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及应对措施
2014-01-28赵迎华临洮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站甘肃临洮730500
赵迎华(临洮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站,甘肃 临洮 730500)
1 裂缝
混凝土的裂缝类型主要有:干缩裂缝、温度裂缝、外荷载作用产生的变形裂缝、施工缝处理不当引起的接茬缝等。
1.1 产生的原因
1.1.1 干缩裂缝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散失,使水泥石中的凝结胶体干燥收缩产生变形,由于受到模板的约束,变形产生应力,当应力值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干缩裂缝。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走向没有规律。影响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因素主要有:水泥品种、用量及水灰比,骨料的大小和级配,外加剂品种和掺量。
1.1.2 温度裂缝
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在混凝土内部和表面间形成温度梯度而产生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内外的约束力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裂缝宽度冬季较宽,夏季较窄。温度裂缝的产生与混凝土的厚度及水泥的品种、用量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完后一定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1.1.3 荷载变形裂缝
由于过早脱模,或脱模时混凝土受到较大的外力撞击等都容易产生变形裂缝。
1.1.4 施工缝(接茬缝)
施工过程中由于停电、机械故障等原因迫使混凝土浇筑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原有的混凝土基础表面没有进行凿毛处理,或者凿毛后没有用水冲洗干净,也没有铺水泥砂浆垫层,就在原混凝土表面浇筑混凝土,致使新旧混凝土接茬间出现裂缝。
1.2 防治措施
对于出现的裂缝,应认真分析原因,分清是有害裂缝还是无害裂缝,并对有害裂缝进行处理,防止裂缝继续发展,影响结构的稳定。
施工时严格按设计要求对混凝土用料水泥、砂子、石子、外加剂等原材料进行控制,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并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认真的设计,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严格混凝土施工工艺
1)混凝土的拌合
(1)严格按施工配料单计量,定期检查校正计量装置。加强砂石料含水率检测,及时调整拌合用水量。
(2)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夏季施工时,当气温高于32℃时,砂石料、搅拌机应搭设遮阳棚,用冷水冲洗碎石降温。尽量安排在夜间浇筑混凝土。
2)混凝土的灌注
(1)混凝土在运输和泵送过程中严禁加水。
(2)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必须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均质性,减少内部微裂缝和气孔,提高抗裂性。
3)混凝土的脱模、养护
(1)不能盲目追求施工进度,随意提前脱模时间,使低强度混凝土过量承受荷载,破坏了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严禁未经试验人员同意提前脱模,脱模时不得损伤混凝土。
(2)脱模后进行混凝土的潮湿养护。
2 蜂窝
2.1 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2 产生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工人振捣不到位所至,在施工中只要增强责任心就能避免。
1)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窜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2)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3)模板漏浆或振捣过度,跑浆严重致使出现蜂窝;
4)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5)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6)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2.3 防治的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3 麻面
3.1 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绿豆般大小的不规则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3.2 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6)振捣过迟,振捣时已有部分凝固。
3.3 防治的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振捣遵循快插慢拔原则,振动棒插入到拔出时间控制在20S为佳,插入下层5-10㎝,振捣至混凝土表面平坦泛浆、不冒气泡、不显著下沉为止。
4 气孔
4.1 现象
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小气泡,小气泡表面只有薄薄的一层水泥浆,里面是空气。
4.2 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表面的气孔主要是模板表面携带的水、气泡引起的。如果模板表面有一定吸附性或透气性的话(如采用木制模板),气孔可以减少;若采用抗渗透性强的钢模板,则气孔一般都是因为振捣不充分所致。即使振捣充分,也还会有气孔,特别是在混凝土的上层表面或模板向内倾斜的情况下,气孔很难避免。另外,所使用的脱模剂和混凝土配合比对产生气孔也有很大的影响。
4.3 防治的措施
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调整好混凝土配合比,加入一定的外加剂,以减少混凝土内的空气;使用的混凝土模板应尽量有一定吸附性或透气性。
5 孔洞
5.1 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5.2 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5.3 防治的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6 表面露筋
6.1 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6.2 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6.3 防治的措施
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7 表面不平整
7.1 现象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7.2 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7.3 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图书馆目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5-1
[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图书馆目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
[3]《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图书馆目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1
[4]叶建海.水泥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
[5]线常宇.加强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的对策措施[J].价值工程,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