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措施初探
2014-01-28游洋
游洋
(江苏省水利厅水资源处 南京 210029)
江苏省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措施初探
游洋
(江苏省水利厅水资源处 南京 210029)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生态省的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本文将结合江苏省水资源水环境的特点,分析江苏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经验以及制约因素,探讨提出了如何围绕江苏生态省建设大局,结合水利工作实际,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改善城乡水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
水生态文明建设 水资源水生态特点 政策建议
水是生态之基,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山川秀美,关键在水,江苏生态文明建设首要和最为重要的任务是水生态文明建设。江苏地处长江、淮河流域下游,是南北气候过渡带,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同时,全省经济社会发达,以占全国1%的土地,创造了全国10%的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居全国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省情水情,决定江苏水资源和水生态具有鲜明特点。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促进江苏水资源合理配置利用,实现人水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江苏水资源和水生态特点
1.水资源相对较为丰沛
江苏省本地水资源只有320亿m3,人均仅为432 m3,占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但上游200多万km2的洪水自江苏入海,带来较为丰沛的过境水资源,过境水总量9490多亿m3,是本地水资源量的30倍。但也存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60%的降雨集中在汛期,南丰北枯、南多北少,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
2.水生态系统类型多样
江苏具有良好的水资源禀赋和水生态条件,境内有长江,淮河、太湖、洪泽湖、黄海,是全国唯一江、河、湖、海俱全的省份;大于0.5km2以上的湖泊137个,有大小河流2万多条,省级骨干河流727条、水库908座,水域面积约占16.9%;东临东海、黄海,海岸线954km。因此,江苏是水生态系统类型较为多样的省份,这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资源优势。
3.水资源配置能力较强
江苏主要依靠过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经过多年建设,已建成江水北调、引江济太、江水东引等相对完备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可以实现省内长江—淮河—洪泽湖—骆马湖及长江—太湖互济互调,多年平均抽引长江水194亿m3,满足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和水安全保障需求,也为实施生态调度、保障河湖生态需水提供了工程基础。
4.水生生物具有一定多样性
据对长江、京杭大运河、太湖等主要水体的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资料,主要河流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评价等级为丰富的断面占3.0%、较丰富等级断面占31.9%、一般等级断面占33.3%、贫乏等级断面占13.6%、极贫乏等级占4.6%、未采集到底栖动物物种的断面占13.6%;主要湖泊底栖动物多样性状况好于河流,物种丰富的测点占5.9%、较丰富的测点占58.8%、一般等级的测点占31.4%、贫乏等级的测点占3.9%。
二、取得的成效经验
通过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江苏各地对水生态保护的认识逐步提高,也取得很多好的经验。
1.人水和谐、以人为本的治水理念正在得到实践
水利工程更加注重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生态综合功能的发挥,近年来建设的许多水利工程都成为城市的水景观工程,带动了周边土地资源升值;水源地保护、饮水安全、黑臭河道治理等民生水利工程加快推进。
2.更加注重规划引领,高水平推进涉水事务
南京、太仓、昆山、江阴等许多市、县都高水平编制综合规划,经政府批准后作为涉水事务的规划依据。规划确定的太仓金山湖、张家港暨阳湖等城市水利工程都已实施,并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
3.水生态保护的机制不断创新
淮安、苏州在白马湖退渔还湖、东太湖综合整治中,坚持在保护中开发的理念,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工程资金,实现水土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徐州将采煤塌陷地治理建设为城市湖泊湿地,潘安湖等已成为城市水景观,形成“苏北好江南”的美丽景色。
三、存在的制约因素
由于江苏省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人口密度大,加之全球气候变化等原因,水生态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1.对水生态保护重视不够,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行为仍有发生
有些地方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一味地强调GDP增长,
甚至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造成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破坏,非法填埋水域、侵占岸线、采砂取土等违法行为仍有发生。水生态环境方面的压力依然偏大,江苏单位面积出产的经济总量大,排污量也大。
2.水生态保护工程投入不足,缺少专门投资渠道
目前尚没有专门的水生态保护投资渠道;水生态保护工程支持比例较低,无法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3.水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有待加强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全新工作,目前还缺少权威的水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管理也没有具体办法和规定,推进的措施和抓手还不多。城乡建设、干部考核中,水生态相关指标的刚性约束不够。
四、政策建议
1.确立水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
适应江苏“两个率先”的进程,通过水生态文明建设等综合措施,着力化解水资源水环境约束。把水生态文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只要金山银山、不管绿水青山”的错误政绩观。水利部门将水生态文明贯彻于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的各个环节,水利工程建设充分融入水生态理念,避免过度的硬化、渠化。各地成立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协调机构,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内容进行考核。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水美乡镇、水美乡村等不同层面水生态文明载体建设。
2.实施水域排污总量控制
建立以水功能区为单元的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按照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核定的水域纳污能力,建立河流允许纳污总量与陆域污染源削减的倒逼机制,用污染物总量控制替代现行的污染物浓度达标排放控制制度,把污染物减排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指标。水污染物排放量已接近或达到控制指标的地区,实行新建项目取排水和环评的区域限批。同时,加快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河流、湖泊内源的生态清淤,不断改善河湖生态环境。按照“谁达标,谁受益,谁超标、谁补偿”原则,积极推进水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由单纯的水质补偿向水生态全面补偿转变,建立上下游双向补(赔)偿制度。
3.进一步理顺水生态保护的体制机制
根据水资源自然循环规律,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统筹考虑水源地保护、排水和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防洪排涝等工作,形成较为完善、配套的水务规划体系;加强水质在线监测,实现水质数据实时共享,在定期实施水资源常规监测的基础上,逐步强化水生态监测项目的实施。同时,尽快理顺地热水、矿泉水的管理体制,强化对其水资源属性的管理;实行地下水位和开采总量双控管理,加强地下水监测,开展超采区治理和污染地下水的生态修复。
4.加大水生态保护投入
积极争取省级水资源费、环保引导资金、污染防治资金、太湖水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等重点支持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争取集中水资源费新增专项用于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的以奖代补。尽快出台新一轮水资源费调价标准,大幅提高地下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并出台矿坑排水、船闸用水、再生水等水资源费征收政策,通过经济手段促进水资源节约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