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2014-01-29龚亚楠隋永佳张春艳
龚亚楠隋永佳张春艳*
(1 长春市二道区医院,吉林 长春 130031;2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龚亚楠1隋永佳2张春艳2*
(1 长春市二道区医院,吉林 长春 130031;2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儿童实施心理护理、呼吸咳痰护理、合理用药指导、物理降温及健康教育。结果本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儿童75例经过系统的护理,显效59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儿童进行系统的科学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增强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患儿的家长也应该全面地认识社区获得性肺炎,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并对症状及其基本预防有所了解,积极配合患者儿童在院外的预防,降低肺炎的发生率。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预防;护理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原本健康的儿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包括感染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是相对于医院内肺炎(NP或称HAP)而言的。CAP是指肺实质和(或)肺间质部位的急性感染,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缺氧和感染中毒症状,通常有发热、咳嗽、呼吸增快、呼吸困难、胸壁吸气性凹陷、肺部湿性啰音和管状呼吸音等呼吸道征象,并有胸部X线的异常改变,但不包括吸入性、过敏性、尿毒症性等非感染性肺炎[1]。部分患儿肺炎发生在社区,但发病在医院,也有入院时处于肺炎潜伏期内的肺炎患儿。如今在临床,虽然抗生素的更新速度很快,治愈了很多患者,但是由于细菌的耐药性,肺炎还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有效系统的护理可以提升其治愈率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也可以降低其发病率。本文通过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有效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我院确诊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患者75例,其中男49例,女26例,年龄4个月~12岁,平均年龄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小儿肺炎诊断,患儿入院前在门诊用抗生素治疗者51例,2例患者使用中药治疗,其余22例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入院时病程为3 d,体温均在38.5 ℃以上,有频繁的咳嗽病症,频率>50次/分。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年纪都很小,对医院还有陌生人容易产生恐惧、无助等负面心理,药物、针剂对他们来说都是异物,很容易产生排挤不服从治疗。因此,要多用微笑和爱心来对待患儿,多于他们亲近,更加了解患儿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反应特点,并针对其心理活动,采取一系列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去间接影响患而的感受和认识,改变他们的那些不当心理状态和行为,帮助他们去适应新的人群以及医疗环境,减轻他们的恐惧,赢得信任,建立好和谐的医护关系,是他们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尽可能为患者创造有益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其早日恢复健康。心理护理对于肺炎患者也是很重要的,发病后会使患儿出现焦虑的抵触情绪、精神状态也会变差,此时就要给予患者最适当的关注及其所需,调整状态,来提高治疗效果。要多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疾病状态,治疗史以及精神状态,站在患儿的角度来劝慰他们,用轻柔的语言和爱抚来缓解他们的焦躁的情绪,并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让他们用稳定的情绪,坚强地面对疾病并配合治疗。
1.2.2 呼吸咳痰护理:每位患儿有两人或是一人陪护,住院期间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陪同家长要定期为患儿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头部侧卧的位置,为了避免空气干燥,室内要保持适当的湿度,患儿要多多饮水来稀释痰液,利于将浓痰咳出,孩子的咳痰能力较差,多数情况下,痰液会堵在咽喉及气管导致细菌感染,从而发展成肺炎。所以,排出痰液远比使痰液潴留于呼吸道的镇咳来得重要;很多病重的患儿或是幼的小婴儿常因为不会咳痰方法或是不会使用力气将痰咳出,导致呼吸道的堵塞,为了避免其堵塞应多拍背部,可以用手按压儿童患者的胸部以协助他们把痰液排出。具体方法是:①有效咳嗽:对于年纪较大的患儿,让他们配合深吸一口气然后自己用力咳嗽,咳出痰液,如果患儿年龄过小导致有痰无力咳嗽或是不会咳嗽,则需要按压其胸骨上窝的气管处刺激他们咳痰;②胸背部叩法:促使肺部及支气管内的痰液借助重力和震动向大气管方向流动,促进心脏和肺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在患儿咳嗽的间歇期,如果其为坐位,则家长五指并拢呈弓形于背部从下往上轻轻叩击,如果孩子为卧位,家长拍左侧时使其向左侧卧,拍右侧时使其向右侧卧,两侧交替进行,在拍背的同时,边拍边鼓励患儿咳嗽,每次拍背时间为5~10 min,每天拍2~3次;③体位引流:年龄较大的患儿卧在床上,床尾抬高15° ~30°,左侧头低位-俯卧头低位-右侧头低位;而小婴儿或是年龄较小的患儿,家长可以两腿一屈一伸地坐在椅子上,将患儿胸部放在自己伸直的腿上,而臀部则放在另一条腿上,根据患儿的耐受情况来确定体位引流,2~3次/天,每次2~3 min;④超声雾化吸入,采用庆大霉素、α-靡蛋白酶、地塞米松、生理盐水雾化吸入,2次/天,每次5~10 min,雾化时注意观察患儿面色是否发青,有呼吸困难的现象,若是有可能是痰液涌出而发生的痰堵现象[2]。指导患儿家长,在患儿咳嗽时要用手帕或纸捂住嘴,不能随地吐痰,防止病原菌传染给他人,或是污染空气造成再次感染。
1.2.3 合理用药指导:患儿入院以后,应及时使用有效的抗感染药物,用药之前要做试敏,以免带来不良后果,同时还要注意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配伍禁忌、药物浓度和用药的间隔时间,一旦有异常情况出现,应立即与医师沟通,并做相应地处理;要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保护心肾功能,药物治疗后,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及时与医师沟通反应患者情况,防止发生潜在的并发症。
1.2.4 物理降温:要让患儿多喝水,喝水时也可以加些少量的食盐,促进发汗,有利于体湿下降和毒素的排泄,也可以防止脱水。
1.2.5 健康教育:家长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注意事项不是很注意,这就会导致免疫力低下的儿童们容易患病,即使治愈后也很有可能再发,因此可以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对患儿及家属进行知识普及、讲座。要让患儿和家长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有彻底地了解,对于发病机制等因素也要有所熟知,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诱因;在生病时,要教导家长如何照顾好患儿,告知他们在饮食和其他方面的注意事项,要了解药物的作用,用量、正常用法以及不良反应;平时也要让患儿保持心情平和,不要过于恐惧疾病和药物,要用平常心来面对,因此可以通过音乐、做游戏等各种方法来放松心情,使呼吸变得更为平稳;可以适当地到外面走走,晒晒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跟家长玩玩,适当的运动来增强免疫力。
2 结 果
本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儿童75例经过系统的护理,显效59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33%。
3 小 结
由于抗生素的使用过于不合理,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数目逐年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小孩的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较成人是很特殊的,他们发育得不完善,气管、支气管相对较为短而且狭窄,由于缺乏弹力组织黏膜上的血管丰富而且很柔嫩,软骨也相对较柔软,因此支撑作用很差,黏液腺分泌不足导致气道很干燥;纤毛不成熟所以其运动较差,进而清除能力低下,导致儿童们容易发生呼吸道的感染,一旦感染就会容易水肿使呼吸道阻塞,但是他们的排痰功能较差,而且年龄较小不能做到有效地咳嗽,就更容易导致呼吸道阻塞,因此很是危险。在病发前做好预防工作是很必要的:①对于肺炎的常见临床症状等家长们应该有所了解,一旦家中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咳嗽或是呼吸困难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诊;②家长应多指导儿童加强身体锻炼,多到户外去做些运动或是玩耍,增强儿童对外界气候以及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御能力;③家长要注意加强儿童每天的营养,保证每天都会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充足的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要合理全面,必要时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3];④为了避免或减少发生交叉感染,应尽量避免儿童去人口杂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⑤儿童可以有计划地接受疫苗地接种,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来对抗病原菌[4]。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儿童进行系统的科学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增强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患儿的家长也应该全面地认识社区获得性肺炎,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并对症状及其基本预防有所了解,积极配合患者儿童在院外的预防,降低肺炎的发生率。
[1] 田淑娟.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不同病原菌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4):66-67.
[2] 杨金兰.护理干预在儿童肺炎康复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6):18-19.
[3] 金世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1,9 (28):101.
[4] 周春兰.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护理[J].求医问药,2012,10(1):293.
R473.72
B
1671-8194(2014)35-0347-02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