是医学工作者普济天下众生的友善良行。对于医学生而言,职业精神则是其步入医学神圣殿堂的基础,也是个人在职业生涯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以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将医德教育贯穿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当前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重理论学习,轻实践养成

医学职业精神是通过医疗实践活动不断培养起来的,它是一种实践之知。但在现实中,许多学校进行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时,对实践养成环节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即便进入见习实习环节,带教老师给予学生的多是在专业技术方面的监督与示范,在职业精神养成方面缺少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学生所接触到的医学伦理知识难以用来指导医学实践活动,医学职业精神难以在实践环节内化成精神品质。

1.2 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

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只有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统一,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能及时有效的与学生互动,即便是引入了典型的鲜活案例,也往往因为缺少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变得黯然失色。由于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往往会把理论当教条,把案例当故事,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难以产生理性的思考,教学效果不理想。

1.3 重学校实施,轻系统培养

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专业课程设置规律设置层次,全方位实施。既需要学校规划好各门学科的设置实施,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又需要各见习实习医院严格要求,在实践环节予以必要指导,还需新闻传媒客观真实的报道相关事实,利用社会舆论给予正确的引导。只有在各种力量共同影响下,医学生良好职业精神的养成才有可能。实际操作层面上,各种影响力量尚未得到有效整合,医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的医德理论知识在不良医疗实践活动的影响下被弱化,在错误舆论的引导下被怀疑,职业精神由知到行的桥梁难以被衔接。

1.4 重显性影响,轻隐性渗透

长期以来,我们对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采用了显性教育方式,这种教育类型以其目标明确、系统性强、信息量大、便于操作、效率较高等优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教育类型在教学内容上忽视道德践履,在教学过程上缺少情感体验,在教学方法上缺乏互动沟通。与显性教育相比,涉及文化知识传授,生活经验学习,环境氛围熏陶,能弥补显性教育缺陷的隐性教育方式未得到应有的重视。[1]

2 以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途径创新

根据《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基本要求和精神,高等医学院校应着重于医学生职业道德和医学人文职业能力的培养,深入推进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途径创新,既注重发挥课程教学的显性教育作用,又注重发挥隐性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渗透作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2.1 深挖医学人文课程的潜力,强化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注入

2.1.1 发挥人文学科课程群的作用。

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医学职业精神的具体体现,[2]医学专业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相结合是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关键。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直接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在形成和谐人格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群的育人作用应选择人文社会医学课程作为突破点,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基础知识课、人文基本技能课为辅助,在充分考虑学生意愿和需求,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性的前提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整体部署。还应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相互渗透,注重学科内容的过渡衔接,尽可能避免内容重复,提高效率,改善教学效果。[3]

2.1.2 深化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

医学伦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注重联系医疗活动实际,努力实现学生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统一是该学科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既要注重理论讲授,把道理讲清、原则讲透、规范讲明,又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医德情感与医德良心,为学生的知行转化搭建平台。利用情景体验与角色扮演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进入模拟情景,分别扮演“医生”与“患者”,站在不同立场上,就一些医患间的敏感问题进行争辩,让同学记录“医生”的言行举止并进行点评,最后教师及时总结与引导,以此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与理论外化能力。

2.1.3 强化基础医学学科的教学改革。

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医学人文课程为基础,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同时也需要各基础医学学科推进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如《人体解剖学》的内容与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有密切联系,教师应当在指导学生观察解剖尸体时教育学生学会对尸体标本的尊重;《药理学》中讲到各种药物的使用必须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从而教育学生从医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等。[4]

2.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2.2.1 注重医学特色的氛围陶冶。

校园文化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方面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开展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结合医疗卫生行业的特点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上,应当让刻有《大医精诚》、《希波克拉底誓言》、《医学生誓词》等文字的雕刻在校园矗立;让知名校友的先进事迹在校园相传;让气势豪迈的医学宣誓声在校园飘荡。

2.2.2 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

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动态展现,是课堂的补充和延伸、继续和深化,在丰富课余生活、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完善人格、提升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精神教育,应当充分挖掘校园活动的潜力,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在全校医学生中开展以医德医风建设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医院,进行实地调研,为进一步处理好医患关系做准备;吸纳一批学生参与教师的相关课题,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同时,让他们对学术热点和学术前沿有所接触和了解;利用网络论坛、贴吧、微博等平台让学生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等。通过类似活动的有效开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

2.3 重视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实践锻炼,实现知行统一

2.3.1 重视临床见习实习活动的设计。

见习、实习环节是医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开始,也是从理论走向实践,开始为患者服务的重要环节。在此期间,医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对不对”的医学判断,更多的是“能不能、该不该”的伦理判断。[5]这种判断对学生们原有的价值观、伦理观会产生一些冲击,会使他们的思想随之产生波动,这更需要教师及时的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自己进行伦理判断,坚定信念。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学会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真正做到尊重患者、尊重生命,把职业精神外化到具体的医疗实践活动中,实现认知与行为的统一。

2.3.2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境体验。

社会实践活动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有效载体,为此医学院校应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符合医学生自身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针对职业精神的实践性特点,把职业精神教育同医疗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还应完善学生实践活动的考核和管理机制,以制度引导学生广泛开展与医疗卫生行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同情心和仁慈心,提高他们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 卢秀峰.精神形态隐性教育方法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3,(16):92-94.

[2] 和新颖,李恩昌,刘庆,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医学职业精神的培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3):166.

[3] 刘虹.书写人文医学方法论研究新篇章——关于人文医学实证方法的几点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2,33(9A):2-5.

[4] 邹飞燕,唐志晗,王汉群,等.浅谈基础医学课程蕴含的人文素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217-219.

[5] 胡晓燕.对培养医学生良好职业精神途径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6):58-59.

〔修回日期2014-01-10〕

〔编 辑 商 丹〕

M ethod Exploration on Cultivating M edical Students'Occupational Spirit from the in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Clinical M edical Education

LIU Ming,XU Yu-mei
(School of 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Weifang 261053,China)

Based on many problems ofmedical student professional spirit education,such as putting toomuch emphasis on learning theory at the expense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accumulation,valuing teacher lectures highly without student participation,educating only in universities rather than the systematic social environmentand giving undue importance to explicit impact regardless of implicit influence.Therefore,this paper proposed thatmethods of medical student professional spirit education can be innovated in three ways:strengthening the instillation of humanism in medicine by exerting potentials ofmedical humanities courses,educating students by consolidating campus culture,and unify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with student involvement in practical work.

Clinical Medicine Education;Comprehensive Reform of 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Medical Students;Occupational Spirit;Methods

R192

A

1001-8565(2014)01-0051-03

2013-12-24〕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研究项目(2012-YD-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研究项目(LX2013Y064);山东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发展计划资助项目(J10WA04);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10CZXJ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医学生校园文化人文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