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旁白在《奥赛罗》中的功能
2014-01-28长沙理工大学410000
杨 烨 (长沙理工大学 410000)
《奥塞罗》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全剧结构紧凑、语言生动精妙、极富戏剧性,堪称人类戏剧史上的一块丰碑。纵观全剧,我们不难发现,该剧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旁白的大量运用。旁白是文艺复兴时期戏剧中极为常见的艺术手法。戏剧中的旁白(aside),是指戏剧进展中,角色在一旁评价对手言行或表述本人内心活动的道白,一般假设为同台其他角色未曾听见,或作为直接同观众的交谈。它与对白(dial ogue)和独白(sol il oquy)构成了戏剧的基本表现手段。一般说来, 旁白面对观众而发, 不会被同台的其他角色所听到, 观众由此得以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这对整部戏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旁白之于戏剧人物塑造与观众信息获得
“任何表现手段,从表现意蕴的能力来看,都比不上语言。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见诸现实,而动作,由于起源于心灵,也只有在心灵性的表现即语言中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清晰和明确。”黑格尔的精辟论断证实了在戏剧创作中,语言是塑造人物的根本手段。在塑造戏剧典型人物时,旁白常与对白交替使用,逐步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奥塞罗》第四幕第一场中奥塞罗的旁白:
奥塞罗:(旁白)瞧!他已经在笑起来啦!
伊阿古:我从来不知道一个女人会这样爱一个男人。
凯西奥:唉,小东西!我看她倒是真的爱我。
奥塞罗:(旁白)现在他含糊否认,想把这事情一笑搪塞过去。
伊阿古:你听见吗,凯西奥?
奥塞罗:(旁白)现在他缠他要他讲一讲经过情形啦。说下去,很好,很好。
伊阿古:她向人家说你要和她结婚;你有这个意思吗?
凯西奥:哈哈哈!
奥塞罗:(旁白)你这样得意吗,好家伙?你这样得意吗?
凯西奥:我同她结婚!什么?一个卖淫妇?对不起,你不要这样看轻我,我还不至于糊涂到这等地步哩。哈哈哈!
奥塞罗:(旁白)好,好,好,好。得胜的人才会笑逐颜开。
伊阿古:不骗你,人家都说你将要跟她结婚。
凯西奥:对不起,别说笑话啦。
伊阿古:我要是骗了你,我就是个大大的混蛋。
奥塞罗:(旁白)你这算是一报还一报吗?好。
凯西奥:一派胡说!她自己一厢情愿,相信我会跟她结婚,我可没答应她。
奥塞罗:(旁白)伊阿古在向我打招呼;现在他开始讲他的故事啦。
凯西奥:她刚才还在这儿;她到处缠着我。前天我正在海边跟几个威尼斯人谈话,那傻东西就来啦;不瞒你说,她这样攀住我的颈项——
奥塞罗:(旁白)叫一声“啊,亲爱的凯西奥!”我可以从他的表情之间猜得出来。
凯西奥:她这样拉住我的衣服,靠在我的怀里,哭个不停,还这样把我拖来拖去,哈哈哈!
奥塞罗:(旁白)现在他在讲她怎样把他拖到我的寝室里去啦。啊!我看见你的鼻子,可是不知道应该把它丢给哪一条狗吃。
毋容置疑,奥塞罗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决定了他性格的双重性:作为一名战功卓著的将军,他勇敢自信,并因此获得了白人贵族姑娘苔丝狄蒙娜的爱情;作为一名黑人,他摆脱不了种族歧视的影响,性格中又有自卑、多疑、妒忌的一面,一旦这些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容易上当受骗,终于酿成杀妻自刎的悲剧。上例是《奥塞罗》中最富戏剧性的一个场面:奥塞罗被伊阿古安置在一旁,只能看见他们的手势,可听不见他们谈话的内容。舞台上的这一幕是一场绝妙的“戏中戏”。观众既看伊阿古与凯西奥的戏,又看奥塞罗的戏,但主要是看奥塞罗的戏。奥塞罗自然就成了这场“戏中戏”的焦点。随着伊阿古与凯西奥对白的展开,奥塞罗用旁白道出了内心活动。当他看见凯西奥微笑时,他以为副将谈论的就是苔丝狄蒙娜;当狡猾的伊阿古引得凯西奥哈哈大笑时,奥塞罗的情绪由气愤变成了仇视,直至最后,当奥塞罗说“现在他在讲她怎样把他拖到我的寝室里去啦。啊!我看见你的鼻子,可是不知道应该把它丢给哪一条狗吃”时,他已气得发昏,丧失了理智,完全中了伊阿古设置的圈套。九段旁白,层层递进,真实可信地揭示出奥塞罗鲁莽、多疑、轻信等性格特征,剧情由此发生逆转,悲剧结果已成必然。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塑造奥塞罗这一悲剧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旁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九段旁白过后,奥塞罗这一艺术典型已鲜明、丰满地站立在观众面前。
旁白除了展示戏剧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人物形象外,对于演出的人员,也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戏剧演出是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演员是信息的发出者,观众是信息的接受者。没有足够的信息量,观众对戏剧的欣赏便无从谈起。制约信息传递的主要因素是剧场。与今天的剧场不同:据资料考证,伊丽莎自时代的剧场基本上属于圆形或多边形院落开放式剧场;剧场的规模一般都很大,可容纳两千至三千名观众。一般情况下,观众能看清演员面移表情的距离为十四米,在当时那样大的剧场中,后排观众与演员的距离至少有二十多米,演员面部表情的符号系统功能势必受到限制,坐在后排的观众无法看清演员的面部表情。当视觉符号系统受到较大的限制时,其他符号系统(尤其是语言符号系统)便承当起更多的任务,因为声波传递的距离要远远超过其他诸如动作符号传递的距离。因此,在传递信息方面,旁白的运用无疑增加了一种传递方式。如上例《奥塞罗》第四幕第一场,这场戏要求将奥塞罗的内心痛苦和愤怒表现出来,对于观众来说,奥塞罗的愤怒和痛苦是必需的信息。因为只有接受了这个信息,观众才能接受奥塞罗最终杀妻的结局。由于剧情的安排,奥塞罗只能躲在一边“观看”伊阿古与凯西奥的表演,不能参与对白。再者,舞台上还有其他演员,独白在此也不便运用。戏剧不同于电影、电视,无法采用特写镜头将演员的面部表情传送给距离较远的观众。旁白在这场戏中的多次运用,及时地将剧情信息传递给了观众,同时也将主公的内心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旁白之于剧情发展与舞台气氛
戏剧是活在舞台上的艺术,如何使戏剧情节生动真实,产生戏剧效果,又不把观众拉进剧中使观众以假为真,需要剧作家的高超技艺。旁白作为戏剧基本表现手段的一种,不仅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 也起到了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旁白凝炼剧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提示剧情。如《奥塞罗》中第二幕第一场伊阿古的旁白。
伊阿古:(旁白)啊,你们现在是琴瑟调和,看我不动声色。就叫你们松了弦走了音。
这段旁白再次提示了戏剧主题,那就是伊阿古将暗施诡计,陷害男女主人公。如果没有上述旁白,剧作家势必另用笔墨,交代剧情。这种旁白手法大大拓展了舞台空间,留给观众无限想象的空间。
其二,令剧情紧凑。上文《奥赛罗》中的那场戏,观众都知道伊阿古精心安排了一个圈套只等奥塞罗的反应。如果去掉旁白,奥塞罗必然要在其他的场景中通过大量对白或独白才能让观众了解其内心活动。这样一来,剧本的篇幅势必拉长,观众得到消息的时间也要滞后,全剧的吸引力便受到影响。所以说旁白的运用可以有效地缩短剧本长度,使剧情紧凑连贯,丝丝入扣。
除了凝炼剧情,旁白还渲染了戏剧气氛。就戏剧表演而言,气氛的渲染十分重要。渲染气氛的着眼点首先放在舞台,进而由舞台影响到整个剧场,最终使置身于剧场的观众受到刺激和感染,自觉地关注剧中人物命运的变化。戏剧气氛或热烈欢快,或轻松诙谐,或肃杀紧张,是通过演员的语言、动作以及音响、灯光、道具、布景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获得的。旁白作为一种语言表现手段,在渲染气氛方面,它的特点往往是依靠对白的铺垫,将戏剧气氛推向高潮,使原本混杂的戏剧气氛基调顷刻问明朗化。
仍以《奥塞罗》第四幕第一场的旁自为例。这一幕观众感受到的是一种令人透不过气来的紧张。但伊阿古与凯西奥的对白不能造成这种气氛。尽管阴谋系伊阿古一手策划,但他与凯西奥交谈的内容纯屑无聊闲谈,气氛轻松。观众明了伊阿古的险恶用意,但只要奥塞罗不落圈套,紧张的气氛难以形成。然而,剧情的发展恰恰是观众担忧和不愿看到的,黑人英雄奥塞罗一步步朝陷阱走去,最终落人陷阱。奥塞罗的内心活动通过旁自表现出来,每一句旁白都在增强剧场的紧张气氛。观众诅咒伊阿古,同情且怨恨奥塞罗,为美丽纯洁的苔丝狄蒙娜担忧。这些艺术效果,很大程度上来自紧张气氛的渲染,对白未能做到这一点,而旁白做到了。
三、旁白的间离效果
间离效果,简而言之,就是让观众看戏,但并不融入剧情。这是布莱希特创造的一个术语,也是他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戏剧理论。“间离效果”(Ver f r emdung sef f ekt),也译作“陌生化效果”。Ver f r emdung在德语中具有间离、疏离、陌生化、异化等多重涵义。在布莱希特看来,间离的过程,就是人为地与熟知的东西疏远的过程。这样一来,从表面上看,这些人或事突然变得非同一般,令人吃惊和费解,自然就会引人深思。这样就经历了一个“熟悉——陌生——再熟悉”的过程。这种效果的意义在于:“让观众对所描绘的事件,有一个分析和批判该事件的立场”,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进行冷静的思考。
实际上,早在布莱希特提出间离效果的几百年前,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中就已经开始尝试营造这种效果。在《奥塞罗》第四幕的这场“戏中戏”中,剧作家通过旁白的穿插,将奥赛罗性格中的自卑、多疑、妒忌等展现得淋漓尽致。当观众直视那位曾经勇敢、自信、战功卓著的将军的人性弱点的同时,旁白留出了空间让他们思考同一个戏剧人物在短短时间内出现的巨大变化。这种反差令人深思,却又可以理解,观众只能看到悲剧的发生却无法阻止,这样无形中加大了戏剧的悲剧效果。剧作家将观众推出了戏剧之外,留给观众更多思考的空间,实实在在地体现出了间离的效果。同样的手法在莎士比亚另外一部四大悲剧《哈姆雷特》中也有所体现。“在《哈姆雷特》中有一段著名的戏中戏……莎士比亚深知戏剧效果的产生,重要的不在于把观众拉进戏中使他们以假为真,而在于把观众推出戏外,提醒大家切勿信以为真,这和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不谋而合。”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奥塞罗》中旁白的重要性:对该剧的人物塑造、信息传递、剧情凝练与气氛渲染起到了重要作用。旁白揭示了舞台上人物的内心世界,推动了剧情发展,渲染了戏剧气氛,其功能不可忽视,而旁白制造的间离效果更是使观众跳出戏剧,让人深思。至于旁白在整个戏剧史中的作用,则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陈世雄著.《戏剧思维》[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68.
[2]李云峰.简论莎士比亚戏剧的写意化叙述特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3]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悲剧集》[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
[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诗学》[M].商务印书馆,1996.
[5]吕兆康著.《戏剧概论》[M].上海戏剧学院出版社,1998.
[6]云岚等.《简明戏剧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