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制技术对浮红品质的影响

2014-03-25刘柳浪

蚕桑茶叶通讯 2014年1期
关键词:毛茶鲜叶过度

刘柳浪

( 景德镇市茶叶科学研究所 333000)

“浮红”是浮梁工夫红茶的简称,具有“色泽乌润、条索紧细、汤色红艳透明、叶底红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浓爽口”等品质特征。笔者以多年的实践经验,浅谈初制技术对浮红品质影响的一些见解。

1 萎凋技术

萎凋过程是鲜叶失水的过程,随着水分的散失,叶子变得柔软,为揉捻创造条件;同时,鲜叶化学物质发生一系列变化,为红毛茶特有色香味的形成创造物质基础。萎凋一般采用嫩叶老萎凋,老叶嫩萎凋的原则。萎凋适度叶含水量应控制在60%左右。萎凋不足,鲜叶失水量太少,叶质脆硬,揉捻时容易破碎,不易成条,成品茶外形松扁碎,内质茶汤滋味带青涩。萎凋过度,鲜叶失水量太多,叶尖、叶边干硬,甚至皱缩发黑,易碎,揉捻缺少茶汁,影响发酵,造成红毛茶叶底暗褐,香低味淡。

无论是自然、日光萎凋,还是萎凋槽萎凋,温度过高,水分蒸发快,芽尖焦枯,叶子变红,萎凋不均匀,而且化学变化不足,对外形内质都不利,萎凋温度应采取“低、高、低”的原则,适宜温度在30 ~35℃之间。日光萎凋要根据日光的强弱,灵活掌握。总之萎凋温度过高,时间太长或太短,都会影响红毛茶品质。

“雨水叶”或肥嫩芽叶,摊叶要薄,萎凋温度适当提高,翻叶要勤,以利水分更好地散发。节间长的芽叶萎凋温度不宜过高,更不能在强烈的日光下萎凋,否则,肥嫩芽叶失水快,即产生枯芽、焦边、泛红,而茎梗失水慢,摊叶要薄,以利于茎梗内水分重新向芽叶分布,萎凋均匀。

2 揉捻技术

揉捻对于红毛茶外形条索的形成、叶组织细胞的破坏及浓厚茶汤的形成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揉捻中的加压方法、投叶量多少、揉捻转速快慢以及筛分复揉都与品质有密切关系。

投叶量要按揉捻机具规定投叶量确定,目前景德镇市部分初制厂(场),在生产中增大投叶量,造成红毛茶扁条或碎片,揉捻工效虽高,但红毛茶质量下降。

红毛茶揉捻中筛分复揉是重要的一环。筛分不仅使揉捻松紧和粗细不匀的叶子分开,又有解块散热的作用,既保留了嫩芽叶的锋苗,又提高了老叶的成条率,对红毛茶的成形起了主要的作用。但目前在初制生产中,特别在采摘洪峰期,揉捻机具不足,常采取加大投叶量、一次性重揉、一压到底等方式缩短揉捻时间。

揉捻时,遇到萎凋程度不足或过度,必须采取相应的揉捻措施。萎凋不足,揉捻时宜减少投叶量,延长揉捻时间,减轻压力。萎凋过度,揉捻时适当增长揉捻时间和加重压力,使细胞破碎,叶汁挤出,条索卷紧。

3 发酵技术

发酵不足,香气带青臭味,茶汤泛黄,滋味带青涩,叶底呈花青。发酵过度,香气低闷,汤色混浊,滋味淡,叶底暗、多乌条,严重的会造成馊酸味,形成劣变茶,所以发酵程度要适中。

发酵时,遇到揉捻不足或过度,应适当调整发酵技术。如春季鲜叶揉捻结束叶子尚呈绿色,应采取加温和增加摊叶厚度等措施,提高环境温度和湿度,促进酶的活动,加速氧化进度,同时还可适当延长发酵时间,使发酵充分。夏秋季节气温高,揉捻结束时,叶色已经泛红,根据泛红程度,适当缩短发酵时间或直接干燥,以防止发酵过度。

4 干燥技术

干燥温度上升过程中,会促进酶的活性,因此:一是发酵叶的发酵程度应根据上烘时间,掌握以偏轻发酵为好;二是迅速升温,先高后低,及时抑制酶的活性。干燥温度过高,会形成外干内湿,且使大量芳香物质挥发散失,使成茶失掉了应有的色香味;温度过低,烘干时间过长,红毛茶处于低温长烘闷蒸状态下,容易形成香气低闷,影响成茶的品质。干燥适宜的温度,毛火温度不得超过120℃,足火温度不得超过100℃,毛火要高温快速,足火要低温慢速。嫩叶不宜使用高温,以便保持优越自然红毛茶应有的香味。老叶可用高温,使粗老茶散失部分粗老青气味。

干燥是决定初制红毛茶品质优劣的关键。遇到发酵不足或发酵过度叶子,可在干燥过程采取办法补救。发酵不足,干燥时可适当低温长烘,或摊叶厚些,使发酵继续进行。发酵过度,立即高温干燥,同时要薄摊,以迅速制止酶性活动,以免造成严重的劣变茶。

总之,只有掌握红茶初制过程物质的变化规律,正确使用加工技术,确保在制品品质,实现“浮红”质量的独特风格,才能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

猜你喜欢

毛茶鲜叶过度
刘嘉怡作品
——增城毛茶制作技艺插画
仁化红山镇白毛茶亮相央视《新闻直播间》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湖南不同等级黑毛茶品质分析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
不同嫩度茶鲜叶原料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
气温对日照茶鲜叶适制性的研究
摊放对茶鲜叶生化成分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