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强县幼龄茶园春旱救护措施浅析

2014-01-28李虎屈翠萍

蚕桑茶叶通讯 2014年1期
关键词:宁强县茶苗幼龄

李虎 屈翠萍

(1.宁强县茶叶技术推广中心 724400;2.宁强县农业局 724400)

陕西省宁强县位于川陕甘三省交界处,是中国最北缘的绿茶产区之一。茶叶是宁强的传统产业,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农业主导产业。2000年以来,茶园面积迅猛扩展,茶叶产量大幅提高,茶叶产效更加明显。截至2012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12.41 万亩,是2000年的10 倍,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2.78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占茶园总面积22.4%;茶叶产量3 712t,产值3.8 亿元,是2000年的20 倍,茶农人均从茶叶中获得收入2 500 元以上。

1 幼龄茶园春旱现状

宁强县2008年以前,一直大力推广种籽直播建园,期间也曾小面积引种无性系良种建园,但都因为冬季低温冻害和早春干旱,导致茶苗成活率不到30%,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严重受阻。低温和春旱一直是宁强县茶苗移栽的制约瓶颈,是茶苗成活的主要“杀手”。2013年初春旱情尤为严重,从2月初到4月中旬,四十多天一直未有效降雨,据2013年3月底调查统计,2009年以后新建的无性系茶园受春旱较为严重,全县有1.8 万亩无性系幼龄茶园不同程度受灾,占无性系茶园总面积的64.7%,其中:轻度旱害(茶树叶片枯焦,嫩梢褐黄,补水后可恢复树势)面积0.8 万亩;中度旱害(茶树叶片干枯脱落,树干失水萎缩,及时补水后可适度恢复树势)面积0.6 万亩;重度旱害(茶树植株干枯,根系死亡,需清理出园重新补植)面积0.4 万亩,其中2012年秋栽的无性系茶苗受旱最为严重,死亡率已达40%以上(见表1)。初步估算,春旱对全县茶叶产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 亿元。

2 无性系幼龄茶园春旱发生的主要成因

2.1 气候因素

宁强县地处秦岭以南、大巴山以北的汉中盆地西南角,年平均降水量1178mm,年平均气温12.9℃,是中国南北气候交汇点,夏秋既有南方的炎热多雨,冬春也有北方的寒冷少雨,降雨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夏、秋两季,春旱和伏旱时有发生。2013年春季又是历年来降水量最少的年份之一,初春气温回升较快,较往年同期异常偏高且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因而加剧了无性系幼龄茶园的旱情发生。据宁强县气象局近年的气象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春旱较往年同期相对严重。

表1 宁强县无性系茶园春旱调查汇总表单位:亩

2.2 土壤因素

根据宁强县农技中心2013年3月20日进行的土壤墒情测定数据报告,宁强县茶园0 ~20cm 及20~40cm 的土壤表土层处于干旱状态。调查也发现,由于壤土保肥、保墒性好,土壤含水量较高,且多为平坦、排灌良好的田块,茶苗成活率较沙壤地、黄泥地要高。

2.3 茶树品种

不同茶树品种其抗旱力强弱不同,一般中小叶种茶树比大叶种茶树抗旱能力强,因为大叶种茶树叶片大,遇到少雨高温季节,水分蒸腾快,通常在25℃以上高温时,就会有受害的表现。由于宁强县是高海拔、高纬度茶区,龙井长叶、平阳特早、乌牛早3 个茶树品种较其它品种抗旱性和适应性都强,适合在县内大面积推广。

2.4 无性系茶苗特点

茶苗根系因生长时间短,根系细而少,在起苗、运输、移栽时又不可避免地伤到苗根,移栽后发根能力又差,吸收水分和营养的能力就弱。

3 无性系幼龄茶园旱害救护技术措施

3.1 灌溉

针对茶园受旱程度不同,督促茶农及时抽水或挑水灌溉,并根据旱情每隔7 天左右再复灌一次,确保浇足灌透;重度受旱的茶园及时清理地块,补种玉米、黄豆等经济作物,弥补旱灾带来的经济损失。

3.2 覆盖

指导茶农利用松枝、遮阳网等遮阴材料,或间套玉米、高杆绿肥、豆科作物,遮挡太阳强光直射,降低热辐射,减少幼龄茶树水分蒸腾。因为间作玉米既能改善土壤结构,又能增加茶园行间覆盖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豆科作物与根瘤菌结合,能够把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氨,供茶树吸收利用,增强树势,降低茶树干旱程度。

3.3 浅锄

指导茶农浅耕(高温干旱时不耕)。阴天进行浅耕,深度不超过10cm,幼苗两侧30cm 内的杂草用手拔除,将幼苗30cm 外的细土覆盖到茶苗根部,提高土壤的水分储存能力。选用腐熟的农家肥或水肥进行浇施,水肥比为10:1,也可用叶面肥增加空气湿度如1%尿素加0.5%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增加茶树的抗旱能力。

4 建议

4.1 选择适宜品种、良田好地新建茶园

根据宁强茶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选择茶树良种很关键,应选择“抗逆性(抗旱、抗寒)强、适制绿茶、效益突出的品种”。茶苗以隔年苗为首选,成活率高;立地条件选择以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地势坦缓、土壤肥沃、保墒性好的地块作为茶园建设用地。

4.2 行间覆盖,稳温增湿保苗

在冬末春初,春旱发生之前,在幼苗茶行间铺稻草、山野草或地膜,每亩铺草1 500 ~2 000kg,厚度8~10cm;每亩用地膜3.5 ~4kg。既即可稳温保水,还能保土保肥,抑制杂草生长,可增加茶园耕作层含水量5% ~10%,提高茶苗成活率20%。

4.3 营造防护林,改变茶树生长小气候

在茶园四周植树造林,建设防护带或在茶园梯坎地头合理套种桂花、杜仲、板栗等经济林木,构建林中有茶、茶中有树、林茶相间相对封闭循环的生态小气候,营造“山青水秀、茶绿林茂”的优良生态环境,增加茶园年平均相对湿度,减轻无性系幼园受旱程度。

4.4 配套水利设施,构建茶园排灌系统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捆绑涉农项目、加大资金投入,扩塘库、建水窖、修沟渠,发展茶园节水灌溉,弥补设施滞后短板,提高茶园抗旱应急保障能力。

猜你喜欢

宁强县茶苗幼龄
幼龄腰果园套种番薯栽培技术
基于多光谱图像的幼龄白木香含锌量无损诊断
宁强县耕地质量提升限制因子及潜力分析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新建无性系茶园“三改”快速成园技术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宁强县农村畜禽养殖演变及其趋势浅谈
高山幼龄果园套种蔬菜技术
如何保证无性系茶苗的质量
试析适宜宁强县园林绿化的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