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氰虫·毒死蜱对家蚕的毒性试验

2014-01-28孙海燕陈伟国戴建忠

蚕桑茶叶通讯 2014年1期
关键词:毒死家蚕乳剂

孙海燕 陈伟国 戴建忠

( 浙江省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 314400)

36%氰虫·毒死蜱悬乳剂是由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复配农药,其中新型缩氨基脲类杀虫剂氰氟虫腙含量4%,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含量32%。该杀虫剂是2012年浙江省农业厅首次推荐的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药剂之一,笔者在2011年秋季就氰氟虫腙对家蚕的毒性和在桑叶上的残毒期进行了试验[1],但对于大面积防治水稻害虫的新型复配杀虫剂36%氰虫·毒死蜱悬乳剂,对家蚕的毒性特点仍需进一步试验,为防止家蚕中毒事故和中毒事故发生后的及时诊断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农药与家蚕品种

供试农药:36%氰虫·毒死蜱悬乳剂,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农药临时登记证号LS20120151;40%毒死蜱乳油,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农药登记证号PD20080291;240g/L 氰氟虫腙悬浮剂,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农药临时登记证号LS20082601。

家蚕品种:白玉×秋丰,浙江省海宁市新兴蚕种制造有限公司生产。

1.2 家蚕急性食下毒性测定

经预备试验,将36%氰虫·毒死蜱悬乳剂稀释成5 ~7 个梯度浓度,取适熟桑叶浸入各种浓度药液中1 min,取出后自然晾干,将药液处理后的桑叶置于保鲜盒内,各处理区20 头3 龄起蚕供试,在26.5(±1)℃、相对湿度75% ~85%的恒温室内饲养,24 h 后改用新鲜无毒桑叶继续饲养至4 龄饷食,每天调查幼虫中毒死亡率,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各处理重复3 次。240g/L 氰氟虫腙悬浮剂和40%毒死蜱乳油对3 龄起蚕的急性食下毒性测定方法相同。采用DPS(10.15 版)统计软件对药液质量浓度对数与幼虫死亡率概率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2],求出致死中浓度(LC50)和95%置信限。

1.3 家蚕的残毒期试验

将36%氰虫·毒死蜱悬乳剂稀释成500 倍、1 000 倍和2 000 倍3 种浓度,每种浓度稀释液分别喷于4年生强桑1 号桑树各1 株。喷药后20 d 开始每隔5 d 采摘各处理区的桑叶喂饲3 龄起蚕,持续用农药处理桑叶饲养1 个龄期,以能就眠蜕皮为正常蚕,至4 龄起蚕时统计中毒蚕头数,各试验小区30 头蚕,重复3 次。

1.4 家蚕的中毒症状观察

36%氰虫·毒死蜱悬乳剂由氰氟虫腙和毒死蜱混配而成,两种农药对家蚕的中毒症状和在桑叶上的残毒期差异极为悬殊。为此,把36%氰虫·毒死蜱悬乳剂1 000 倍处理的桑叶分间隔1d 和30d,喂饲3 龄蚕和5 龄蚕,观察家蚕的中毒症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氰虫·毒死蜱对家蚕的急性毒性

采用浸叶法测定氰虫·毒死蜱、氰氟虫腙和毒死蜱对3 龄起蚕的急性食下毒性,结果如表1。

表1 三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食下毒性

氰虫·毒死蜱的LC50为0.5871 mg/L,对家蚕急性食下毒性较高。氰氟虫腙和毒死蜱对3 龄起蚕的LC50分别为0.6605 mg/L 和0.9941 mg/L,参照孙云沛(1960)评价混配剂增效作用的计算方法,氰虫·毒死蜱的共毒系数达到160.33,表明氰氟虫腙和毒死蜱混配后对家蚕的毒性显著增强。

2.2 氰虫·毒死蜱对家蚕的残毒期

36%氰虫·毒死蜱悬乳剂500 倍、1 000 倍和2 000 倍稀释液喷于桑树后20 d 开始喂饲3 龄起蚕,至喷药40 d 后各浓度处理的死亡率均达100%,并在喂饲毒叶后2 d 内死亡;喷药后45 ~50 d 的桑叶喂饲到第2 ~3 d,各浓度处理的死亡率均达100%。表明36%氰虫·毒死蜱悬乳剂供试浓度处理在桑叶上的残毒期极长,随着喷药后间隔时间的延长,桑叶上的毒性逐渐下降,中毒家蚕的症状表现和死亡经过时间更长。

2.3 家蚕中毒症状

将36%氰虫·毒死蜱悬乳剂1 000 倍稀释液浸渍桑叶后晾干,喂饲3 龄蚕和5 龄蚕,1 ~2 h 后出现狂摇头、大量吐液、爬动较激烈;12 h 左右死亡,死后头胸弯向腹面,尾部缩小,蚕体呈“7”字形。主要表现为毒死蜱中毒症状,5 龄蚕的中毒反应时间略长于3 龄蚕,但摇头、吐液、乱爬等中毒症状更强烈。

将36%氰虫·毒死蜱悬乳剂1 000 倍稀释液喷于桑树后30 d,采摘桑叶喂饲3 龄蚕和5 龄蚕,1 ~2 h 后无明显异常,但食桑减缓或间歇食桑;3 龄蚕12 h 左右开始少量吐液、胸部膨大、腹部缩短、头尾向腹部弯曲,无摇头、狂燥爬动等现象,18 h 左右与氰氟虫腙症状一致。5 龄蚕初期食桑减缓,18 h 后蚕体略有缩短,24 h 后蚕体明显缩短;中毒较深后,蚕体侧倒呈假死状,静伏不动,触之仍有反应,至完全死亡约3d。

虽然毒死蜱对家蚕的急性食下毒性低于氰氟虫腙,但毒死蜱对家蚕的中毒表现较快,当氰虫·毒死蜱药液处理的桑叶立即喂蚕后,毒死蜱的表现强于氰氟虫腙;当氰虫·毒死蜱处理后30 d 的桑叶喂蚕时,已超过毒死蜱在桑叶上的残毒期,因此仅表现出氰氟虫腙的毒性特征。

3 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氰虫·毒死蜱对3 龄起蚕的LC50为0. 5 8 7 1 mg / L,低于氰氟虫腙的LC50值0.6605mg/L 和毒死蜱的LC50值0.9941mg/L,表明氰氟虫腙和毒死蜱混配后对家蚕的毒性显著增强,对家蚕的共毒系数达到160.33。36%氰虫·毒死蜱悬乳剂稀释500 倍、1 000 倍和2 000 倍后对桑叶喷雾,间隔50 d 后饲喂3 龄蚕的死亡率均为100%,36%氰虫·毒死蜱悬乳剂在桑叶上的残毒期极长,从添食毒叶到表现中毒症状直至死亡时间较长,一般需2 ~3 d。36%氰虫·毒死蜱悬乳剂中含有的氰氟虫腙和毒死蜱两种不同农药对家蚕的中毒症状和在桑叶上的残毒期差异极为悬殊,因此在药液处理后不同时间的桑叶喂蚕后表现的中毒症状炯异,36%氰虫·毒死蜱悬乳剂1 000 倍稀释液处理1 d后的桑叶喂饲家蚕,主要表现为与毒死蜱一致的摇头、吐液、乱爬等中毒症状;药液处理30 d 后的桑叶喂饲家蚕,则表现为食桑减缓、静伏、少量吐液、腹部缩短等氰氟虫腙的中毒症状。在诊断36%氰虫·毒死蜱悬乳剂对家蚕的中毒时,应根据施药后的间隔时间与中毒症状进行对应分析。

毒死蜱是我国替代5 种高毒农药中应用最广的杀虫剂,毒死蜱单剂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和其他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复配使用,可以提高对害虫杀灭效果和延缓抗药性[3],因而近年来毒死蜱与其它种类农药复配成为一种趋势。而氰氟虫腙的杀虫速效性不佳,但与菊酯类或其他种类的化合物无交互抗性,因此,与毒死蜱复配后的新剂型一经问世即得到农业主管部门的指导推广。田间试验表明,36%氰虫·毒死蜱悬乳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推荐使用浓度为400 倍左右[4],即药液的质量浓度为900mg/L,是氰虫·毒死蜱对3龄起蚕的LC50值的1 500 倍,参照戴珍科等[5]的毒性比分级法,36%氰虫·毒死蜱悬乳剂对家蚕具有极高的毒性风险。因此在该药的包装上有明确标注,蚕室和桑园附近禁用。

由于低剂量的氰氟虫腙对家蚕的毒性表现过程较长,因此在针对氰氟虫腙及其混配农药的家蚕安全性生物试验时,必须连续喂饲2d 以上。

[1]陈伟国,孙海燕,董瑞华.氰氟虫腙对家蚕的毒性[J].蚕桑通报,2012,43(1)

[2]冯明光,唐启义. DPS 数据处理系统[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27 ~330

[3]姜云珍,刘韬,秦龙.毒死蜱国内发展现状及其对农作物害虫的防治效果[J].杭州化工,2010,40(3)

[4]王会福,陈文胜.氰氟虫腙·毒死蜱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初报[J].浙江农业科学,2012(3):275 ~376

[5]戴珍科,陈锐. 四种新农药对家蚕的毒性与评价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1992,11(5):216 ~219

猜你喜欢

毒死家蚕乳剂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欧洲食品安全局认为毒死蜱不可能安全地使用
夹竹桃:酷爱“模仿秀”的毒死人
张渠集中处理站破乳剂筛选与评价
破乳剂对化学驱采出液的作用规律
浙江省1973年引进家蚕品种名
美国环保署计划禁止毒死蜱在农田中的应用
重质高酸原油高效破乳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