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城市非传统水源开发利用调查与思考
2014-01-28徐亚东
殷 鹏 韦 诚 王 菊 徐亚东 汪 晶
(江苏省水资源服务中心 南京 210029)
江苏省城市非传统水源开发利用调查与思考
殷 鹏 韦 诚 王 菊 徐亚东 汪 晶
(江苏省水资源服务中心 南京 210029)
在简述江苏省非传统水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非传统水源开发利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对策,为推动水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开发利用非传统水源提供参考。
非传统水源 开发利用 对策
非传统水源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矿坑水等。江苏省本地水资源不足,过境水丰沛,淮北、沿海、丘陵高地阶段性水资源紧缺,水质型缺水日益显著,加强非传统水源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各种非传统水源的特点和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常规水资源,加速和改善天然水资源的循环过程,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一、江苏省城市非传统水源利用现状
据调查统计,2013年全省再生水年利用量2.8亿m3,主要用于景观环境补水、工业用水、市政用水等;雨水集蓄利用量0.4亿m3;矿坑排水利用量0.28亿m3;海水利用量46.1亿m3。
1.再生水的开发利用现状
就近用于工业用水大户及环境用水已成为江苏省城市再生水利用主要方向。全省苏南地区污水处理厂基本达到国标一级A排放标准,苏中、苏北地区大部分污水处理厂也在按照要求进行提标改造,以达到尾水回用水质要求。江苏经济发达,工业用水量较大,且工业用水大户较多,各地在推广再生水利用时,首先选择城市污水处理厂周边主要工业用水户作为对象,目前工业用水占全省再生水利用总量的37.8%,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冷却用水、洗涤用水、锅炉补给水、工艺用水、产品用水等;全省环境用水占再生水利用总量达到44.2%。
常州市水利(水务)部门主动协调钢铁企业使用再生水,江苏中天钢铁集团已利用戚墅堰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作循环冷却水,再生水日供水量2.5~3.0万m3;溧阳申特钢铁利用城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基本消化了溧阳城区尾水。水利部门也积极通过水资源论证审批,要求新改扩建工业取水项目使用再生水,徐州潘塘电厂、华润电厂即在水资源论证过程中要求使用再生水水源。工业园区(集中区)规划设计或改造成废(污)水集中处理回用,昆山光电产业园在水资源论证中要求一半使用园区废污水集中处理后的达标尾水;南通崇川区纺织印染工业园区,利用“膜技术”对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于生产,污水处理规模为5000m3/d,回用水规模为4800m3/d,基本实现了园区印染废水“近零排放”并再生循环利用。
各地在利用生物—生态技术处置尾水,作为生态环境、河道补水水源方面做了许多有益尝试,如:洪泽县城利用高速公路侧边土地,建设尾水生物—生态处理工程,进一步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使得尾水水质提高一个等级,并能够满足生态景观水质要求;常州武进区武南污水处理厂将尾水引入生态湿地进行处置,稳定了出水水质,并提高了尾水水质指标;常州市区城北、清潭污水处理厂将达到国
标一级A标准的尾水引入邻近居民小区内,对黑臭河浜进行生态换水,起到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无锡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配套建设了太湖新城中心区5万m3/d规模的再生水回用示范项目,铺设再生水管道6km,建设专门加水站,将再生水用于太湖新城新市民广场景观环境用水、尚贤河湿地公园补充用水、太湖国际科技园区水源热泵用水、城市市政用水;昆山市将北区污水处理厂尾水用于同心河生态补水、长江北路沿线绿化景观用水等。
2.其他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其他非传统水源主要包括雨水,矿坑水和海水。各地积极开展其他非传统水源利用示范工程建设,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学校、大型城市市政工程建设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特别是部分大学在新校区建设中充分利用占地面积,结合水景观,建设集雨水体、雨水收集池、处理池等设施,如:南京工业大学浦口校区、盐城工业学院等学校就充分收集雨水进行利用。
徐州市专门编制了矿坑水利用规划,全市现共建设矿坑水利用项目16个,年矿坑水利用能力达到5000万m3,可将实现超过50%的矿坑排水用于煤矿生产、自来水水源、生活杂用、河湖补水等。
江苏沿海地区也在积极开展海水直接利用或海水淡化示范,连云港田湾核电站、启东大唐电厂、射阳港电厂三家企业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冷却水,用水量较大;南通、盐城、连云港沿海部分利用海水进行养殖,大丰盐土大地公司利用海水进行蔬菜种植;盐城海水淡化产业园已在建设海水淡化示范工程,用于城市供水和瓶装水生产。
二、相关规划、政策法规
江苏省大部分地级市均已出台节约用水条例或管理办法,各地法规中对非传统水源利用提出了要求,明确城市大型建筑、公共绿地广场均要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徐州市再生水利用管理条例(草案)》已被列为徐州市人大常委会2012年立法计划,南通市制定了《南通市再生水使用管理办法》。南京市充分利用城市供水节水条例有关规定,将居民小区雨水利用设施建设作为规划审批条件,目前已有超过10个小区配套建设了雨水利用设施。
2013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通知印发了《江苏省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设施“十二五”规划》,对全省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正在按照要求开展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再生设施建设。无锡、淮安两市分别于2007年和2010年出台了以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为内容的再生水利用规划。《南京市非传统水资源——雨水、再生水利用规划》、《无锡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规划》、《昆山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规划》于2013年开始编制。
三、财政与定价政策
江苏省物价局《关于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按低于自来水价格的一定比例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对直接使用再生水的用户,免征水资源费和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对市政绿化及景观使用再生水的,免征污水处理费。
苏州市物价局于2006年11月出台了再生水暂行销售价格:0.90元/m3,允许浮动的幅度为上浮不超过10%,下浮幅度不限;淮安市物价局于2008年8月发文对再生水价格实行政府定价管理;徐州市物价局印发《关于核定再生水试销价格的批复》(徐价工〔2011〕191号),根据再生水公司前期投入及试运行成本资料,核定再生水销售价格为1.0元/m3,允许上浮不超过10%,下浮不限。
四、存在不足
江苏省城市非传统水源利用历史不长,与国外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差距明显。
1.管理主体不明确
至2013年底,全省县级以上水务局41个,承担水务管理职能的水利局5个,共计46个,占全省县级以上行政区的52.3%。实现水务一体化城市,水务部门可以统筹考虑城市非传统水源开发利用,如徐州市矿坑水利用工作进展顺利、效益明显;而非水务一体化地区,由于职能涉及水利、住建、环保等多部门,造成职能交叉、衔接不畅,客观上迟滞了非常规水源的推广使用。
2.缺乏统一规划和配套的政策法规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章节涉及非传统水源开发利用外,缺少国家层面的非传统水源专项法律法规,由于缺少上位法,地方政府很难出台相应法规;同时,缺少统一的非传统水源利用规划,未将非传统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体系,未将非传统水源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利于非传统水源的推广利用。
3.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激励政策
公共财政投入不足,非传统水源开发利用设施和管网系统建设滞后,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覆盖面窄,缺乏有效的操作措施,水价体系还不够完善,水价调整滞后,难以通过价格杠杆优势来提高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4.对非传统水源利用存在认识误区
由于江苏省过境水资源丰沛,部分地方政府对非传统水源利用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从节约用水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认识到非传统水源利用的重要意义;一些潜在用户对非传统水源的安全性认识不足,对使用非传统水源存有顾虑,致使非传统水源开发利用难以推进。
五、对策
1.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理顺水行政主管部门与其他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落实水行政主管部门非传统水源利用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水务一体化的体制优势,确保非传统水源利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同时,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
时,有条件的项目应优先考虑非传统水源利用。
2.健全法律法规,将非传统水源纳入水资源配置体系
从国家水安全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非传统水源利用的重要意义,加快制定非传统水源利用的专项法规;将非传统水源利用规划纳入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和水资源总体规划,统筹配置再生水、雨水等各类非传统水源。
3.加大财政投入与扶持力度
发展非传统水源利用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战略性,应强化政府主导,加大公共财政对非传统水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建立非传统水源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的良性机制,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做法,不断提高运营水平;建立完善的市场化水价体系,通过经济杠杆作用合理配置常规水源与非传统水源,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
4.加强非传统水源利用研究与示范工程建设
从节约用水和水环境保护的角度加强非传统水源利用的技术与管理研究,大力开展非传统水源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加强科普宣传,提高政府对非传统水源利用的认识,消除企业对非传统水源利用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