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杂大断面硐室群施工技术在康城煤矿的应用

2014-01-28吕宏京

中国煤炭工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小井泵房底板

文/吕宏京

复杂大断面硐室群施工技术在康城煤矿的应用

文/吕宏京

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康城煤矿是一个1958年投产的老矿井,地质条件复杂,资源枯竭。如何在产量不可能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实现老井挖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运行,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严峻课题。为了矿井的可持续发展,康城煤矿决定对-100m北翼下组煤地区进行开采,届时矿井涌水量将大幅增加,需新建一座潜水泵房增大矿井的排水能力,确保矿井生产安全。由于新建潜水泵房中泵房主硐室、吸水井硐室、吸水井、通风巷、配水巷集中布置,形成硐室群,且硐室断面较大、各硐室间距小,增加了硐室施工的难度。康城煤矿采用复杂大断面硐室群施工技术,保证了潜水泵房硐室安全快速施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水文地质条件类似矿井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一、硐室围岩条件

1.地质条件。掘进层位于4#煤火成岩侵入体至山青小煤三层底板细砂岩层。泵房主硐室及小井上部位于火成岩层内,吸水小井中下部位于山青小煤三层顶底板岩层。煤岩层产状较稳定,走向65°,倾向155°,倾角9°~11°。所穿岩层分别为粉砂岩:灰黑色,具水平层理,有碳质层理面,层厚2.45m;三青小煤三层:煤质较好,稳定性差,层厚一般为0.15m;细砂岩:灰色,以石英、长石为主,上部互层状,具碳质层理面,裂隙较发育,层厚5.88m。

2.水文条件。岩水在掘进-100m大巷期间已疏干,粉砂岩及砂岩层内有少量裂隙水,涌水量5~ 25m3/h。

二、施工顺序和施工组织

优化资源配置和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对于提高施工方案的科学化水平至关重要。潜水泵房采用复杂大断面硐室群施工技术,首先,按照先施工泵房主硐室再施工2#吸水小井硐室和1#吸水小井硐室的施工顺序,交替作业。其次,上述施工完毕后,开始硐室之间通风巷的施工,采用规格1.5m×1.8m,速喷支护方式。第三,施工2#吸水小井和1#吸水小井,交替作业,到标高-99.6m时,开始小井之间配水巷的施工,采用规格1.8m× 2.2m,锚网喷支护方式。各硐室施工期间,根据设计要求,完成预留孔及预埋构件的留设和安装任务。采用“三八”作业方式,掘进采用炮掘。

三、施工方案

在复杂大断面硐室施工过程中,正台阶分层施工法可有效确保安全生产,并利于加快施工进度。康城煤矿新增潜水泵房最小断面积约27.72m2,最大断面积为187.5m2,属于大断面硐室,符合正台阶分层施工法的技术要求。

1.泵房主硐室的施工方案

根据设计要求,泵房主硐室需在原小断面巷道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原巷道净断面规格为3.6m× 3.2m,速喷支护;泵房主硐室设计掘进断面规格5.8m×6.9m,长度33.3m。针对泵房主硐室高6.9m的实际情况,为了便于施工,将整个硐室分为上下两个分层,上分层工作面超前施工,高度为3.8m,下分层工作面滞后施工,高度为3.1m,上分层超前距设计为3m。施工时,需对原巷道调顶、扩帮,并利用爆破后崩落的岩石将原巷道填至一定高度,便于上分层施工时施工人员进行蹬碴作业。上分层工作面爆破后,剩余矸石由人工清理到下分层工作面。上下分层工作面矸石采用耙斗装岩机装1吨罐车外运。装岩机距头6~25m。

2.吸水小井硐室施工方案

两个吸水小井硐室掘进规格6.1m×5.2m,掘进长度8.4m,吸水小井硐室高度达到5.2m。因长度较短,可将整个硐室分为上下两个分层施工,先施工上分层工作面,高度为3.2m,一次施工长度8.4m;后施工下分层工作面,高度为2m,一次施工长度8.4m。施工时,爆破后崩落的岩石留够高度,便于施工人员可蹬碴作业完成上分层工作面施工任务。下分层工作面施工由外向里逐步进行达到规定长度。装岩机安装在距吸水小井硐室口以外6m处,上下分层工作面迎头出碴时配合使用导向轮,耙斗可直接将工作面迎头碴耙出到泵房主硐室内,使用装岩机完成运装任务。

3.吸水小井施工

吸水小井位于泵房主硐室底板水平以下,开挖长度11.3m,宽度5.3m,深度9.8m。吸水小井施工前,内、外水仓已掘进到吸水小井位置,水仓底板标高-99.6m,小井底部标高-103.2m,泵房主硐室底板标高-93.8m。鉴于小井掘进规格大、出碴困难及岩性等因素,可先在吸水小井硐室底板到水仓顶板(高差2.6m)打通一个直径为1.2m的排矸小井将二者贯通,吸水小井由上向下施工,便于吸水小井高度5.8m范围内的矸石利用人工均可以通过排矸小井运到水仓,并在水仓内安设装岩机装罐外运。此外,水仓底板至吸水小井4.0m高度范围内的矸石,也可以利用安设在水仓内的装岩机将大部分矸石装车外运,最大限度地节省了人力,加快了施工进度,以达到经济、高效的目的。

4.支护方案

根据矿山压力影响规律,施工人员分析一次支护后矿压观测图两帮和顶板位移变化曲线,认为一次支护后满2个循环进行二次支护施工,即可满足该巷道的施工要求。此外,为了保证泵房硐室施工质量和完成后能正常使用,并检验其选用的支护方式是否合理。施工人员采用收敛计、锚杆(索)拉力计、锚杆测力矩扳手、顶板离层指示仪、混凝土强度检测仪等仪器进行检测。数据表明,施工完成后15天内,最大累计变形量为5mm,随后硐室趋于稳定,该支护工艺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混凝土抗压强度均在200#以上,达到了设计要求。

四、社会和经济效益

1.经济效益

泵房硐室共计70m,采用复杂大断面硐室群施工技术后,每米巷道可节约维修费用6000元,整条巷道可减少巷道维修费用42万元。此外,采用该技术加快了施工进度,工效得以大幅提高,工期共耗时3个月,节约人工费用20万元。总计综合创效62万元。

2.社会效益

复杂大断面硐室群施工技术解决了大断面硐室支护难题,满足了巷道的使用要求,提高了矿井防御水灾事故能力,为下组煤开采创造了条件,从而给矿井有序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作者单位: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

(责任编辑:周琼)

猜你喜欢

小井泵房底板
“白胖胖”是多少
Nuclear dissociation after the O 1s →(4Σ−u)3sσ excitation in O2 molecules
泵房排水工程中剩余水头的分析探讨
小型排水闸站泵房内布置方案比选分析
软土地基上超长底板节制闸沉降及应力分析
南屯煤矿深部泵房硐室群动压失稳机理及控制对策
底板巷一巷两用的回采工作面防火实践
底板隔水层破坏的力学模型及破坏判据
浅谈定坡度小井与天井贯通方位确定方法
底板瓦斯抽放巷防误揭煤快速探测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