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湖流域水资源需求分析及对策

2014-01-29叶建春

中国水利 2014年9期
关键词:太湖流域经济社会用水

叶建春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200434,上海)

太湖流域水资源需求分析及对策

叶建春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200434,上海)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密度最大、大中型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在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压力显著增大,特别是水资源水环境已经不堪重负,迫切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步伐,让有限的水资源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分析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保障水资源永续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

太湖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

一、太湖流域基本情况

太湖流域面积为 36895 km2,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大中型城市最集中、工农业生产发达、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2013年,太湖流域以占全国不到0.4%的面积、4.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10.3%的GDP。目前,流域人口5961万,人口密度约 1600人/km2,超全国平均值10倍,城镇化率已达77.6%。人口密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财富聚集,构成了太湖流域经济社会的重要特征。

太湖流域也是我国著名的平原河网地区,河网如织、湖泊星罗棋布,流域文明因水孕育,受水滋养,与水共存。从自然资源禀赋条件看,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177 mm,多年平均本地水资源量为17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60.1亿m3。人均、亩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的1/5和1/2,流域本地水资源十分紧缺,人多水少是流域人水关系的基本特征。近年流域总用水量在350亿m3左右,远大于流域本地水资源量,用水不足主要依靠从长江直接取水、引长江水和上下游重复利用来弥补。

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发达,但河湖污染十分严重。2012年,太湖湖体水质为V类,呈中度富营养化,水质超标项目主要为总磷、总氮。流域380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28.8%,101个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40.6%。全年期流域河湖水质劣于Ⅲ类的比率为81.3%,超过一半的入湖河道水质为V~劣V类,3/4的省界断面水质为IV~劣V类。受河湖污染影响,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不容乐观,原水水质不合格水量占水源地总供水量近30%,特别是浙江省嘉兴市、上海市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水源地,江苏省无锡市贡湖水源地等,存在较多的不利因素,供水安全受到威胁。

二、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

1.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用水现状

太湖流域位于全国 “两纵三横”城市化战略格局中沿海通道纵轴和沿长江通道横轴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和区域优势突出,所依托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分布有特大城市上海,大中城市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嘉兴、湖州及众多小城市和建制镇。2001年以来,流域人口聚集效应日益凸显,城镇体系扩张速度明显加快。流域常住人口从3600万人增长到现状的5961万人,年均增长率约3%,在户籍人口数量基本保持平衡甚至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外来人口持续增加是流域人口总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流域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近1倍,已占流域面积的近1/4。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人口的空间分布也逐渐向城镇聚集,流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流域已初步建立起了以要素市场为核心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了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稳步增长的格局。流域内工业技术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配套齐全,汽车、冶金、钢铁、石油化工、机械电子、轻纺、医药、食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已形成沪宁杭高科技产业群和信息产业带,上海浦东新区、虹桥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昆山经济开发区,以及苏州—无锡—常州火炬带等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金融、保险、通信、信息服务、运输、现代物流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占流域GDP的比重稳步提高。同时也应看到,纺织、印染、化工、制药等重点污染企业依然数量较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偏大。此外,流域具有良好的农业传统和基础,农业发展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但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

流域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1.1万亿元增至2012年的5.4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1.2%。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为 902.7亿元、24306.8亿元和23169.7亿元,三产结构为1.9∶50.2∶47.9,处于“二三一”的发展状态。与之相对应的用水状况,流域用水总量由2001的293.9亿m3攀升到 2012年的349.5亿m3,净增用水量 55.6亿 m3,年均增长率达到1.6%。分行业用水中,第二产业用水最多,为209.8亿m3,其中电力用水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在2001—2007年期间,电力用水增加了66亿m3,增幅超过40%,一般工业用水微增长;其次为第一产业用水,达88.4亿m3,但农业用水效率不高,灌溉方式多采用大水漫灌,依靠河网就近取水,用水和耗水量大,既造成水资源浪费,同时大量的面源污染通过排水进入河道,造成河湖水体污染。用水结构总体呈现生活用水增长较快,工业用水增幅较小,农业用水逐年下降,生态用水平稳增长,总用水量持续增长的变化趋势。

2.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对水的新需求

太湖流域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国家层面优化开发区域,根据国务院批复的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区域功能定位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太湖流域作为长三角经济的核心区域与发展引擎,在国家宏观战略决策部署下,将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极和现代化的先导区,成为优势制造业、城镇化、区域一体化的“高地”,以及制度与机制的创新基地。产业布局方面,呈现高加工度化、技术集约化趋势,发展路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转变。上海市产业结构重点转向现代化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特别是随着“四个中心”和“自贸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以金融、贸易、物流、文化创意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在层次、规模和能级上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在上海的辐射和带动下,苏南地区围绕打造先进服务业高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浙东北地区形成以机电一体化、通信设备、精细加工为主的制造业基地;沿海沿江地区建设形成我国最大的港口群,重点发展钢铁、汽车、石化、建材等临港工业。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太湖流域综合规划》预测成果,到2030年流域城镇化率将达87%,GDP总量将达 11万亿元。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速度加快。第一产业向高效、优质、高产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其比重明显下降,并逐步趋于稳定;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将逐年下降,但仍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将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并逐渐发展成为太湖流域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流域产业结构将由现状的“二三一”发展成“三二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化同步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新时期太湖流域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对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更充足的水量,更清洁的水源和更加健康、优美的水生态环境。通过实施强化节水措施,流域各主要用水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预计到2030年流域总需水量较现状还将增加30亿m3左右,主要是生活、生产等刚性需水增加,农业需水因种植面积减少将大幅度降低。同时,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流域设定了更高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到2020年,流域80%的河网水功能区水质达标,饮用水水源地及其骨干河道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太湖湖体水质基本达到Ⅳ类,苏南地区80%地表水监测断面不劣于Ⅲ类。

三、有限的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与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存在矛盾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市人口持续聚集,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太湖流域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流域有限的水资源水环境条件已难以有效承载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越来越高的需求。

1.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的矛盾

自然资源禀赋不足是根本制约,流域现状实际用水总量约350亿m3,是本地水资源量的两倍。目前,流域人口已超过规划预测的2030年人口数量,如果按照现有增长率,GDP也将提前达到2030年预测规模,这意味着流域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预计,流域遇干旱年型的水资源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同时,流域内环太湖城市群正在加速形成,人口、产业快速聚集,出现了一些新的用水增长点,特别是距离长江水源较远的流域下游重点地区,为保障经济社会用水需求,尤其是对清洁水源的需求,纷纷将取水目标指向太湖,规划将取水水源向东太湖等流域优质水源转移。浙江省嘉兴、湖州分别提出以东太湖作为规划水源地,规划取水规模共210万t/d;上海市批复了《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规划》,规划在太浦河北岸金泽地区利用现有湖荡建设水库取水,远期取水规模达500万t/d,饮用水水源地集中化新趋势将改变区域水资源供需结构,可能造成新的供需矛盾,需要对取水口的布置、取水规模和方式,甚至区域水资源的调度做深入研究,科学论证。

调引长江水是弥补流域本地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手段,流域沿江口门多年平均引长江水量约75亿m3,但受制于骨干引排通道建设滞后,目前仅望虞河一条河道能直接引长江清水入湖,引水能力远不能满足太湖及下游用水需求,流域整体调控能力不足。在现状工况条件下,流域遇枯水年 (P=90%,1971年型)和特枯水年(P=95%,1967年型),流域缺水量达30.6亿m3和42.3亿m3,缺水率分别为8.5%和11.4%。特别是在7—8月用水高峰期期间,沿江口门虽全力引江补充水量,但还是难以满足该时段的河道内外用水要求,季节性缺水特征明显。另一方面,流域对长江水的依存度不断提高,规划至2020年新增沿江水源地4个,供水能力由570万t/d提高至1927万t/d,受长江来水水质状况影响,供水潜在风险加大。此外,流域用水管理方式粗放,水资源浪费现象仍然严重,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2.水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废污水排放的矛盾

太湖流域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没有走出高能耗、高污染的困境,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污染物排放与水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根据太湖流域水污染特点,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是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的主要表征。据测算,流域水功能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纳污能力分别为 54.7万 t/a、3.74 t/a和0.36 t/a。而2012年,太湖流域实际废污水排放量仍高达64.3亿t,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入河量分别是纳污能力的1.6倍、1.8倍和2.9倍,并且污染物排放大大超过水体纳污能力的现实还将长期存在,节水减排任重道远。

2008年国务院批复《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后,流域内两省一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移重污染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关停并转了一批重污染企业,推动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和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两省一市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已削减约15%,但流域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突出,产业结构远未调整到位,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滞后,第二产业中纺织、化工、冶金等重污染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偏高,实施污染物减排的工业企业数量较少,用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偏低,企业治污积极性不高。产业布局也不合理,尤其在太湖上游与水源地上游仍分布有部分工业企业。

此外,随着流域工业点源和城乡污水治理深入,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的比重逐步提高,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面源污染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水产养殖和城镇面源等。太湖流域化肥和农药用量较多,化肥施用量约40 kg/亩(15 亩=1 hm2,下同),农药施用量1.61 kg/亩,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流域内散养畜禽养殖量大,分布区域较广,粪污处理率低。同时,长期对面源污染重视不够、投入很少,面源污染治理远远滞后于点源治理。

四、对 策

当前,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已表现出明显的不协调和不适应,迫切需要各级政府主动干预,将水资源水环境承载阈值作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约束,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强化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促进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尽早出现,逐步实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人水和谐的文明发展。

1.以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自律式发展

太湖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构建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是破解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为此,各级政府应将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重要制约因素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制定过程中,以用水总量和水环境容量作为主要约束确定区域经济布局、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推动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形成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流域管理机构以及流域内发展改革、环境保护等部门应密切配合,通过定量分析太湖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的协调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满足流域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力要求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建议,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2.建立健全水资源水环境倒逼机制

随着水资源水环境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前置性、约束性作用日益突显,以水资源水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2013年以来,浙江省全面推进 “五水共治”行动,以治水为突破口,深化改革,促进转型,推动升级,为流域探索建立水资源水环境倒逼机制提供了示范和借鉴。当前,流域各级政府应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考核、追究责任、严格准入、淘汰落后、政府监管、舆论监督等机制,倒逼产业转型和资源集约,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倒逼水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及入河湖量减少。首要任务是要将水资源水环境目标作为与经济、民生同等重要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目标体系;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在考核工作中力求激励和约束并举,改变唯GDP政绩观,明确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任务分担和责任考核,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切实落实规划水资源论证,实行更加严格的项目准入机制,修订现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提高准入门槛,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倒逼企业对生产工艺实施提档升级;加快建立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依法淘汰高污染、高耗水以及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落后产能,对重污染行业进行产业升级优化。

3.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创新驱动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太湖流域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占有少、单位面积污染负荷重,未来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的挑战日益严峻,迫切需要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知识型经济转变,尽快使科技进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以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以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太湖流域应加快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化农业为基础的新型产业体系,以创新促进新能源、生物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以创新促进电子商务、互联网、物联网、移动多媒体等新兴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以创新促进纺织、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行业转型发展。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合理抑制用水需求,进而减少污染物排放。

4.重视发挥水利规划的约束指导作用

水利规划是政府行使宏观调控、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关系的重要手段,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2008年以来,国务院相继批复了太湖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水功能区划等一系列规划,流域水利规划体系已基本形成。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但与其他行业规划相比,水利规划实施并未得到应有重视,存在重编制轻实施缺监督考核的现象,如果规划确定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等的约束性指标得不到落实,规划权威性、约束性也就无从谈起。流域内各级政府是水利规划的组织实施主体,应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严格按照规划内容和要求实施,及时对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分工,保证规划中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5.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水资源永续利用

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升到国家层面,摆到与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中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瓶颈制约、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选择,对太湖流域而言尤为迫切和重要。目前,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已基本划定,上海市、江苏省张家港市、浙江省永康市被水利部确定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先行先试地区。为从源头上扭转水环境恶化趋势,一方面要将用水总量、污染物限排意见等指标继续分解落实到地 (市)、县一级,继而分解到用水户和排污单位,特别是要衔接陆域污染源削减目标与污染物入河控制目标,削减存量、控制增量,并通过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用水节水计划考核、入河排污口审批等措施,引导和约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力推行节水减排,强化污染源治理,从源头减少污水排放。特别是要注重农村、农业节水减排,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业节水设施,逐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率。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完善水资源监测、用水计量与统计制度,加强省界等重要控制断面、水功能区水质水量监测能力建设,形成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水资源监控能力以及考核指标监控评价方法。将水利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的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到位。

6.完善水资源调控体系,提高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太湖流域北依长江,过境水资源丰沛,水质优良。通过实施必要的工程调控措施,辅以合理的水资源配置及调度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资源供给,提高水环境容量。应按照有关规划,加快实施新孟河延伸拓浚、望虞河后续、太浦河后续等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工程建设,提高流域及区域骨干河道输配水能力,加大流域引江入湖规模,改善流域水资源条件。同时,根据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安排,完善并扩大太湖湖体循环,恢复太湖与长江、周边河网互动与连通,促进水体有序流动,缩短换水周期,进一步提高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J].中国水利,2011(4).

[2]陈雷.新阶段的治水兴水之策[J].求是,2013(2).

[3]杨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再思考[J].知识经济,2011(2).

责任编辑 轩 玮

Water demands analysis of Taihu Lake Basi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Ye Jianchun

Taihu Lake Basin is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and the biggest density of population and large and maximum cities areas.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conomy and society,pressur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s increasing,especially for water,which accelerating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urgent needed so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al society would be mor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with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Taihu Lake Basin;water resources;water environment;capacity

叶建春,局长。

TV213.4

B

1000-1123(2014)09-0015-04

2014-03-31

猜你喜欢

太湖流域经济社会用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约洗碗用水
基于NDVI的太湖流域片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上海建立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制度推进城市节水
太湖流域防洪与水资源调度实践与思考
太湖流域:统筹兼顾 多管齐下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对太湖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